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987年
西科金融股東會講話

編者按

1987年時,西科金融有三個主要的分支機構:(1)位于加州帕薩迪納的互助儲蓄;(2)精密鋼材(Precision Steel),由西科金融于1979年收購,總部位于芝加哥,從事鋼鐵制品批發和貼牌金屬專用產品生產;(3)西科—金融保險公司(Wesco-Financial Insurance Company),總部位于奧馬哈,主要從事再保險業務。

在1987年2月致西科金融股東的信中,查理·芒格披露了公司1986年的營收數據:1986年合并凈運營收益(不計投資收益)為1193.4萬美元,每股1.68美元;合并凈收益為1652.4萬美元,每股2.32美元。

1985年和1986年的合并凈收益分解如下(收益單位為千美元,每股單位為美元):

注1:美國政府國民抵押貸款協會。

1987年4月28日,西科在洛杉磯召開了股東會。芒格在會上介紹了儲貸、保險和精密鋼材各板塊近期的業務狀況,展望了一些發展趨勢。他也分享了對好的管理者的看法、所堅持的收購風格,以及對“謙卑”這種品質的洞見。

在當時那個時點上,我們還要注意到,芒格反復指出,目前好的投資和收購機會均缺乏,明顯感覺到市場環境不妙,但又表示實在沒有預測未來的能力,只是對累積起來的風險感到不安。

從后視鏡角度我們知道,就在大約半年后的1987年10月19日,美國股市遭遇“黑色星期一”,道指狂瀉508點,單日跌幅超過20%。

我們不愿持有市政債券,但沒有更好的選擇了

這些年來,我們謹小慎微,積聚起了這么多的資產,而且資產質量還很高。現在,我們持有大量現金,卻找不到好的投資機會。我們的母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持有西科80%的股份。伯克希爾也面臨著和我們一樣的問題,伯克希爾持有10億美元左右的中期市政債券。

我們真不愿意持有市政債券這樣的資產,但現在就是這個環境,放眼望去,只能持有市政債券,沒有更好的選擇。

關于投資包厘街儲蓄銀行

紐約州有許多家歷史悠久的儲蓄銀行,它們接受儲蓄存款并支付利息,經營模式和儲貸機構類似,但比儲貸機構受到更嚴格的監管,包厘街儲蓄銀行(Bowery Savings Bank)就是其中之一。我們作為出資方之一,參與了對包厘街儲蓄銀行的聯合收購。

紐約州的監管部門規定,儲蓄銀行發放貸款的利率上限為8%,因此,儲蓄銀行持有的都是利率為8%的長期抵押貸款。后來,隨著利率上升到15%、20%,儲蓄銀行陷入了困境。

為了擺脫困境,儲蓄銀行開始相信風險越高、收益越高的理論。它們聽信證券行業和房地產行業掮客的花言巧語,買入了大量充滿風險的資產,結果它們越陷越深,甚至瀕臨破產。

我們作為出資人之一,參與了對包厘街儲蓄銀行的紓困行動。包厘街儲蓄銀行已經深陷泥潭,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拿出了大筆資金都不夠,還要加上我們私人資本的出資,才有可能把它救活。

按照包厘街儲蓄銀行目前的股權結構,這家銀行將來應該會整體出售,到時候,我們應該會賺到利潤。這筆投資還是不錯的,將來應該可以的。[1]它的規模不大,在我們的總資產中所占比重較小。

投資包厘街儲蓄銀行,我們與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簽的合同有100多頁,一個條款套著一個條款,復雜、晦澀的程度遠遠超過《國內稅收法規》(Internal Revenue Code)。除非是受虐狂,這么枯燥煩瑣的東西,誰能讀得下去?你們股東不用讀,這個工作由我和拉里·蒂施(Larry Tisch)來做。

我們失去了一位重要的同事、我們的合伙人之一,迪克·羅森塔爾(Dick Rosenthal)。迪克曾在所羅門兄弟公司工作,一路升遷到合伙人。在和他一起共事的日子里,我感到非常愉快。迪克是個堅守原則的投資者。他痛恨人類的愚蠢,痛恨不良資產。他有恒心、有韌勁。迪克是和我們志同道合的人。

