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新發現日本:69處日本現代建筑巡禮
- (日)磯達雄著 宮澤洋繪
- 12433字
- 2023-07-21 17:47:19
對談|Dialogue
井上章一(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磯達雄(建筑作家)

隈研吾、妹島和世在肯德爾的根基之上綻放
若想了解戰后建筑,一定要知曉的明治至停戰時期的10位建筑家
作為建筑史學家、民俗史研究者,井上章一提出的這一嶄新視角,在建筑領域之外同樣引起了廣泛的討論。
其實,早在2006年,“建筑巡禮”系列第一卷《昭和現代派建筑巡禮·西日本篇》一經出版,便得到井上章一在報紙書評欄上的傾力推薦。
此次磯達雄懷著感激之情,與井上章一在其任教的京都市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展開對談,聊聊兩位眼中那些我們已經很熟悉的建筑大師。(對談大綱·肖像畫:宮澤洋;對談攝影:生田將人)
今日對談的題目是“若想了解戰后建筑,一定要知曉的明治至停戰時期的10位建筑家”。我們從二位腦海中浮現的年代最久遠的建筑家開始如何?井上先生請。
井上(以下簡稱“井”)|那應該是約西亞·肯德爾(1852—1920)吧。
磯|我也想先聊一聊肯德爾。
井|我認為現代建筑都或多或少受到了肯德爾的影響。這樣說來,他可是明治時代唯一大眾叫得出名字的建筑家。
01|約西亞·肯德爾——“想法”不被理解的巨星
——原來肯德爾的聲望如此之高啊。
井|或許沒有到那種程度,但是片山東熊(1854—1919)、辰野金吾(1854—1917)的名字對于同時代的大眾而言可能更陌生。辰野金吾直到最近才作為“辰野隆(法國文學家、隨筆作家,1888—1964)的父親”打入法國文學界啊(笑)。
當然知名度并不能說明什么。毫無疑問,還是現代派建筑家的知名度更高。但是,在這之中,肯德爾是個例外,他確實有一定的知名度。忘記是在哪本書中看到的,當時東京企業的入社考試,面試官經常會問是否聽說過肯德爾。“肯德爾?我知道他。”這樣回答的人,會給面試官留下氣質不凡的印象,看來“肯德爾”這個名字被當作了試金石。
磯|“肯德爾”的片假名讀法是“コンドル”,也能從側面說明這個名字很早就流傳于日本了吧。
——是嗎?放到現在呢?
磯|“Conder”一般會被讀作“コンダー”吧?槙文彥先生倒是一直將“肯德爾”稱作“コンダー”,還真是槙先生的作風呢。
井|我舉出肯德爾的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建筑作品常采用伊斯蘭設計元素,鹿鳴館(1883年竣工,1940年拆除)就非常典型。也許在他看來,阿拉伯裝飾圖案是日本與西洋建筑之間的紐帶吧。山崎實設計的世界貿易中心同樣融合了伊斯蘭建筑風格。或許山崎實也對作為紐帶的阿拉伯裝飾圖案非常感興趣吧。

約西亞·肯德爾設計的鹿鳴館(現已不存)外觀示意圖(插圖:宮澤洋)
磯|肯德爾的另一件作品舊巖崎邸庭園(1896年)也采用了伊斯蘭建筑風格。也許是想玩味異國情調而采用的吧。
井|有道理。不過,法國作家皮埃爾·洛蒂(1850—1923)在參觀過鹿鳴館之后感嘆道“就像一座近郊賭場”。我認為形容得十分貼切。戰前落成的國技館也是伊斯蘭風格的。
磯|辰野金吾設計的那座架設著穹頂的建筑(1909年竣工,1982年拆除)?
井|沒錯。國技館采用的是伊斯蘭建筑風格,一般用于動物園、溫泉勝地的歌舞伎劇場等休閑娛樂設施。正統的議事堂、政府機關是不會采用這種風格的。這類似于日本人將充滿異國情調的歐洲中世紀建筑風格融入情侶酒店的設計吧。辰野也選用非正式的伊斯蘭建筑風格來裝飾歐洲風的國技館。
——肯德爾作為建筑家的成就如何?

