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佛商業評論項目管理手冊:如何推動、領導和發起成功的項目
- (西班牙)安東尼奧·涅托-羅德里格斯
- 6637字
- 2023-11-23 19:34:36
引言
歡迎來到項目經濟
世界正在經歷一系列大規模的挑戰。從可持續發展成為主流思想到人工智能的興起,再到新冠肺炎疫情的旋渦,結構性轉變正在重塑企業和社會。如今,面對這些挑戰,項目成了我們將挑戰轉化為積極變革的最重要方式。項目改變世界,讓不可能的夢想成為可能。在尋求更多關于使項目成功或失敗的真正原因的過程中,我發現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成就。
1961年,一位在前英國貿易殖民地廢墟上的總理(李光耀——譯者注)設想了一個項目:建立一個對子孫后代來說足夠強大且經濟健全的國家。該項目包括建立法規、提升政府的效率、穩定大局、持續打擊腐敗及發展人力資本等,而這些也正是一個國家的主要競爭優勢。該項目為普遍可及的一流公立學校體系設定了毫不妥協的標準,并將嚴格的精英管理應用于公共部門的教育和招聘。如今,新加坡已經是世界上最具競爭力的經濟體之一。
2010年,加州圣迭戈的一家生物技術公司開始銷售第一臺商用人體組織打印機,此前,該公司通過開展一個項目,將突破性創新轉變為革命性產品。此后,世界各地的再生醫學實驗室都依靠Organovo公司的打印機來生成皮膚、肌肉和血管組織。
2014年,一家日趨老化的全球軟件業巨頭,在新任CEO接任后,實現了其歷史上最引人注目的轉型。該公司一直無法從蘋果公司手中奪取智能手機市場,從亞馬遜公司手中奪取云計算,或者從谷歌公司手中奪取搜索引擎。但在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的轉型項目開始5年后,微軟公司的股價漲了3倍,重新成為全球最富有的上市公司。
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在20世紀80年代和90年代,通用電氣公司在杰克·韋爾奇(Jack Welch)的領導下,通過600余次無縫收購,實現了企業快速增長。2007年,亞馬遜公司推出了Kindle,這是一種價格實惠的類紙質顯示效果的電子閱讀設備,可以接入世界最大書店的電子書資源。東南亞最大的銀行星展銀行成了世界上最具創新性的銀行。所有這些都是從一個非凡的愿景中誕生,被清晰地表達,并通過項目進行系統實施的。
試想一下,2002年歐元的推出。1967年9月3日晚,瑞典將汽車靠左側行駛改為靠右側行駛。丹麥的小城市歐登塞,通過一個偉大的項目,將自己轉變為歐洲領先的創新機器人中心。巴西的綠色之都庫里蒂巴,成了拉丁美洲最環保和可持續發展的城市之一。
在過去的一百年里,一些非常引人矚目的技術成就也來自絕妙的項目:約翰·肯尼迪的愿景是,在20世紀60年代末第一個將人送上月球。航空工業的技術杰作,誕生了波音777客機。2006年的紫色項目(Project Purple),創造了改變通信行業的第一部iPhone手機。
最后,還有無數令人驚嘆的個人項目——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努力取得的成就,或者通過一個項目讓個人夢想變成現實等。以27歲的巴西青年企業家埃莉薩·曼蘇爾(Elisa Mansur)為例,她的創業公司贏得了2018年世界銀行青年峰會項目競賽。曼蘇爾意識到她的祖國長期缺乏托兒服務,每年約有200萬名嬰幼兒無法獲得這一重要人生開端的相應服務,因此曼蘇爾建立了一個網絡,為社區母親提供培訓、組織、日常安排與評分系統。在實踐過程中,她建立了一個改善幼兒教育的流程,并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就業市場。再來看看柏楊·史萊特(Boyan Slat),2010年,這位來自荷蘭的16歲少年第一次在希臘海岸潛水時,看到的塑料垃圾比魚還多。3年后,他以300歐元的種子基金啟動了“海洋清潔”項目,目標是,到2040年清除90%的海洋塑料垃圾。諸如此類的故事表明,年輕一代可以通過項目來改變世界。
基于項目的工作是推動變革和進步的引擎。項目創造了人類文明的主要成就。項目促進了社會進步,顛覆了事物的本質與運行方式,甚至打破了長期存在的科學與文化的限制。
即便如此,直到最近,項目仍經常被人們忽視,項目管理也沒有得到充分重視。這種“低調的”特點在2020年發生了變化,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將項目推上了世界舞臺中心(其中,最令人驚訝的是,人們在不到1年的時間內開發出了新冠病毒疫苗,這一過程在過去通常需要10年以上)。在我們身邊,無數的變革正在發生:在工作中、在每個人的生活中、在新聞中,項目無處不在,我們每個人都置身于項目中。項目不再“躲”在幕后,這場新冠肺炎疫情表明,人人都可以是項目經理,每位領導者都可以是項目發起人。