他是西科金融的董事會成員之一。在一次駕駛私人飛機的過程中,他遭遇了事故,飛機的兩個油箱都沒油了,最后墜落到一座民宅,迪克不幸罹難。得知迪克去世,我們深感悲痛。我們非常懷念他。

好在我們還有和迪克·羅森塔爾一樣的人才,我們的董事會中還有蒂施家族的成員。蒂施家族人才濟濟,都是腳踏實地的投資者。各位可以放心,有我們給大家守著呢。

從表面上看,包厘街儲蓄銀行與儲貸機構非常類似。實際上,它不是儲貸機構,而是一家銀行。包厘街儲蓄銀行不是儲蓄和貸款機構體系中的一員,而是銀行體系中的一員。

保險業務進入了景氣周期

我們經營保險業務,保險業務的好處在于,這個生意有容納資金的能力,只要我們愿意,總是可以向保險生意中投入更多資金。現在,保險生意進入了周期的新階段,這個階段不是該投資的時候。從本質上說,保險生意銷售的只是普通商品。和所有銷售普通商品的公司相比,保險公司的定價特點沒什么兩樣。處于景氣周期時,各家保險公司競相增發股票,擴充資金規模,不遺余力地爭搶業務。保險生意現在就處于景氣周期。

去年,保費下跌的程度令人大跌眼鏡。有些大額風險保單的費率甚至下降了將近50%。從伯克希爾·哈撒韋進入保險生意的第一天起,我們從來沒說過,不管費率如何,一定要把規模保住。保費太低,我們就往后退一步。

與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Fireman’s Fund Insurance Company)的合作到期后,這項合作只能結束,不能繼續了。為了回答這個問題,我給大家講個小故事。

我剛來加州時,遇到了一個人。20世紀20年代,有一群人,他們專門炒作公用事業控股公司。我遇到的這個人,當年也參與其中,主要工作是擔任助手。這群人開始是炒作,后來墮落到欺詐,最后幾乎都進了監獄。我遇到的這個人,他從事助手的工作,所幸得以全身而退,手里還有1000萬到1500萬美元的現金。在20世紀30年代的凄風苦雨中,他來到了加州,終日酗酒、尋歡作樂,出入上流社會,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

一天,銀行的客戶經理請他吃飯,席間對他說:“您整天酗酒、尋歡作樂,我們很擔心。”這人聽了,回答道:“你放心吧,我喝酒,但我的市政債券不喝酒。”

我們的保險業務中的資產,也是同樣的道理。即使保險業務停了,資產還在我們手里,資產的盈利能力還在我們手里。有這些資產,有這個盈利能力,我們可以游刃有余。

西科金融的資產質量非常讓人放心。目前,我們手中掌握著大量富余的資產,只是找不到好機會,沒地方配置這些資產。

我們把大量資產攥在手里,這是現在,不意味著永遠。真有人拿槍頂著我的腦袋,逼我把這些錢投出去,迫不得已,我也能把這些錢投出去。

我們的保險業務不是一直都有好的投資機會,不是一直順風順水、盡如人意。大多數保險公司都如此,伯克希爾也不例外。

在與消防員基金保險公司簽署合資協議的時候,我們就很清楚,保險生意是有周期的。

我們的收購風格

真有我們看好的公司,我們會盡全力追求,但現在沒一個我們看好的。

有的人做收購,請來一群投行員工,以為聽他們的建議,就能做成一筆又一筆完美的收購。對于這種做法,我實在不敢茍同。即使是投資機會很多的時候,我們辛辛苦苦地研究和跟蹤各個機會,一年也只能做成一筆收購。

在傳媒領域,做收購最成功的當屬執掌大都會通信公司(Capital Cities)的湯姆·墨菲(Thomas Murphy)。他每筆收購所用的時間,平均下來,一年可不夠,兩年都不夠。

