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投資全攻略:養只金基下金蛋
- 李文畢(@懶人養基)
- 1782字
- 2023-12-13 15:24:52
1.2 以做生意的視角做投資,獲取被動收入
上節說到,絕大多數普通人的生意和企業,與上市公司的總體贏利水平差距是十分巨大的。
我們來看一組數據:2020年A股4242家上市公司平均實現營收約125億元,平均每家上市公司凈利潤為10.23億元。與上市公司的高營收相比,普通人在自己的生意和企業上終其一生,還是難以企及的!上節同樣提到,長期投資滬深300指數和恒生指數的年化收益率都超過了10%,公募主動偏股型基金長期年化收益率超過了16%!而我國中小型企業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左右。要想在財富上更上一層樓,無非兩種方式:第一種方式是我們為錢工作,第二種方式則是讓錢為我們工作,將賺到的錢源源不斷地投入股市,購買我們社會上最優質的生意,讓這些優秀的上市公司為我們打工、為我們賺錢。說起來有點拗口,但兩者有著本質的不同。我們為錢工作,創造的是主動收入,一旦我們停止工作,收入就會中斷。而讓錢為我們工作,則是創造被動收入,無論我們是娛樂、睡覺,還是生病、休假,它都在不停歇地為我們創造財富,幫助我們實現“躺贏”。
是的!我們每個人,不論什么身份地位,都應該考慮同時賺取主動收入和被動收入,而且越早越好,馬上行動!當被動收入的資產積累到一定程度,它所產生的現金流能夠完全覆蓋我們的日常開支時,我們便達成了財務自由的目標,這時就可以停止工作,提前退休,過自己喜歡的生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主張做個“佛系”的生意人:學做百年老店,只深耕,精益求精!不擴張,不負債,更不跨業經營——擴張的事交給股市。
因為貪婪是人的本性,我們希望賺的錢越來越多,希望自己的生意、自己的企業越做越大,但生意或企業往往會“死”在擴張路上。
生意順利的時候,我們往往信心滿滿,甚至“壕”氣沖天,會不惜負債擴大工廠或店面,招更多的人、進更多的貨、賺更多的錢!而經濟都是在衰退、復蘇、過熱、滯脹中不斷循環往復的。我們感覺生意好做的時候往往處于復蘇或過熱的階段;等擴張完畢,你希望賺更多錢的時候,滯脹或衰退時期可能已悄然來臨:往日的門庭若市逐漸變得門可羅雀,現金流可能突然變得難以維系。一個經濟周期就能把你的擴張“干趴下”,更不用說黑天鵝事件可能帶來的致命打擊了!
就算企業發展和擴張都很順利,一旦實體生意規模大到一定程度,就會有多種力量推著你前行,當你感覺身不由己的時候,即使想后退往往也來不及了。
做個“佛系”的選擇,將自己合法賺到的錢通過投資股票、基金的方式源源不斷地購入優質權益資產,并通過復利積累慢慢變富。只要方法正確,年化收益率10%左右的市場平均水平(滬深300指數、恒生指數),是我們通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像公募主動偏股型基金1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于2020年年底計算數據),更可以作為我們理想化的目標。
打開復利計算器,假設一次性可投資資金為10萬元或者100萬元,做生意賺的錢除滿足日常生活開支外,再留足日常周轉備用金,以每月定額投入一次的方式進行投資。假設月定投金額是1000元或者1萬元,按年化收益率分別為10%及16%來算,投資5~50年的資產增值情形見表1-1和表1-2。
表1-1 投資資產增值計算表(一)(一次性投資)

表1-2 投資資產增值計算表(二)(每月定投)

堪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復利效果是不是很令人震撼?一次性投資100萬元,按10%的年化收益率來算,25年后可以突破1000萬元;如果能達到公募主動偏股型基金近17年的16%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則達到1000萬元只需15年多一點。再加上做生意賺了錢還可以不斷追加投資,所以財富增值速度其實并不慢。
如果覺得復利計算器用起來不方便,那么可以記一個所謂的“72法則”:以1%的復利來計算利息,經過72年以后,本金會變成原來的2倍。這個公式好用的地方在于它能以一推十,例如:年化收益率為10%的投資,經過7.2年(72/10)本金就能翻倍,不到15年就能達到4倍;年化收益率為16%的投資,則只要4.5年(72/16)本金就能翻倍,而變成4倍只需要9年的時間。
那些看起來離我們普通人很遙遠的財富——上千萬元、上億元的金融資產并不那么遙不可及:從10萬元起步,達到1億元需要近50年;從100萬元起步,達到1億元只需30年左右。
當然,這個“72法則”的使用有兩個前提:第一,越早開始投資越好;第二,活得越久越好。沃倫·巴菲特50歲的時候,資產也只是千萬級別;40多年后,90多歲的巴菲特資產達到了數百億美元之巨。
作為普通人的我們,不一定非得追求“一個億的小目標”,但靠長期源源不斷的投資使自己的財富獲得一定程度的增長是完全可以辦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