從效率驅動的世界到變革驅動的世界
你對以上內容有任何疑問嗎?之前提到的各種產品、舉措和轉型都屬于真正的項目嗎?事實上,它們的相同點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多。每個項目的時間都有限,它們有起點和終點,它們需要投資、資金、實物資源和人力資源,它們由包含一系列活動的計劃組成,該計劃旨在產生可交付物(產品、服務、事件),再通過可交付物最終創造出收益、價值和其他影響。然而,每個項目的若干要素又都是獨特的——每個項目都包含以前沒有做過的事情。
現在,請思考一下項目與運營有何不同。1908年,亨利·福特推出T型車,將汽車制造從單純的技術轉變為工業,實現了汽車的大規模生產。3年后,機械工程師弗雷德里克·溫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提出了他的科學管理理論,即通過確定如何更有效地執行任務來提高工人生產率。總之,這些都是效率驅動的世界拉開序幕的里程碑。更高的產量、更低的成本、更快的速度,以及通過專業化、勞動分工和標準化實現的商品價格降低,決定了在整個20世紀企業的運營方式。在大多數組織中,首席運營官成了卓越的領導角色。根據羅伯特·戈登(Robert Gordon)所述,在1928年至1950年,美國的生產率增長最快,他將這一現象稱為“大浪潮”(One Big Wave)。在隨后的50年中,生產率都以每年2%或3%的速度持續增長。
然而,21世紀以來,情況發生了翻轉。自2007年以來,盡管互聯網行業有著爆炸式增長,產品生命周期縮短,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技術呈指數級發展,但西方世界的生產率增長幾乎持平。傳統的方法無法實施變革,導致生產率停滯不前。人們開始注意到這一點:變革必須通過項目來實現。
項目經濟的興起
如今,項目成為創造價值的基本模式。例如,在德國公司中,大約40%的收入和其他活動都是以項目的形式完成的,在大多數西方經濟體中都可以發現類似的數據。在中國和其他主要亞洲經濟體(如韓國)中,這一占比甚至更高。在這些經濟體中,以項目為基礎的工作一直是其經濟崛起的基本要素。
自2010年以來,隨著工作的日益“項目化”,項目管理已成為英國最大的商業領域之一。據估計,項目管理為英國經濟帶來了約1560億英鎊的總增加價值,擁有213萬名全職從業人員,這一趨勢可能會一直持續下去。普華永道和英國項目管理協會(Association for Project Management,APM)的研究表明,與金融服務業或建筑業相比,項目管理職業對英國經濟的貢獻更為顯著。
公共部門也出現了同樣的趨勢。2016年,美國參議院一致通過了《項目集管理改進和責任法案》,不久后,該法案簽署成法,旨在改善整個美國聯邦政府在項目和項目集管理中的問責制和最佳實踐,并改革聯邦項目集管理政策。次年,英國女王授予英國項目管理協會皇家特許狀,以承認項目管理職業,獎勵支持該職業領域的協會,并為實踐該學科的人士提供機會。
項目經濟的步伐只會不斷加快向前。根據最新的研究,預計到2027年,在全球,對于以項目為導向的經濟活動,其價值將從2013年的12萬億美元增長到20萬億美元。此外,在用于新冠肺炎疫情后的恢復項目上,也將花費數萬億美元。這些會涉及數百萬個項目,每年需要數百萬名項目經理和項目發起人。
縱觀整個行業,具有前瞻性的公司和個人都在為項目的大規模增長做準備。一位資深的IBM人才高管告訴我:“在IBM,我們很快將不再使用職位描述,而只有項目描述。”總部位于迪拜的地產巨頭伊瑪爾(Emaar)公司董事長穆罕默德·阿拉巴爾(Mohamed Alabbar)宣布,公司將取消所有傳統的職務頭銜,以顯示將焦點轉向“人才”,而非“職務”,并增加基于項目的工作。在一封內部電子郵件中,他向員工概述了該決定:“當你讀到這封電子郵件的末尾時,你會注意到一些差異。我也沒有職務。從這一刻起,你也一樣。”這種變化的含義是,人們的工作不再由他們所屬的部門來定義,而是由他們從事的項目來定義。美國最大的獨立廣告公司理查茲集團(The Richards Group)則幾乎取消了所有管理層級和職位,只保留了項目經理。
微軟公司的一項研究使用“領英(LinkedIn)經濟圖表”分析了“領英平臺上顯示的與招聘職位、所需技能及求職者現有技能相關的所有數據”。該圖表顯示了目前最受歡迎的十大職位,其中就包括項目經理。領英預測,這一需求態勢將持續到21世紀30年代。
高管們意識到項目在組織中越來越重要。為了撰寫本書,我和我的同事對556位資深高管進行了一項調查。調查發現,有78%的受訪者表示計劃在未來5年內在其組織中投資并培養他們的項目管理能力[1]。很快,高層領導者、管理者和員工——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將花費至少60%的時間來選擇、排序(確定優先級)并推動項目的執行。我們都應成為項目領導者——哪怕我們從未接受過類似的培訓!