約西亞·肯德爾設計的舊巖崎邸庭園(1896年)洋樓的東側外觀。一層的日光房擴建于1910年前后

肯德爾的門生辰野金吾設計的國技館,于1909年落成,現已不存
井|這個我不太了解,但似乎沒有特別出彩的作品吧。
磯|況且他青年時期就來到日本(1877年赴日,時年25歲)。
井|這一點不僅是肯德爾,威廉·梅瑞爾·沃利斯(1880—1964)在自己的國家也沒有成就可言吧。
磯|沃利斯本來就是個外行吧。
井|對于那個時代的日本人而言,建筑的優劣并不重要吧。或許沒有人留意到鹿鳴館融入的伊斯蘭建筑風格。時至今日,即便鹿鳴館作為西式代表建筑在教科書中出現,但采用伊斯蘭建筑風格、走休閑設施風這些特點卻從未被提及。
我想這樣總結肯德爾的成就會比較恰當——肯德爾是明治、大正時代最具聲望的建筑家,但他對阿拉伯裝飾圖案的“執念”卻并不為人所知。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1
約西亞·肯德爾
Josiah Conder

1852—1920(大正九年)
熱愛日本的英國建筑家
明治維新后,為了在國內普及正統的西洋建筑,日本政府特別設立了工部大學校的造家專業(現在的東京大學建筑系)以培養專業人才。肯德爾被聘請為教師,從英國來到日本,后培養出以辰野金吾為代表的眾多建筑家,被尊稱為“日本建筑之父”或“日本建筑之母”。作為建筑家的肯德爾,接受明治政府的委托,設計了帝室博物館(今為東京國立博物館)、鹿鳴館等建筑作品。辭去大學教職后,肯德爾擔任三菱集團顧問,設計了三菱一號館等事務所及宅邸。談及私人生活,肯德爾娶了一位日本太太。出于對河鍋曉齋(1)畫作、花道等日本文化的喜愛,肯德爾曾執筆相關著作。肯德爾最終在日本逝世,葬于東京護國寺內。
02+03|辰野金吾、片山東熊——截然不同的競爭對手

井上章一
國際日本文化研究中心教授。專攻建筑史、意匠論。主要研究民俗、意匠等近代日本文化史。1955年出生于京都,京都大學研究生院工學研究科建筑學專業碩士,著作《編造出來的桂離宮神話》(講談社學術文庫)榮獲1986年三得利學藝獎。另著有《靈柩車的誕生》(朝日選書)、《美人論》(朝日文藝文庫)、《瘋癲與王權》(講談社學術文庫)、《伊勢神宮》(講談社)、《厭惡京都》(朝日新書)、《現代建筑家》(A.D.A.EDITA Tokyo出版社)等。
——接下來是第二位建筑家。
磯|肯德爾門下所謂的第一代日本建筑家共有四人(辰野金吾、片山東熊、曾彌達藏、佐立七次郎),但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這一點十分有趣。特別是辰野金吾和片山東熊,這二位我想對比著來講。
井|好,那來談一談辰野金吾和片山東熊吧。
磯|他們二人算是棋逢對手。辰野是唐津的下級武士家族出身,因此給人一種擺脫寒門、力爭上游的印象。而片山則是長州藩的顯貴人家出身,得天獨厚的背景,加上名門望族的多方關照,片山在長州藩、明治政府的美差源源不斷。辰野在初學建筑時成績不佳,勉強考入工部大學校,但畢業時已名列前茅。若用《巨人之星》這部漫畫打比方,辰野金吾便是星飛雄馬,片山東熊則是花形滿吧。
井|片山是花形汽車公司的少爺?(笑)雖然與他出入宮廷的形象有些不符,但我懂你的意思。

肯德爾與四位門生

磯達雄
建筑作者。作者簡介詳見前勒口
磯|我完全沒有那種聯想呢。(笑)這樣說來,曾彌達藏就是伴宙太,妻木賴黃就是左門豐作吧?
井|以國際視角來看,妻木賴黃(1859—1916)的水準其實高于辰野金吾與片山東熊吧。妻木并不是從所謂“田舍大學”的東京帝國大學畢業,而是在美國康奈爾大學攻讀建筑,因此當德國向妻木拋出橄欖枝時,他可是將前輩們甩在身后,早一步成了頂尖建筑家。我想畢業于東京帝大的建筑家前輩們會分外眼紅吧。“這毛頭小子趕超我們了!”
——井上先生,您怎么評價辰野金吾與片山東熊呢?
井|雖然辰野是高產的建筑家,但其作品比同時代的歐洲建筑規模要小。即便是日本銀行,落成之初的規模也不能與其他歐洲建筑相提并論。偏高層的建筑作品,在恰當的設計之中又常給人一種扁平的印象。相比之下,片山東熊的作品規模就十分可觀了。
磯|京都國立博物館(1895年)、赤坂迎賓館(1909年)都是宏偉的建筑呢。
井|建筑作品較少,但美差源源不斷的片山東熊,與談不上“亂造”,但作品數量確實可觀的辰野金吾,他們二人作為建筑家都是非常稱職的。
磯|雖然本人的欣賞水平有限,但能夠確定的一點是,在日本銀行的設計中,辰野金吾完成的部分(1896年),與相鄰(東側)的長野宇平治(1867—1937)后來完成的擴建部分(1935年、1938年)相比,我更傾向于長野的設計。
井|沒錯,長野宇平治確實是個狠角色,可以根據建筑規模來靈活調整設計風格。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2
辰野金吾
Kingo Tatsuno

