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淺出數據分析
- (美)Michael Milton
- 1365字
- 2023-12-13 15:21:48
我們了解你的大腦在想什么

你的大腦渴望新事物。大腦總是不停地搜索、探查、等待不同尋常的事物,它天生如此,這正是你活力的來源。
那么,大腦怎么對待你所碰到的常規、普通、一般的事情呢?——它會竭盡全力阻止這些事情,以免干擾自己真正的工作——記錄重要事項。大腦不會費力保存這些瑣事;這些瑣事從來不會成功地闖過“明顯不重要事項”的關卡。
你的大腦如何知道哪件事重要?假想有一天你出門旅行,迎面撲來一只吊睛白額大虎,你的頭腦和身體會有什么反應?
神經元發動……情緒激動……化學物質激增。
于是,你的大腦知道——
這事絕對重要!記??!
但,想像你是呆在家里,或者是呆在圖書館里,也就是說,是在一個安全、溫暖、沒有老虎的地方。
你正在復習迎考,要不然就是在努力弄明白一些艱深的技術,你的老板認為花個把星期就能搞定,頂多十天。
唯一的問題是:你的大腦想好好幫你一把,它試圖保證不讓這種“明顯不重要”的內容去破壞珍稀的資源,這些珍稀的資源最好用來保存真正“重大”的事情,像老虎啊,像火災險情啊,像你絕不該在大學生網站Facebook的網頁上貼上那些聚會照片啊。沒有什么便當的辦法可以告訴大腦:“喂,大腦,我對你感激之至,可惜啊,不管這本書多無聊,也不管我的情感地動儀如何紋絲不動,我真的希望你把這些材料都記住。”

我們認為該系列圖書的讀者都是學習者
既辦法然。要根學據習最,新怎的樣認才知能科學學會、呢神?經首生先物,學你及得教搞育懂心,理然學后研,究切結勿果遺,忘學;習一遠字不一僅句僅硬是塞讀不書是認字。HeadFirst知道怎么讓你的腦筋動起來。
下面是部分深入淺出(Head First)教學原則:
將知識圖形化。圖形比單調的文字好記得多,可以提高學習效率(記憶學習和轉移學習的學習效率最多能提高89%);圖形還能讓知識更容易理解,相比將文字放在頁腳和下一頁,將文字放在相關圖形當中或圖形周圍,學習者成功解決相關問題的可能性將成倍增長。

采用對話式的個性化風格。最近的研究表明,要是回避一本正經的語氣,代之以對話般的風格,以第一人稱平易近人地給學生上課,學生的課后測驗成績最多可提高40%。多講幾個故事,少來一點高談闊論,語氣宜隨和,別太鄭重其事。想想看,一局笑語喧嘩的晚宴和一場演講,哪一樣更讓你惦記?
引導讀者深入思考。換句話說,除非讀者主動調動自己的神經元,否則腦袋里不會發生什么大變化。只有激發讀者的興趣,引起讀者的好奇,刺激讀者的靈感,讀者才能解決問題,得出結論,獲得新知識。為此,講授者要設計各種難題、練習,提出引人深思的問題,還要多讓讀者做一些讓左右腦半球和多種感官都動起來的活動。

牢牢吸引讀者的注意力。大家都有這樣的體驗——“我是真想學,但看完第一頁就暈了”。大腦注意的是不同尋常的、有趣的、奇怪的、引人注意的、出人意料的事情。學習一種新穎艱深的技術不一定非得枯燥不可,如果它不是這樣乏味,大腦會學得更快。
影響讀者的情感。現已知道,人的記憶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要記憶的內容對情感的影響。我們關心什么,就會記住什么;我們對什么事有感覺,就會記住什么。這里講的情感并非天災人禍給人帶來的撕心裂肺的傷痛情感,而是驚訝、好奇、感覺有趣、想追根究底之類的情感,以及在猜對一個字謎、在學會別人感覺難以學會的事情或是在意識到自己懂的東西居然比工程部那位開口閉口“我比你有技術”的張三還多時,油然而生的“我是老大”的感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