成為項目領導者的路徑
作為我們這個時代的經濟引擎,項目的出現雖然很少受到關注,但它具有令人難以置信的顛覆性和強大力量。我們正在目睹一次前所未有的變革,它將為組織及文化帶來深遠的影響。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能提高目前項目的成功率,將為組織和社會帶來哪些收益?考慮一下,這一改善將帶來額外的數萬億美元,以及社會、環境、教育和其他方面的收益。可以說,其影響幾乎是立竿見影的。
更重要的是,引人注目的項目可以賦予工作更多的意義。行為和社會科學表明,在項目上的工作與協作對團隊成員來說尤其具有激勵和啟發作用。當一個項目具有雄心勃勃的目的、志存高遠的目標及明確的期限時,相比職業生涯中的任何其他事宜,人們往往會更清楚地記住這些項目。人們感到最自豪的是他們所從事的項目——通常是成功的項目,當然也有失敗的項目。
我希望你能和我一起,走上成為項目領導者的道路。最初,撰寫本書的想法出現在十多年前,當時,作為一家企業的項目管理專家,我被解雇了。我很快意識到,該企業的資深高管人員并不理解或欣賞項目管理的價值。他們將其視為IT和工程師的一門技術學科,不值得他們花時間和精力,這種態度大錯特錯。當高管忽視項目管理時,他們的項目就不太可能成功,這將導致產品發布延誤,戰略舉措無法實施,業務轉型失敗。項目成功的關鍵是,讓高管和項目經理擁有相同的目標,一起工作并使用共同的語言。這種認識促使我尋求簡化項目管理的方法,并將項目管理帶入領導者的視野。
在本書中,我借鑒了我后來在普華永道、法國巴黎銀行和葛蘭素史克等多家全球公司擔任首席項目管理專家的經驗。我曾擔任項目管理協會(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PMI)的主席,也是幾所頂級商學院的顧問和學者,我曾教過數千名高層領導者、管理者和項目經理。我從各個角度研究和審查過項目。我想在本書中與你分享這些不同尋常的經驗。
我相信,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成為項目領導者,任何性格或背景的人都可以在最惡劣的條件下堅持不懈,通過項目讓他們的夢想成真。項目激勵著我們所有人。我對社會的呼吁是,組織、領導者、政治家及其他所有人都應培養一種能力,即在新的數字經濟和項目驅動的經濟中轉型和成長所需的能力,這也是本書的目標。
適合所有人的項目管理書籍
作為項目管理的從業者和教育者,我可以在真實世界中進行測試,看看哪些方法有效,哪些無效。在我的教學中,我了解到哪些概念能引起高管和項目經理的共鳴。我最終認識到,如果我想讓每個人都參與項目管理或對其感興趣,我必須放棄項目管理的術語。我必須簡化語言以及項目管理的工具和技術,并讓人們了解如何在自己的組織中應用這些方法。本書不僅為你提供了項目管理的廣闊視野,還為你提供了當下可以用來推動項目向前發展的實用技能。
傳統上,關于項目管理的書籍通常都是復雜的或偏技術性的,由資深的項目專家為項目管理專業人士編寫,他們往往會忽略那些必須與項目打交道的更廣泛的人群。這些書籍越晦澀難懂,項目經理和高管們就越會望而卻步。相反,本書從局外人的角度,以務實、案例說明和實踐的方式解決了這個問題。無論你在項目中扮演什么角色,本書都為每位干系人(Stakeholder,也稱“利益相關方”)提供了共同的觀點、簡單的框架和通用的語言。本書既教會項目經理像高管一樣思考,也教會高管像項目經理一樣思考。
現有方法論的一個缺點是,它傾向于將視角停留在項目的可交付物上,假設當可交付物按預算、按時并按需求交付時,其收益、價值和影響就會實現。在眾多項目管理方法論中,均沒有清楚地說明如何將項目的可交付物轉化為收益。本書則從項目的目的和收益開始,將其作為構建其他一切的基礎。
我撰寫本書還有另一個前提:每個項目都由相同的要素組成,這些要素將決定項目是否成功。無論這些項目對應什么行業、組織、部門(公共的、私人的或非營利性的)、方法論(敏捷的或傳統的),也無論是個人項目還是專業項目,這些項目的構建模塊都包含在本書的中心框架——項目畫布(見圖0-1)中。如果組織、領導者和其他個人關注這些要素并應用相關技術,則幾乎可以保證項目的成功。

圖0-1 項目畫布
