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學習
- (美)本尼迪克特·凱里
- 1129字
- 2023-07-25 18:10:49
推薦序 傳道授業必知的學習之道
楊斌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
清華經管領導力研究中心主任
“如何學習”是這本書的中文書名,英文原名為“How We Learn”。我更喜歡英文的名字,以及英文的副書名:關于學習,在何時、何處以及如何發生的訝異事實。理由是,這本書并沒有告訴你具體應該如何學習,事實上,這本書反映出的科學精神,強調的是學習之道無定法,強調尊重人和人的差異,它更多的是匯集了過去這些年中學習科學領域生機盎然、競相涌動的一些新發現,挑戰長期以來被教師們、校長們以及家長們認定為圭臬的“專心”“用功”“安靜”“按部就班”等主流理念。
在與許多教師同行交流如何提高教學能力、促進學生成長發展時,我經常說四句話,是我自己“湊”出來的英文句子——
How we teach is also what we teach;
How they learn is also what they learn;
How they live is also what they learn;
How they learn is also what we need learn.
如果說成中文,區分出“師”和“生”來,那就是——
師如何教,亦師所教;生如何學,亦生所學;
生如何活,生學良多;生如何學,亦師應學。
其中第一句,說的是老師以身授教的價值,包括組織教學,其中內嵌著價值觀和能力因素;第二句,是說學生要進行二階學習,從知識反芻升華為方法論和框架體系;第三句,強調校園生活等非課程環節對學生發展所起到的不可估量的積極作用,育人不分德智,教育更要統合課內外;而第四句,則描述了我的一個觀察,那就是對學習者、學習過程、學習成效、學習心理與行為等諸多關于“如何學”的學問,老師也沒有過系統的準備、訓練和提升,全靠著自己過去做學生時的經驗來估摸今天的學生,靠著在工作中的摸爬滾打日積月累換來經驗,當然也有教訓。對老師來說,這實在是太過孤注一擲,單靠個人的悟性和運氣,如果解決得不好,會給學生造成很長時間、很大面積的心理陰影。學校必須重視這個問題,并拿出辦法系統地解決,培訓提高,或指派有經驗的教師做一對一輔導,還需要補充必要的知識基礎。
也是站在這個角度,我愿意向所有教書育人的教師同行、所有養兒育女的父母同輩推薦這本書。書里說的不一定都對,但可以激發我們進一步去探討與實踐。
父母們讀的時候,可以試著跟孩子一起,針對他們的學習風格和方式進行具體的分析和反思,恐怕相互之間能夠對如何學習形成更多的共識,讓焦慮得到某種緩解。小學、中學、大學的教師們也可以讀一讀。實事求是地說,要想在今天做一名對學生為人為學產生重要影響的好教師,教一門讓學生人到中年仍能回味認可的好課,除了在本學科專業拿到博士、碩士學位并取得教師資格之外,也許還得“兼修”一個“學習科學”的碩士學位,這該是教師的入職、入門、必修、應會之學。許多我們腦子中想當然的關于學習的一般認識、感性經驗,真是經不起科學證據的推敲,要想不“誤人子弟”,我們要反躬自省、學習“如何學習”。
與育人者共勉,為學習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