1854(嘉永七年)—1919(大正八年)
質樸剛健的建筑先驅
作為工部大學校造家專業的首屆畢業生,后來自立門戶的建筑家共有四位,辰野金吾便是其中之一。他與同窗曾彌達藏都出身于佐賀縣的唐津,不同的是,曾彌家是上級武士家族,而辰野家是下級。辰野以第一名的畢業成績留學英國,回國后任教于帝國大學校,同時連任造家學會會長(后來的日本建筑學會),并以學會為根基,成為日本建筑界黎明期當之無愧的領軍人物。作為民間建筑設計事務所的開拓者,辰野先后成立了位于東京的辰野葛西事務所及位于大阪的辰野片岡事務所,打造出第一銀行神戶支行(現神戶市營地下鐵港元町站)、盛岡銀行總行、奈良酒店等建筑作品。辰野的作品風格質樸剛健,因此他也得到了“辰野堅固”的綽號。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3
片山東熊
Tokuma Katayama

1854(嘉永七年)—1917(大正六年)
打造皇室建筑的才子
片山東熊畢業于工部大學校造家專業,是辰野金吾的同窗,也是競爭對手。片山出身于長州藩,與同鄉山縣有朋家往來密切,他便與山縣家宅的設計者約定,在校級設計競賽中一較高下,最終片山的作品入選。畢業后,片山任職于內匠寮(宮內省的營建部門),歐洲建筑考察之旅結束后,打造了東宮御所(迎賓館赤坂離宮)、竹田宮邸等多座皇室宅邸,以及東京國立博物館表慶館、京都國立博物館等多座博物館建筑。論其才能之高,建筑評論家神代雄一郎曾在《近代建筑的黎明》一書中,推舉辰野、片山、妻木賴黃為明治時代的建筑三大家,并認為“相較之下,片山東熊的設計更勝一籌”。
04|長野宇平治——玩轉形式的后現代派建筑家
——第四位建筑家來談一談長野宇平治怎么樣?
井|正如前面談到的,長野從辰野手中接過日本銀行的設計大任,搖身一變成了古典派建筑家。或許他并不傾心于古典主義的建筑形式,但能很好地消化既定框架,像是找到了在古典主義形式中調整建筑形態的樂趣。

片山東熊設計的京都國立博物館(1895年)。圖為從谷口吉生設計的作品——于2014年開館的平成知新館望過去的景象(攝影:生田將人)

片山東熊設計的迎賓館赤坂離宮(1909年)

辰野金吾設計的日本銀行總行。東側的擴建部分,由辰野金吾的門生長野宇平治接手設計(1896年)

長野宇平治設計的橫濱市大倉山紀念館(1932年,P094)
磯|如同在某種規則中嬉戲一般。
井|沒錯,就像在規則之中做游戲。比方說,銀行與證券公司在歷經時代變遷后,業務范圍不斷拓展,已經超出古典形式的負荷了。為了破解這一難題,長野所做的努力可以看作一場千鈞一發之際的形式保衛戰,這與磯崎新隨后提出的觀點如出一轍。可以說是看到了在“形式戲法”中表現的可能性嗎?其中本人也能發現的后現代思維模式,或許不僅長野,舊時代的建筑家也都無一例外地直面過吧。
磯|其實從明治時代起,后現代感就已經萌生了。或許這正是肯德爾時代的建筑家會選用世界上各類樣式的原因吧。
井|其中不拘泥于形式且表現得游刃有余的,最令人眼前一亮的便是長野宇平治。
磯|但是,他的收官之作大倉山紀念館(1932年,P094),就有些讓人捉摸不透了……
井|那個啊,我也感到有些破格呢。(笑)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4
長野宇平治
Uheiji Nagano

1867(慶應三年)—1937(昭和十二年)
深究古典主義建筑
從東京帝國大學造家專業畢業后,長野經由橫濱海關、奈良縣,成為日本銀行的技師。他打造了日本銀行總行的擴建部分、日本銀行岡山支行、橫濱正金銀行東京支行等眾多銀行建筑,成為日本國內公認的古典主義建筑第一人。隨后長野還參加了國際聯盟會館的設計競賽,并在大倉山紀念館的設計中,融入了比希臘建筑年代更久遠的邁錫尼文明的建筑樣式。即便到了晚年,長野仍有旺盛的設計熱情。作為日本建筑學會首任會長,長野致力于提升建筑家的社會地位。