這是一本面向所有人的項目管理書籍,無論你的項目經驗水平如何。本書解決了高層領導者和項目經理面臨的挑戰,為每個角色提供了實用的方法和適用的工具。本書提供了關于項目經濟的嶄新視角,向你展示了如何利用不斷變化的世界所提供的一些全新機會,并對未來的工作將如何用項目驅動給出了建議。
如果你是高管或其他領導者,本書將幫助你更好地理解項目管理的基礎知識,你將學習如何確保項目具有堅實的基礎,以及作為項目發起人,你的角色的重要性。你將學習如何提高項目干系人的一致性和認同度,以及如何最好地支持項目經理成功交付項目。如果你是CEO,本書將幫助你權衡項目的重要性,按優先級排序項目組合,并做出戰略調整。你將看到如何更好地支持項目團隊,創建一個更加敏捷和項目驅動的組織,并在不斷進化的世界中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如果你是項目經理,或者你正在從事項目工作,本書將指導你如何提升工作效果以使其更具戰略性,以及如何讓高層領導者看到項目和項目管理的價值。你將學習如何使用項目畫布來更清晰地定義項目。項目畫布將幫助你學習一種不那么技術性的語言,以便與項目發起人、項目團隊和其他干系人就項目進行溝通,從而增加他們的認同感和積極性。項目畫布還將幫助你使項目發起人持續參與——這通常是項目成功的決定因素。
本書由4部分共12章組成。第1部分介紹了項目管理背景并提供了通用的基礎知識和定義。其中,第1章探討了組織二元性的概念,以及組織如何從效率驅動的世界轉到變革驅動的世界。在第2章,我們將了解什么是項目,包括項目的定義、起源和不同特征,以及如何將項目與傳統的任務區分開來。第3章描述了項目管理中的不同技術(包括敏捷方法、項目集管理和特大型項目管理方法),并解釋了如何確定要應用哪些方法和工具。
第2部分逐步介紹了項目畫布的框架。第4章介紹了項目畫布及其3個領域、9個構建模塊。第5章至第7章深入介紹了3個領域——基礎、人員與創建。第8章介紹了如何使用項目畫布來分析項目,以及如何在組織中采用該畫布。
第3部分探討了在項目驅動的世界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能力。第9章討論了項目領導力,特別是有效管理項目和發起項目的能力。接下來,第10章通過有助于提高項目組合的透明度和控制力的流程和治理結構,探討了項目的選擇和優先級排序。第11章探討了為什么組織必須變得更加敏捷和用項目驅動,以及如何做到這一點。
最后,第4部分探討了項目管理將如何與當前組織和社會所面臨的大趨勢相交融,這些大趨勢包括危機管理、多樣性、人工智能轉型和可持續性。在不久的將來,這些趨勢都會出現,機遇和挑戰將在項目的世界中得以抓住和應對。
項目旨在交付收益,這才是重點。全球每年有48萬億美元投資于項目。然而,根據斯坦迪什集團(Standish Group)的說法,只有35%的項目被認為是成功的。在其他65%的項目中,浪費的資源和預算及未實現的收益無疑都是令人震驚的。想象一下,如果大多數項目都能實現預期的結果,或者,如果我們可以將項目的成功率提高25%,這種改進相當于為組織、社會和個人帶來數萬億美元的價值和收益。本書的目標就是縮小這一差距,并提高組織、政府和個人的整體項目成功率。
你準備好挽回一些失去的價值了嗎?你是否受到啟發,希望發起一個項目以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或者,你只是想找到一種方法來更好地了解你的組織正在運行的無數項目?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請繼續閱讀吧!
[1] 在2020年,我們與《哈佛商業評論》雜志共同進行了這項調查,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組織現在是如何使用項目的,人們在哪些方面發現項目有助于成功,以及人們在哪些方面遇到了困難。有1284人參與了本項調查,其中包括566位資深高管和728位項目專家。本書將分享調查的一些發現(訪問本書作者的個人網站可查看調查的全部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