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一人公司

創業風險太大怎么辦?

我只懂做事,不懂營銷怎么辦?

怎樣把生意做大做強?

生意做得好不好,看什么?

我覺得,小白看規模,高手看現金流,大神看人效(見圖1–3)。

圖1-3 商業理解的三個階段

對于很多人來說,公司規模越大越好。每次出去交流,總有人問我:“陳老師,你們公司有多少人啊?”言外之意,是想通過員工數判斷公司的規模,進而判斷我的實力。

規模就等于實力嗎?

巴菲特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總部只有20多名員工,這20多名員工管理每年有450億美元利潤的商業帝國。[2]看似規模很小的公司卻實力驚人。我們不妨引入新的評價體系——人效。

所謂人效,就是每個人在單位時間內創造的價值。如果一家公司雇用了1000名員工,每年凈利潤1億元,按凈利潤算的人效就是10萬元。如果3位律師聯合成立了一間法律工作室,每年凈利潤300萬元,人效就是100萬元。顯然,后者的人效更高。

在新的商業時代,人效奇高的企業不斷涌現,其典型代表就是“一人公司”。“一人公司”并不是指公司只有一個人,而是以一個人為核心的“小而美”的企業。常見的形式有專家工作室、自媒體工作室等。

比如,我接觸的媽媽群體和老師群體比較多,他們中有的開了個人工作室,做兒童專注力的課程;有的在視頻號做生活博主,直播帶貨;還有的通過社群帶領幾萬人推廣圖書。他們每個月的收入從幾萬元到十幾萬元不等。

如果你期望每年有100萬元的收入,那么你應該選擇不斷晉升成為年薪百萬的高管,還是開辟自己的一片天地?后者其實簡單很多。

市面上很多教創業的書是根據上市公司的成長路徑來設計的。比如,它們會花很大篇幅教你如何做管理。事實上對一人公司來說,最重要的不是管理,而是產品。

對一人公司來說,最重要的資源是客戶的信任。我們并不需要追求盲目的擴張,持續發展、保持盈利,比什么都重要。

其實一人公司是一種商業思維。無論在職場打拼還是做生意,每個人都可以是一人公司。公司只是降低內部交易成本的容器,方便你合法合規地開展業務,是否真正注冊一家公司并不重要。

比如,有不少媽媽和老師在我們團隊所經營的平臺上通過銷售圖書,每個月獲得幾萬元的副業收入,交易流程由平臺幫忙完成,他們沒有也不需要成立公司。

訪談案例

尹艷是一名來自湖南的普通媽媽。她和先生在深圳做安防器材的生意。后來因為有了孩子,尹艷對兒童閱讀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在線上線下組織讀書活動。雖然內心很充實,但是現實的收入問題還是擺在她眼前——她的收入幾乎為零。關于如何在熱愛和商業回報中找到結合點,尹艷做了很多嘗試。最開始,她加入一家總部遠在北京的讀書會,遠程兼職做社群運營,但收效甚微,不少早期參與的媽媽因為收入問題紛紛離開,轉做其他副業。后來,為了尋找更多機會,她專門考了好幾個閱讀類的等級證書,并系統學習社群運營、自媒體方面的課程。慢慢地,開始有機構邀請她去線下輔導媽媽社群開展讀書會、尋找推廣童書的項目,她的收入開始增加,每個月能達到上萬元。于是,她正式決定把興趣作為事業專門運作。她開始花時間招募和培養團隊,制定運營規則,甚至還給幫忙運營社群的其他媽媽發“工資”。雖然還沒有注冊公司,但尹艷已經公司化運作事業了,下一步,她希望孵化出更多像自己一樣的個體。

推薦好書

《一人企業:一個人也能賺錢的商業新模式》,保羅·賈維斯,電子工業出版社,2020年出版。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一下子就被書名吸引了。原來一人企業不僅發生在中國,也是全球的趨勢。作者保羅·賈維斯曾為雅虎、微軟、梅賽德斯–奔馳和華納音樂集團等大企業服務多年,也曾擔任著名運動員奧尼爾的個人品牌顧問。在書中他提到了一個趨勢——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為自己打工。過去有嚴格規定和登記制度的企業,正向著自由靈活、自主度更高的模式轉變。

雖然書中列舉的都是國外的案例,但那些以一己之力追求熱愛的事物并收獲幸福、充實人生的普通人,讓我感到既親切又熟悉。

讀完之后,我更加堅信,未來是超級個體與超級組織的時代。新時代的個體戶,將從小商小販拓展為有一技之長的知識工作者。

推薦理由:看見各行各業經營一人公司的真實案例。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织金县| 双城市| 潍坊市| 太和县| 乡宁县| 云南省| 高密市| 格尔木市| 尖扎县| 星子县| 轮台县| 万安县| 曲水县| 东宁县| 朝阳县| 武平县| 稷山县| 达州市| 封丘县| 鄂托克旗| 迁安市| 乐至县| 喀喇沁旗| 松滋市| 崇明县| 大城县| 黔南| 昌图县| 紫金县| 台南市| 凤台县| 内黄县| 石门县| 哈尔滨市| 镇原县| 咸丰县| 湖南省| 克拉玛依市| 三都| 海口市| 长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