任職于遞信省的巖元祿設計的舊京都中央電話局西陣分局舍(1921年,P038),正面外墻裝飾著裸女軀干雕像
05+06|巖元祿、吉田鐵郎——誕生于官廳的“前衛”建筑家
磯|第五位來聊一聊遞信省出身的建筑家吧,如巖元祿(1893—1922)?
井|說到遞信省,我想舉出吉田鐵郎(1894—1956)與巖元祿。
——那么我們從巖元祿開始吧。
磯|雖然遞信省是建設堅實可靠的公共設施的組織,但其中不乏設計風格前衛的建筑家,以山田守(1894—1966)為代表的表現主義建筑家輩出。其中,首位嶄露頭角的便是巖元祿。但是,由于英年早逝,他幾乎沒有作品存世。即便如此,日本的表現主義竟發祥于這樣的組織,真是非常有意思。
井|我認為這種現象不是日本獨有的。意大利的現代派風潮也始于郵局的建設。
——真想不到啊。
井|國家在建設郵局、鐵道等公共設施時,會采用時下最尖端的設計。雖然意大利是對新鮮事物接受程度不高的國家,但港口、鐵道、郵政等公共設施十分現代,融入了尖端設計。
因此,在日本的公共設施建設組織中,同樣聚集著一群野心勃勃的建筑家。巖元設計的西陣電話局(舊京都中央電話局西陣分局舍,1921年,P038)的外墻還裝飾著裸女雕像呢。
磯|沒錯。確實裝飾著裸女軀干雕像,設計非常大膽。
井|據說當時在電話接線室上班的女性職員,進門時總會害羞地低著頭。
作為將現代美術、音樂的熏陶當作精神食糧的建筑家,巖元祿是一個特別的存在。這個說法可能不太恰當,但說到藝術氣質濃郁的建筑家,首先會想到巖元祿吧。辰野金吾等人身上似乎就沒有這種氣質。
——我們來談一談吉田鐵郎吧。
井|吉田鐵郎同樣是一位才華出眾的建筑家。但是,他完全順應了現代派的設計潮流,未免有些可惜。
磯|我也認為他轉型前的作品更好一些。
井|宇治山田(三重縣伊勢市)有一處吉田鐵郎的早期作品(舊山田郵局電話分室,1925年),如今那里是一家餐廳。十幾年前我去拜訪的時候,偶然遇到老板,就聊了起來。他就住在那附近,“我很喜歡這座建筑,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得到了經營許可”,老板如是說道。我追問:“您喜歡吉田鐵郎的設計嗎?”“吉田鐵郎是誰?”。(笑)

吉田鐵郎任職于遞信省期間設計的舊山田郵局電話分室(1925年)。如今這里是一家名為“美好生活”(Bon Vivant)的法式餐廳(圖:Bon Vivant)
聽到這番話,吉田鐵郎在九泉之下也會感到欣慰吧。雖然附近的居民不知道這是由如此偉大的建筑家打造的作品,卻產生了“我很喜歡這座建筑,所以一直想利用它做些什么”的想法。
相較之下,欣賞與東京中央郵局(1931年,P092)同時期的作品時,就會發現吉田當時還沒有完全轉向現代派風格。大阪中央郵局(1939年)等轉型后的建筑作品,倒是很少聽到大眾的贊美之詞了。
京都丸太町臨街的郵局(舊京都中央電話局上分局,1923年)同樣受到了大眾的喜愛。據我所知,那座建筑后來被用作健身房、餐廳,如今是一家便利店,總而言之,不斷有人想要入駐那里。但是,一般大眾并不能感受到吉田轉型后作品的魅力,因此日本建筑學會不得不全力以赴,為保護這些建筑而努力。
——聽說磯先生更欣賞轉型后的吉田鐵郎?
磯|是的,相對來講。
井|欸?騙人的吧!(笑)
磯|我更青睞吉田鐵郎晚年的作品。

吉田鐵郎任職于遞信省期間設計的舊京都中央電話局上分局(1923年,登錄物質文化遺產)。如今這里是一些店鋪和健身房

將建筑物整體平移后得以保存下來的東京中央郵局(1931年,P092)外觀。建筑向東北方向(照片左側)平移時,角度發生了改變,因此重新修建了入口所在的拐角處
井|原來如此。吉田鐵郎的作品,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精妙的砌縫工藝。欣賞大阪中央郵局時,我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鐵質窗框、墻壁、地板處的砌縫,那般凝聚匠心不知道的還以為是政府項目呢。(笑)原來當時日本的建設公司就能達到那種水準。如此規整精妙的砌縫工藝在歐洲建筑中也是極為少見的。
磯|確實,吉田鐵郎作品的亮點在于細節上的精進及空間上的層次感,這在同時期所謂的現代派建筑中獨樹一幟。弗蘭克·勞埃德·賴特(1867—1959)、安托寧·雷蒙德(1888—1976)等海外現代派建筑家進軍日本后,才出現了類似的設計理念。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5
巖元祿
Roku Iwamoto

