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打卡結束
- 寧同學,我對你心動了
- 陌言葛藍朵
- 1018字
- 2025-08-11 17:45:16
綜合訓練樓里,藏著挑戰自我的勇氣。
教師公寓及配套區透著家的溫暖,為駐留者提供安穩的港灣。
生活區則包攬了煙火氣,讓每一個在此的日子都從容自在。
最動人的,是它與榮昌陶文化的血脈相連。
建筑的色調帶著陶土的溫度,或深或淺的紅褐、土黃,像是從窯火里剛取出的余溫。
造型設計更是處處藏著陶的影子,有的屋檐弧度似陶碗的邊緣,有的墻面肌理仿陶坯的紋路,一步一景間,都是陶文化的低語。
中心景觀區是這場文化對話的核心,被巧妙地分為三個部分。
陶蘊廣場執著于“孕育和痕跡”的主題。
地表的紋理被抽象成流動的線條,像是陶土在指尖留下的印記,又似歲月在陶窯壁上刻下的褶皺。
這些若隱若現的“痕跡”,像一個個無聲的問號,引著人由這些印記發散想象,一步步走進陶藝文化的深處,去觸摸那些被泥土包裹的時光。
律動廣場則奏響“流動和工藝”的樂章。
設計師用“像素化”和“切片化”的手法,將陶器本身的曲線拆解、重組,讓堅硬的地面生出了流動的韻律。
那些高低錯落的塊狀結構,那些拼接交錯的線條,像樂譜上跳躍的音符,奏出音樂般的節奏。
更妙的是水的參與——水滴效果設計從陶藝制作中汲取靈感,將陶土塑形時滴濺的水珠抽象成地面的凹痕與涌泉,水的靈動讓這份律動更添生氣,人走在其中,仿佛能聽見陶土在轉盤上旋轉的聲響,感受陶的變幻與活力。
而創意展示園,則是“創意和未來”的舞臺。
這里沒有固守的傳統,古樸的榮昌陶與時尚元素撞了個滿懷:或許是帶著幾何圖案的陶瓶,或許是融入現代審美的茶具,或許是用陶土演繹的裝置藝術……
這些作品站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由“陶”編織的世界圖景,既有泥土的厚重,又有明天的光亮,靜靜訴說著對未來的美好期待。
整座基地,便如一件精心燒制的陶品,外在有風景的釉色,內里有文化的陶骨,在時光里靜靜等待著與每一個探尋者相遇。
走到這里,陶博物館的打卡也完成了。
他們出館后,天色還未暗下,風時不時迎面撲來,夾帶的熱氣到是低了一些。
幾人打算慢悠悠的回去了。
巷口的老面館飄出白霧,混著骨湯的醇厚與紅油的香辣,把寧華、蘇夏、江灼詩他們的腳步勾了過去。
剛掀開門簾,就見案前的師傅正與面團較勁——那團醒透了的麥香,在他掌心揉得發亮,搟面杖一壓,手腕輕旋,面團便像被施了咒,順著案板舒展成薄如蟬翼的片。
“這就是榮昌鋪蓋面?”張智湊到窗邊,眼睛瞪得圓圓的,“真像塊小被子啊。”
習涼涼笑了,指著師傅手里翻飛的面皮:“可不是么,你看他甩那一下,從巴掌大拉到能蓋住整個碗,邊緣還帶著自然的褶子,可不就像床迷你鋪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