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節(jié) 基本情況

一、自然災害防治受到高度關注

2010年,我國頒布了《自然災害救助條例》(國務院令第 577號),并于 2019年進行了修正。《自然災害救助條例》針對自然災害準備不足和應對不力等情況,提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建立健全自然災害救助應急指揮技術支撐系統(tǒng),并為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交通、通信等裝備;國家建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制度,設區(qū)的市級以上人民政府和自然災害多發(fā)、易發(fā)地區(qū)的縣級人民政府應當設立自然災害救助物資儲備庫”等內容,為規(guī)范自然災害救助工作提供指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防災減災救災,多次做出重要指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防災減災救災事關人民生命財產(chǎn)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wěn)定。要堅持以防為主、防抗救相結合,堅持常態(tài)減災和非常態(tài)救災相統(tǒng)一,努力實現(xiàn)從注重災后救助向注重災前預防轉變,從應對單一災種向綜合減災轉變,從減少災害損失向減輕災害風險轉變,全面提升全社會抵御自然災害的綜合防范能力。

二、自然災害風險防控難度大

我國自然災害形勢復雜嚴峻,極端天氣事件多發(fā)。2021年,自然災害造成我國 1.07億人次受災,因災死亡和失蹤 867 人,緊急轉移安置 573.8 萬人次,直接經(jīng)濟損失 3340.2億元。應急管理部發(fā)布 2021年我國十大自然災害情況見表 3-1。全年自然災害以洪澇、臺風、風雹、干旱、地質災害、地震、低溫冷凍和雪災為主,森林草原火災、沙塵暴和海洋災害等也有發(fā)生。其中,強降雨過程共發(fā)生 42 次,年降水量達659毫米,較常年明顯偏多。東北地區(qū)西部南部、華北大部、黃淮大部、西北地區(qū)東南部的部分地區(qū)降雨量更較常年偏多 3成至 1倍。特別是主汛期極端暴雨強度大,致災性強。其中,7月17日至 23日,河南省遭遇歷史罕見特大暴雨,引發(fā)特大暴雨洪澇災害,受災范圍廣、人員傷亡多、災害損失重。

表3-1 2021年我國十大自然災害情況

續(xù)表

續(xù)表

數(shù)據(jù)來源:應急管理部,2022.4。

三、自然災害風險普查是防災減災救災的基礎

近幾年,我國每年安排自然災害救助資金 50 多億元,平均每年救助受災群眾 6000~8000 萬人次,但災害救助過程中遇到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災害救助準備措施不足、應急響應機制不完善、救災能力不清晰等。為對全國各地自然災害風險進行全面摸底,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下發(fā)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定于 2020年至 2022年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并成立國務院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應急管理部,承擔領導小組的日常工作。2021年,李克強總理對防災減災救災、防震減災和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做出重要批示,我國自然災害多發(fā)頻發(fā),提高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至關重要,開展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是重要的基礎性工程。

此次普查是我國首次開展的覆蓋“全國-省-市-縣-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村-家戶”的綜合防災減災救災能力調查評估。評估內容除評估自然災害風險等級外,還包括各地政府、社會和基層的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其中政府能力體現(xiàn)在自然災害管理隊伍狀況、主要自然災害防治工程情況、應急救援專業(yè)力量、應急物資保障能力等方面;社會能力體現(xiàn)在動員社會組織和社會力量,以及能夠調動的相關企業(yè)參與防災減災救災的情況;基層的能力體現(xiàn)在鄉(xiāng)鎮(zhèn)和社區(qū)自然災害管理隊伍、物資保障、應急處置能力,以及居民的自然災害風險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等方面。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广宗县| 奉节县| 赤峰市| 舞钢市| 霍邱县| 沁水县| 武威市| 巫山县| 辽中县| 资源县| 依兰县| 共和县| 如东县| 黄梅县| 桃江县| 元阳县| 白山市| 高清| 阳江市| 方山县| 巴彦县| 内黄县| 乡城县| 观塘区| 砀山县| 张家界市| 康保县| 南京市| 会昌县| 东乡族自治县| 古丈县| 宜都市| 宁津县| 临邑县| 扎兰屯市| 台南市| 河西区| 库尔勒市| 石景山区| 凤山县| 老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