1893(明治二十六年)—1922(大正十一年)
英年早逝的藝術派建筑家
從東京帝國大學建筑專業畢業后,巖元祿進入遞信省工作。在包含入伍期的短短兩年半時間內,巖元承擔了西陣分局舍、青山電話局等項目的設計工作。隨后,巖元在東京帝國大學的建筑專業擔任助理教授,但在第一年就出現了咳血的癥狀,經過療養也未見好轉,29歲便英年早逝。因不拘泥于以往樣式的獨特作品風格,巖元被稱作日本最初的“藝術派建筑家”。個人生活方面,據說巖元借宿在雕刻家的工作室內,在那里創作繪畫、彈奏鋼琴。作為分離派建筑會成員堀口舍己、山田守等人敬仰的兄長,巖元卻拒絕參與運動。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6
吉田鐵郎
Tetsuro Yoshida

1894(明治二十七年)—1956(昭和三十一年)
在郵局建筑中確立的現代派風格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吉田鐵郎進入遞信省工作。吉田設計的京都中央電話局上分局、別府公會堂等早期作品,會使人聯想到德國表現主義或北歐浪漫主義建筑,但隨后吉田逐漸轉向摒棄裝飾的合理主義,代表作品有東京中央郵局和大阪中央郵局,特別是東京中央郵局,被前往日本考察的德國建筑家布魯諾·陶德盛贊為現代派建筑杰作。吉田晚年時在日本大學任教,并將《日本的住宅》等介紹日本建筑的著作編譯成了德語。向井覺在著書中提到,吉田鐵郎在彌留之際曾感慨:“日本有許多平淡無奇的建筑啊!”
07|渡邊仁——因不實標簽而不得志的戰后生涯
——遞信省出身的建筑家,二位舉出了巖元祿與吉田鐵郎,還有需要補充的嗎?
磯|我還想談談渡邊仁(1887—1973)。
井|他在遞信省工作過一段時間,也算是遞信省出身吧。總的來講,那一時期推崇的是前川國男,所以渡邊仁就成了炮灰,尤其是戰后時期,真是非常可惜……
——有這樣的事嗎?
井|是非常過分的行為。
磯|我也這樣認為。戰后,渡邊提出的帝室博物館(現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1937年,P144)的設計方案成了眾矢之的。他的門下又沒有能獨當一面的弟子,因此沒有人站出來擁護他。
——帝室博物館的設計競賽是指?
磯|在那場競賽(1931年)中,前川國男提出的現代派設計方案落選,而奪得一等獎的渡邊仁的設計方案,則采用了如今的懸山式屋頂。

渡邊仁設計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1937年,P144)

渡邊仁設計的原美術館(原邦造邸,1938年,P146)

渡邊仁設計的和光本店(服部鐘表店,1932年)
井|戰后輿論指責鋪裝瓦片的坡屋頂是向法西斯主義獻禮。這簡直是無稽之談啊。放眼佛羅倫薩,可是清一色架設平屋頂的“法西斯建筑”呢。好像少了點什么吧?(笑)
磯|那時人們的心理很扭曲吧。
井|不僅是帝室博物館,軍人會館(現九段會館,1934年)的和風屋頂,我也認為沒有向當時的國粹主義或軍國主義靠攏的意味。
九段會館因沿用了軍人會館的屋頂而招致誤解,但是大阪的軍人會館可是現代主義的。
再者,帝國陸海軍的設施全部是氣派的西方樣式建筑。但是,軍人會館是退役軍人的社交場所,并不是軍隊的中樞設施。所以采用日式城池風格也可以理解吧。
后世的論調完全背離了大日本帝國陸海軍采用正統的歐洲建筑風格這一事實。
——井上先生怎么評價渡邊仁呢?
井|比起評價渡邊仁,我更憤慨后世給他貼上的標簽啊。(笑)
不過,渡邊仁確實是一位有意思的建筑家。他設計原美術館時(原邦造邸,1938年,P146),已年過半百了。以他在建筑上的成就,足以作為大家自居,但他卻轉而探索年輕化、新銳的設計領域。
磯|因為他有表現各類建筑風格的自信吧。
井|也許他無意間在某本建筑雜志上看到包豪斯建筑或勒·柯布西耶的作品,就決定自己也嘗試一下。
這樣的建筑家竟然被后世的現代派打上了“反動”的標簽。
——又回到這個話題上了。(笑)
井|不過,渡邊仁也打造了日本劇場(1933年,現已不存)、服部鐘表店(現和光本店,1932年)等許多為戰后東京人所熟知的建筑。
磯|渡邊確實設計了眾多東京的城市景觀建筑,包括第一生命館(1938年)。
井|說到第一生命館,有人質疑它抄襲了希特勒官邸(1939年)的設計。其實希特勒官邸是后建成的,要怎么抄襲呢?看來事情已經發展成只要聽到渡邊仁的名字,就必須貼上某種標簽的程度了。