有些人錢多得燙手,四處收購,一筆接一筆的。這種收購方法,我不認同,很難有好結果。真正做收購是好事多磨,要熬過辛苦的等待,經歷反復的波折。

以前,收購難做,我們還有別的出路。股市有好的投資機會,我們可以先投資股票。在等待收購某家公司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把資金先用于投資股票。我們西科以前一直是這么做的。我們在股市里投資過通用食品(General Foods)和埃克森(Exxon)這樣的大公司,也投資過許多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現在股市里好的投資機會沒了,收購也很難做,兩條路都不好走了,我們只能采取守勢。

我們眼中的優秀管理者

沃倫對優秀的管理層青睞有加,但是在他的投資過程中,他從來沒有因為管理層很優秀,而支付高于資產的價格。他買入資產的價格總是略低于資產的價值。優秀的管理層是資產中的一部分,沃倫并不因為管理層優秀,而支付高出價值的價格。

有的管理層還沒證明過自己,沒創造過大量資產價值,有人就斷定,他們日后一定能取得非凡的成就。這樣的邏輯經不住實踐的檢驗,還是我們的做法更靠譜。

有哪個經理人是如此優秀,能讓我們愿意以高于資產價值的價格買入一家公司嗎?即使是在全美國范圍內,也一個都沒有。也許有人愿意為管理層支付溢價,而且還做得很成功,但那不是我們的風格。

巴菲特投資大都會通信公司,確實為管理層支付了更高的價格。這里我們要明白,對于巴菲特來說,“更高的價格”是怎樣的概念。巴菲特原來是一塊錢的東西,五角錢買。現在,他愿意出更高的價格,一塊錢的東西,大概是八角五分錢買。

在伯克希爾致股東信中,巴菲特引用了大衛·奧格威(David Ogilvy)的話,總是聘請比我們高大的人加入我們,我們都將成為巨人。巴菲特非常認同這個理念,我也非常認同。

有的人對這句話的理解是這樣的:只要愿意出大價錢,聘請最優秀的人才,那就一定行。他們眼中優秀的人才是這樣的: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于頂尖商學院,講起現代管理理論頭頭是道,工作勤奮、人品正直、家庭和睦,總之是典型的精英。然而,這種典型并不是巴菲特眼中的優秀管理者。

在巴菲特眼中,優秀的管理者是這樣的:你把他從火車上扔下去,扔到一個偏僻的小鎮,不給他錢,他在這個小鎮上誠實本分地經營,用不了多長時間,又發家致富了。這樣的管理者不可多得,巴菲特自然是求賢若渴。巴菲特定義的優秀的管理者與來自商學院的典型截然不同。

大公司聘請人才的思路千篇一律,商學院畢業、品學兼優、勤奮正直,結果并不理想。如果這種聘請人才的思路行得通,所有美國公司都蒸蒸日上了,哪至于像現在這樣存在諸多弊病。

儲貸行業亂象叢生

我們重新開展了住房抵押貸款業務。[2]只要市場條件允許,我們有意把這項業務的規模做得更大。我們應該會做得更大。

我們提供的住房抵押貸款與別的儲貸機構不太一樣。我們的貸款利率和貸款利差比較低。我們不擔心出現利率達到上限的情況。我們對客戶進行了挑選,即使利率上升,他們仍然有能力償還貸款。我們也不向客戶收手續費。我們希望通過這種差異化的貸款策略,賺取合理的利潤。

許多儲貸機構在發放貸款時,都盡可能讓客戶開始的時候多交錢。把年度業績做得漂亮,管理層能得到大筆的期權。我們的文化截然相反。我們的貸款安排,讓我們在開始的時候,沒多少收入。我們愿意多做這樣的貸款業務。最后,我們能賺得合理的利潤,而且用不著擔心壞賬風險。現在,我們的業務規模還小,但一直在增長。

