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60章 四大名陶

更奇的是釉面的黑斑點,用竹管蘸著濃釉點上去,燒出來竟成了深不見底的渦旋,與周圍的綠釉暈在一起,真如碧水蕩起的漣漪,讓人忍不住想伸手去探,卻只摸到陶胎的冰涼。

這些陶制的小物件,沒沾過煙火氣,卻比炊具更懂生活的閑趣。

它們是窯工們的巧思凝成的——把對草木的觀察、對生靈的喜愛,都揉進紅泥里,再借窯火的力,讓陶土長出翅膀、長出眉眼、長出一汪不會干涸的碧水。

展柜里,四大名陶與瓷器并肩而立,各呈其趣。

廣西欽州陶帶著壯族山鄉的厚樸,罐身的紋飾如銅鼓上的雷紋,沉郁的釉色里藏著喀斯特山地的影子。

云南建水陶的陰刻陽填技法尤為奪目,刀刻的紋路里填著礦物顏料,經無釉拋光后,表面亮如漆器,紅泥的底色上躍動著黑與金的光澤。

江蘇宜興紫砂陶則是茶具的天下,壺身的紫泥溫潤如古玉,壺嘴與壺把的弧度里藏著沏茶時的韻律。

景德鎮的瓷器更顯清透,薄胎映著光,能看見對面展柜的輪廓,釉色如雨后的天空,干凈得沒有一絲雜色。

榮昌陶在其間自有風骨——紅泥作底,白泥為妝,刻花時白泥剝落處露出底下的紅,像雪里探出的梅枝,又似晚霞漫過的山巖。

這傳統技法讓陶坯有了兩層性格,白泥的細膩襯著紅泥的厚重,刻刀劃過的痕跡里,藏著火與土最本真的對話。

轉至另一排展柜,文革時期的作品帶著鮮明的時代印記。

雙色釉魚耳罐尤為顯眼,罐身一半是沉靜的豆青,一半是熱烈的赭紅,兩種釉色在罐腹中央交融,生出朦朧的灰紫,像暮色與朝霞的相遇。

這是廣州美院馬高驤教授六十年代的手筆,魚耳的弧度被釉色襯得愈發靈動。

后來在1978年,他復刻的同款釉瓶,隨鄧小平訪美遠渡重洋,如今靜立在異國的博物館里,釉色里的東方韻味,仍在訴說著陶與時代的故事。

七八十年代的作品則多了幾分生活氣息。朱砂釉南瓜罐圓滾滾的,蒂部蜷著圈陶絲,罐身的棱紋被朱砂釉填得飽滿,紅得像熟透的果實,蓋沿處留著道細縫,正好散出糖果的甜香。

旁邊的碟子印著纏枝蓮紋,白釉底色上泛著淡淡的青,是當年遠銷海外的樣式,邊緣的弧度經無數次打磨,光滑得能映出指尖的影子。

龍形罐盤踞在展柜中央,羅天錫大師手下的龍身用絞泥技法制成,紅與白的陶泥擰出鱗片狀的紋路,龍首高昂,龍須細如陶絲,釉色在龍睛處微微凸起,似有精光流轉。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只金砂兔豪釉花瓶。

高溫燒制的金砂在瓶身流轉,1280度的窯火讓氧化鐵結晶成星星點點的金粒,強光下,這些結晶如碎金般閃爍,仿佛把銀河揉進了陶土;而低溫燒就的兔豪釉則在瓶頸處鋪展,黃褐色的紋路如兔毛般細密,順著陶坯的弧度向下延伸,與金砂的熱烈形成奇妙的呼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城市| 封开县| 九龙城区| 峨边| 三门县| 吉林市| 武山县| 屯留县| 石柱| 巴南区| 翁源县| 鹤壁市| 淮滨县| 恭城| 邵阳市| 闻喜县| 昌乐县| 宁晋县| 会理县| 黑山县| 台山市| 汉川市| 育儿| 鄯善县| 林州市| 蓬莱市| 红安县| 南汇区| 海盐县| 林西县| 武安市| 辽宁省| 五寨县| 霍城县| 麻栗坡县| 登封市| 和平区| 汝州市| 布拖县| 武宁县| 普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