渡邊仁、松本與作合作設計的第一生命館(1938年)

磯|為此憤憤不平的只有井上先生吧。(笑)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7
渡邊仁
Jin Watanabe

1887(明治二十年)—1973(昭和四十八年)
各類樣式表現自如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渡邊經由鐵道院進入遞信省。在職期間,他設計了高輪電話局等作品。渡邊于1920年創立個人建筑事務所,銀座·服部鐘表店(現和光本店)的古典主義,日本劇場、新格蘭酒店的裝飾藝術,第一生命館的合理主義,原邦造邸(現原美術館)的現代主義等各類建筑風格,他都駕馭得游刃有余。此外,渡邊還積極參加設計競賽,明治神宮寶物殿、帝國議會議事堂、圣德紀念繪畫館等設計方案均入圍“佳作”以上獎項,其中,東京帝室博物館(現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的設計方案奪得一等獎。但是,渡邊為了體現參賽規則中的“日本趣味”一項,為建筑架設了屋頂,因此被扣上了軍國主義的帽子。
08+09|渡邊節、安井武雄
花錢如流水
大阪經濟人的后盾
——那么第七位建筑家就是渡邊仁,接下來還有三位。
磯|我們談一談大阪建筑家渡邊節(1884—1967)和安井武雄(1884—1955)怎么樣?我認為那個時代大阪的建筑水準是相當高的。
井|深有同感。渡邊節設計的棉業會館(1931年,P086),如今看來外觀仍舊質樸,但內部設計卻非常厲害。在日本帝國時代,僅看經濟指數的話,大阪確實不輸東京。關東大地震之后,大阪還一度超越了東京。
我認為這與大阪的資產階級對建筑家的扶持不無關系。不僅渡邊節,辰野金吾在大阪設立建筑事務所也仰仗了雄厚的背景吧。
磯|大阪的民間建筑項目繁多。看來在那個時代的大阪,建筑家與委托人的關系是非常融洽的。
井|主要是不缺錢吧。(笑)像是地坪單價、租賃面積比這些容易產生利益沖突的事項,雙方也是一拍即合。
磯|安井武雄設計的大阪瓦斯大廈(1933年,P096)現在看來也非常氣派呢。
井|瓦斯大廈是杰出的現代派建筑這一點,我想不僅是業內人士,一般大眾也有所了解吧。雖然我沒有遇到過偏愛吉田鐵郎設計的中央郵局的人,但經常聽到人們對瓦斯大廈的贊美。
所以現代派建筑在一般大眾的心目中還是有地位的。當然,吉田鐵郎的作品是個例外。(笑)

渡邊節設計的棉業會館(1931年,P086)玄關大堂

安井武雄設計的大阪瓦斯大廈(1933年,P096)
磯|瓦斯大廈具有城市建筑的特點,如設有拱廊,拱廊下方的地面采用空心玻璃塊材質,光線由此進入地下空間等,如今看來也是非常精妙的設計。
從大阪民間主導的建筑文化中,還走出了杰出的建筑家村野藤吾(1891—1984)。
井|沒錯,我也想聊一聊村野藤吾。
——那么,我們來聊一聊第十位建筑家村野藤吾。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8
渡邊節
Setsu Watanabe

1884(明治十七年)—1967(昭和四十二年)
風靡大阪的“爆款設計”
渡邊節生于11月3日天長節(明治天皇生日),因此得名“節”。從東京帝國大學建筑系畢業后,渡邊在韓國政府度支部任職期間,設計完成了釜山及仁川的海關廳舍,后調入鐵道院,擔任京都車站的設計工作。渡邊于1916年成立渡邊建筑事務所,被認為是大阪民間設計事務所的開創者,隨后設計完成的商船三井大廈、日本勤業銀行總行是正統的文藝復興風樣式建筑。大阪大廈東京支店的設計,則活用了對歐美建筑的視察成果,結合了裝飾性與辦公樓的實用性。村野藤吾也出自渡邊建筑事務所,據說最令他印象深刻的恩師教導是“一定要做出爆款設計”。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09
安井武雄
Takeo Yasui