我們做的抵押貸款業務,幾乎全是居民住房抵押貸款。別的儲貸機構都積極地向開發商提供貸款,既然別人那么踴躍,我們就不去湊那個熱鬧了。

目前,儲貸行業暴露出種種亂象,究其根源,在于政治。在儲貸行業,有些從業人員濫用政府賦予的信用,為了美化業績,無所不用其極;為了滿足個人私利,用公司的錢購買飛機。他們招搖過市的行為,著實令人不齒。

儲貸行業的監管者本來就沒有履行好自己的監管職責,等他們想要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好監管工作,卻有許多政客出來層層阻撓。這種現象讓我們很擔憂。

西科下屬的互助儲蓄是一家經營儲蓄和貸款業務的公司。我們因為儲貸行業的亂象,而支付了不少費用。儲貸行業的風險是那些亂來的儲貸機構造成的,與我們無關,但我們也向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Federal Savings and Loan Insurance Corporation,FSLIC)繳納了評估費。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勢單力薄,沒能力清理許許多多由騙子或蠢貨管理的儲貸機構,只能盼著問題自己消失。

任由騙子或蠢貨管理儲戶的資金、行使聯邦政府的信用,還盼著問題自己消失,這怎么可能?問題只能越來越嚴重。

聯邦儲蓄貸款保險公司如此孱弱,卻沒人呼吁增強它的實力,這個問題根本沒得到重視。

我們根本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即使出手也是如履薄冰

我要是真知道如何復制過去的成功,那可好了。其實,大多數時候,我們什么都不做。我們出手的時候很少。即使是出手的時候,我們也是如履薄冰,對可能承擔的風險感到不安。以前的投資機會讓我們感到踏實,現在我們覺得不踏實。

我們根本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真有這個能力,還何必這么辛苦地投資?回頭來看,大西部儲蓄貸款公司(Great Western 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和阿曼森公司(H.F. Ahmanson & Co.)踏準了節奏,它們一路高歌猛進,賺得盆滿缽滿。

這兩家公司冒了很大的險,我們沒冒那么大的險。他們冒險了,他們贏了。到底是他們聰明呢,還是走運呢?反正只拿我們過去三年的業績和他們的比,是他們聰明。

我們有一小塊地產,是因無法收回貸款而沒收得來的。這塊地產,將來我們應該能賺取一定的利潤。問題在于,要等多長時間,如果要等15年的話,那可不妙了。大家都知道復利的計算方法。有一幅梵高的作品,拍出了天價,被有史以來最蠢的一個買家買走了。這幅畫作從100美元漲到3900萬美元。盡管拍出了天價,可經過了從1888年到現在這么長的時間,計算下來,復利只有13%。

空置的地產最終的收益率可能沒有預期那么高,況且還要支付維護費用、資本利得稅等。這塊地,最后能賺一些錢,但這只是很小的一塊地,在整個西科中,根本不算什么。

精密鋼材的優秀文化

精密鋼材的創始人不愿意和大客戶打交道,大客戶的議價能力太強,最后把利潤都壓沒了。他專做小額訂單,把服務做到了極致,在全國范圍內,專門提供特殊材質、特殊尺寸的鋼鐵。

過去五年里,沃倫和我都沒去過這家公司,西科或伯克希爾也從來沒派人去過這家公司。它一直經營得很出色。

這證明,一家公司建立了好的文化之后,就能走上良性循環的軌道。鋼鐵公司的生意普遍很難做,其他經營鋼材倉儲業務的公司,日子也不好過。精密鋼材做得如此出色,肯定是有過人之處。

至于節省所得稅方面,精密鋼材創造的利潤要交稅,我們持有一些免稅債券和優先股,另外,儲蓄和貸款機構的子公司可以免交部分聯邦所得稅和州所得稅。

1986年是否有收購的機會?

我們大概看了一兩個機會,但沒有深入跟進。最近,有這樣一個機會,是一家著名投行推銷的。一家公司被當作商品進行拍賣,參與競拍的是給別人管理資金的基金經理,他們出手很闊綽,就像那個買了梵高畫作的日本人一樣。這家公司還沒完成出售,現在市場正火著呢,價格太高了。跟了一段時間,我不想再跟了,最后的價格肯定很高,我不可能買的。

最近,沒碰著一個像樣的機會,價格都太高了。

湯姆·墨菲的故事告訴我們,只有經過失敗,才能懂得謙卑

我這一輩子,沒遇到一個人說我謙卑。我非常欣賞謙卑這種品格,但我算不上一個謙卑的人。我周圍有些人和我一樣,他們也不謙卑。創建了內布拉斯加家具城(Nebraska Furniture Mart)的B夫人,她可不謙卑。她是個商業頭腦特別強的人,但是她不謙卑。湯姆·墨菲也不是個謙卑的人。

我給大家講一個關于墨菲的小故事。湯姆·墨菲掌管著大都會通信公司和美國廣播公司(American Broadcasting Company)。他年紀輕輕就事業有成,簡直是沒有他做不成的事。

墨菲收購過《女裝日報》(Women’s Wear Daily)等報紙雜志,妥善解決了它們的勞資糾紛。后來,他又收購了賓州威爾克斯—巴里市(Wilkes Barre)的一家報紙。墨菲以為,這次自己也能解決好勞資糾紛。沒想到,威爾克斯—巴里市的居民以煤礦工人為主,工會非常強硬。當地工會創辦了一份新報紙,墨菲收購的報社則被手持棍棒的壯漢包圍。勞資糾紛不但沒解決,一年反倒虧了幾百萬美元。

墨菲由此學會了謙卑。墨菲告訴我:“查理,我經常禱告。在禱告中,我祈求上帝讓我懂得謙卑。”

墨菲說他祈禱,這不是開玩笑,他確實經常禱告。墨菲說:“上帝回應了我的禱告。我祈求懂得謙卑,上帝讓我去威爾克斯—巴里市學會了謙卑。”

有時候,只有經過失敗的歷練,我們才能懂得謙卑。

用“謙卑”這個詞也許不太恰當,可能用“務實”這個詞更合適。我們能取得今時今日的成就,不是因為我們的能力比別人高出多少,而是我們比別人更清楚自己能力的大小。清楚自己能力的大小,這個品質應該不能說是“謙卑”。

我有個朋友,他的腦子確實不靈。每次別人給他講什么東西,他總是讓別人給他講好多遍,他才能聽懂。但這個人有個特點,他特別有耐心。一件事,他沒徹底弄明白之前,是絕對不會做的。一筆交易,等上五年,他都能等。他也從來不亂花錢。誰能想到這么笨的一個人,竟然那么富有?

真清楚了自己能力的大小,自然就謙虛了。有一種人,實際上智商130,自認為是128;另一種人,實際上智商190,自認為是250。還是和前一種人交往比較好,后一種人很危險,會害了你。

充分認清客觀條件的限制,充分認識自身能力的限制,謹小慎微地在限制范圍內活動,這是賺錢的訣竅。這個訣竅,與其說是“謙卑”,不如說是“有克制的貪婪”。

[1] 后來,包厘街銀行確實實現了整體出售,成交價兩億美元。西科金融投入了900萬美元本金,在兩年時間里賺了100%,實現了翻倍的收益。

[2] 前幾年,與大多數儲蓄和貸款機構不同,西科沒有開展住房抵押貸款業務。此時,西科重新開展住房抵押貸款業務,但它開展此項業務的方式比較特殊。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丹棱县| 井研县| 成安县| 道孚县| 旬邑县| 丹巴县| 高州市| 临颍县| 舒城县| 宜兴市| 彭水| 东方市| 泰州市| 襄汾县| 甘德县| 古浪县| 凤凰县| 寿宁县| 石泉县| 长泰县| 河池市| 高密市| 彭州市| 广平县| 陈巴尔虎旗| 林芝县| 定襄县| 祁门县| 辉南县| 瑞安市| 平乐县| 宝兴县| 平罗县| 宁夏| 桦甸市| 句容市| 双鸭山市| 滨州市| 北碚区| 黄山市| 高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