1884(明治十七年)—1955(昭和三十年)
“自由樣式”的極意
從東京帝國大學畢業后,安井武雄任職于南滿洲鐵道工務課,之后進入大阪的片岡建筑事務所,后被派遣至美國,任職于紐約的建筑設計事務所。回國后,不惑之年的安井開設安井武雄建筑事務所,打造了大阪俱樂部、高麗橋野村大廈、日本橋野村大廈等建筑作品。這些獨具一格的作品融入了瑪雅風或東洋風的設計元素,家宅則偏向新興的現代派風格。安井將不拘泥于既有樣式的建筑風格定義為“自由樣式”,集大成之作便是大阪瓦斯大廈。設計事務所的運營因太平洋戰爭中斷,但于1951年更名為安井建筑事務所后恢復運營。安井武雄去世后,繼任者將事務所經營至今。
10|村野藤吾
令丹下健三欽羨不已的造型能力
井|常聽到這樣的說法,村野藤吾主張“建筑的99%是由既定條件與經濟決定的,剩下的1%才是建筑師個人的風格”,但我認為這只是場面話,他絕不是這樣想的。村野一直以來都排斥超高層建筑吧?如果經濟決定99%,那么村野正好處在超高層建筑時代。但如果村野成為打造超高層建筑的頂尖建筑家,我們就不能在地面上欣賞到他擅長的露臺設計與考究的建筑外裝了。出于這個原因,他才不喜歡設計超高層建筑吧。
——向村野灌輸“99%由經濟決定”理念的,是他的老師渡邊節嗎?
磯|渡邊節似乎經常強調“要做出委托人認可的作品”。但是,渡邊節早年設計的京都車站西側的扇形調車場(梅小路機關車庫,1914年,P026),卻是名副其實的現代派風格。
磯|那里現在是鐵道博物館了。
井|由此看來,渡邊節并不反感簡單的建筑樣式。委托人要求的話,他也是可以做出來的。但是,村野藤吾在渡邊節事務所任職期間,委托人期望的大多是奢靡的設計。我想如何應對這一需求已經成為當時建筑家面對的課題了。
另外,橿原神宮車站(1940年,P158)也是村野的作品吧。它是不是丹下健三在大東亞建設營造計劃大賽中獲得一等獎作品(1942年)的靈感來源呢?
未采用千木(2)、鰹木(3)的巨型神明造風屋頂的設計,確實源自橿原神宮車站。丹下健三在決心超越前川國男時,是否受到這一設計手法的啟發呢?
磯|原來如此。橿原神宮車站正是落成于大東亞大賽期間。
井|橿原神宮車站的設計者村野藤吾也是大東亞大賽的審查員。
建筑史學家、對村野藤吾有深入了解的長谷川堯以“早稻田與東大”將丹下健三與村野藤吾區分開來。但是,青年時期的丹下健三應該非常尊崇村野藤吾吧。建筑史學家濱口隆一(1916—1995)在某部著書中提到,對村野設計的宇部市渡邊翁紀念會館(1937年,P138),丹下健三佩服得五體投地。除了丹下,還有眾多同時代的建筑家欽羨村野藤吾的才華。

村野藤吾設計的橿原神宮車站(1940年,P158)
磯|這樣說來,在廣島的教堂設計大賽(廣島和平紀念天主教教堂建筑競技設計,1948年)中,作為審查員的村野沒有選擇丹下的作品,他也不會過分懊惱吧。
井|還是會吧,這是兩碼事啊。(笑)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10
村野藤吾
Togo Murano

1891(明治二十四年)—1984(昭和五十九年)
在造型與素材上大放異彩
從早稻田大學建筑系畢業后,村野藤吾進入渡邊節的建筑事務所,并于1929年獨立。村野倡導“作品應在既有樣式之上”,由此開啟了超越樣式建筑的職業生涯。但是,村野并沒有受到現代派的影響,其作品豐富的造型設計與素材選用,在現代派成為主流的戰后時期大放異彩。代表作有宇部市渡邊翁紀念會館、世界和平紀念圣堂、丸榮百貨、關西大學、都酒店佳水園、日生劇場、千代田生命大廈等。從商業建筑到公共設施,村野活躍于眾多領域,飯館、茶室等日式建筑作品也展現出了他過人的設計才能。完成晚年大作新高輪王子酒店時,村野已年過九十,但創作熱情依舊不減。
總括——如何欣賞前現代派建筑
——到此十位建筑家全部介紹完了。請二位對這一時代的建筑家加以總結,并為不太了解建筑的讀者提供一些欣賞建議。
井|我想講的與建議正相反。大學三年級時,我第一次欣賞到威尼斯、佛羅倫薩、羅馬的建筑,當時的感受就是日本明治時代的建筑毫無意義。(笑)
當時,日本的明治建筑保存運動已經展開,但我認為這在世界歷史上是一項意義不大的運動。我不是指建設明治村是沒有意義的,在回溯日本近代早期建筑這一層面上,明治村必然有其存在的價值,但在世界歷史上的意義并不大。佛羅倫薩的市政廳是鐮倉時代的建筑物,那里時至今日仍是市政府職員的辦公場所。相比之下,金閣寺與銀閣寺是不對外開放的。佛羅倫薩真是厲害啊。這在日本是不可能的事吧。
歐洲文藝復興后的建筑都非常氣派,相比之下,明治時代、大正時代的建筑就有些可惜了。但是,它們的存在得以讓我們回味這種苦澀的心情,倒也不是一件壞事。(笑)
磯|關于這一點,與歐洲具有歷史厚重感的建筑相比,日本建筑確實給人一種仿造感。但是,也正因如此,這些建筑才別有一番韻味,類似美國棒球與日本棒球的差別吧,日本棒球也很有趣呢。
棒球運動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普及,有趣的是每個國家的棒球都有本土化的發展。同理,歐洲建筑樣式傳入世界各地,觀察其本土化特征也是很有意思的。
井|言之有理。說一些題外話,如果學習過建筑,就一定知道前現代派的樣式建筑與現代派建筑完全是兩碼事。但是,我認為這在日本并沒有明確的劃分。
若是在木造平房或兩層建筑集中的地方,建造四層或五層的石造、磚造建筑的話,會格外顯眼吧。明治時代的人們會誤以為那是蓬皮杜中心呢。(笑)一般大眾第一次受到如此強烈的視覺沖擊,便是在歐洲的現代派設計傳入日本之后。
磯|原來如此。日本早已適應了明治維新時期的“異形”建筑,因此對現代派建筑的接受度很高。
井|這些“違和建筑”在明治時代的日本是非常耀眼奪目的。因此,索性讓“違和”的事物正當化并逐漸適應日本。在這種理念的長久影響下,誕生了眾多如今閃耀在世界舞臺上的日本建筑師。
磯|那么隈研吾和妹島和世要感謝肯德爾了。
井|對,我認為他們也受到了這種觀念的影響。前現代派建筑與當代建筑是密不可分的。
磯|我非常認同這個觀點。
井|是嗎,我之前說了太多理解無能的話吧。(笑)
——真是精彩的總結。非常感謝二位!

追加3位無法割舍的建筑家
11
弗蘭克·勞埃德·賴特
Frank Lloyd Wright
1867—1959

打造帝國酒店的建筑巨匠
賴特生于美國威斯康星州,曾任職于芝加哥沙利文建筑事務所,后成立了個人事務所。獨立初期,賴特以草原式住宅,即強調水平線條的宅邸設計聲名大噪。在桃色丑聞導致的事業停滯期,賴特接受了東京帝國酒店的設計委托。在日期間,他還設計了舊山邑邸(淀鋼迎賓館)、自由學院明日館等建筑作品。隨后,賴特再次開啟了美國的建筑事業,打造了流水別墅、莊臣公司總部、古根海姆美術館等眾多建筑作品。主打“有機建筑”理念的系列作品,強調空間銜接的流動性及大膽前衛的造型感。賴特被譽為近代建筑三大巨匠之一。
追加3位無法割舍的建筑家
12
威廉·梅瑞爾·沃利斯
William Merrell Vories
1880—1964

入籍日本的傳道士兼建筑家
從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哲學系畢業后,沃利斯隨基督教青年會的活動來到日本,后來在滋賀縣近江八幡地區當英文老師。失業后,沃利斯在做醫藥品牌曼秀雷敦銷售的同時,與合伙人一起展開了向往已久的建筑設計工作。他的作品以日本各地的教堂和教會學校為主,代表作有日本基督教團大阪教堂、關西學院大學、神戶女學院和大丸心齋橋店。作為基督傳教士,沃利斯熱心慈善事業,參與了與結核療養所、幼兒園等相關的慈善活動。沃利斯與日本人柳滿喜子結為夫婦。太平洋戰爭期間,沃利斯也沒有離開日本,最后以日文名“一柳米來留”入籍日本。
一定要知曉的10位建筑家
13
安托寧·雷蒙德
Antonin Raymond
1888—1976

混凝土原漿抹面的構造之美
安托寧·雷蒙德出生于捷克,曾任職于巴黎建筑家奧古斯特·貝瑞的事務所,后前往美國,與弗蘭克·勞埃德·賴特結識。雷蒙德作為帝國酒店的設計監管者來到日本,但在竣工前向賴特請辭,在日本開設了個人設計事務所,代表作品有東京女子大學、星藥科大學等。太平洋戰爭期間,雷蒙德回到美國,戰爭結束后再次回到日本,打造了《讀者文摘》日本支社、群馬音樂中心、圣安瑟姆教堂、新發田天主教教堂、南山大學等眾多建筑作品。他的代表作多展現混凝土原漿抹面的構造之美,另外還有多座展現屋頂木造框架結構的小型教堂。從雷蒙德的事務所中走出了多位擔起日本戰后建筑界大任的建筑名家,如前川國男、吉村順三、增澤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