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從“熱愛+利他”到私董會教練
沒有想到,從開始接觸私董會到現在已經8年了。
在過去的8年中,我在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清華五道口金融學院和外經貿大學等各高校的EMBA班、總裁班、培訓班的課堂上,通過私董會的方式給大家上課;我給全國各地的商會、協會和各種類型的企業家組織開私董會;我在自己的私董會固定小組內開私董會。不知不覺,這些會議陸陸續續竟然已經開了300多場了。
從開始下筆寫本書至今已4年多,其間斷斷續續,私董會中的一幕幕在我的腦海中不停地閃回,在私董會上的收獲和心得鼓勵我把這些曾經的體會分享給大家,供大家學習、參考、指正。
這些體會沒有什么神秘的,只不過是一個還在教練路上探索的前行者,把他在路上所看到的風景和感受到的體會跟大家做一個匯報和分享。
這些所謂的經驗和理解其實都很膚淺。在我的前方,有那么多讓我尊敬的老師、前輩和同儕們,在此感謝他們一直以來對我的支持、鼓勵和提攜。期待借本書出版的機會,讓我得到更多的指導;也希望得到讀者朋友的反饋、批評和指正。本書的內容只是一個階段性產物,主要是為了對自己有個交代,其次是為了向有志于此的朋友們提供一些借鑒,幫助大家少走一些彎路。
讓我從我的職業生涯起點開始說起。
我的職業生涯起點
我曾經是一個電視節目導演,擁有將近10年的CCTV財經節目制作經歷,擔任過5年《對話》欄目導演和3個賽季《贏在中國》執行總導演,這兩個品牌節目讓我有機會接觸世界范圍內優秀的企業家群體和創業者群體。
請允許我先講3個故事,讓大家了解作為導演和幕后創作者的我是如何工作的。
故事1:2001年10月,美國通用電氣公司新任董事長杰夫·伊梅爾特上任后開始第一次訪華。伊梅爾特從眾多候選人中脫穎而出,接替了20世紀最偉大的職業經理人——杰克·韋爾奇,成為這家世界著名的多元化企業集團的掌門人。在任職演講中,他8次提到了中國,可見他對中國市場的重視。
在伊梅爾特來到中國之前的9月底,我們接到任務——邀請他作為嘉賓做一次《對話》節目。作為該節目的幕后導演,設計如何對他進行訪談不是一個輕松的工作,眾多策劃專家和導演直到深夜依然在燈火通明的辦公室頭腦風暴,只是為了解決一些最基礎、最簡單的問題:嘉賓要談什么?和誰談?怎么談?主持人問什么問題?最終我們決定,邀請30位中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和伊梅爾特一起來一場“管理的盛宴”。而做出這個決定的時間是9月30日,節目的正式錄制時間是10月8日,其間正逢國慶節7天假期。很多企業管理者此時早已按照預定的行程,登上了度假的飛機。可想而知,這7天假期我們是如何度過的。尤其是要想聯系這些企業管理者,需要先聯系他們的秘書,而秘書們的電話要么不在服務區,要么已經關機。能想到的辦法我們都用了,并且更重要的是,我們要保證付出之后有結果。幸運的是,經過一個瘋狂的7天假期,我們最終做到了。30位中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如期出現在節目現場,其中包括當時已負盛名的萬科王石、步步高段永平,他們和伊梅爾特一起,為觀眾奉獻了“一頓可口的大餐”。
故事2:2004年年底,索尼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出井伸之坐在《對話》欄目主持人的對面。作為導演,我坐在現場不被人注意的角落,盯著桌子上的監視器。這位60歲的日本老人擔任索尼掌門人已經10年了,他狂熱地喜歡紅酒和高爾夫運動,甚至在腿部受傷時也不忘下場。索尼——這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后崛起的日本企業代表,面臨著新的戰略轉型和調整。了解一個具有厚重歷史的企業需要時間。在過去的一個月,我通讀了所有能夠找到的有關索尼和出井伸之的材料,了解了井深大、盛田昭夫、大賀典雄等一個個索尼早期領導人的故事和經歷。現在的董事長出井伸之當年在歐洲學習的畢業論文是《歐盟的統一》。面對這樣一位長者、前輩,雖然我與他是第一次見面,但我感覺對他已經非常熟悉了,熟悉得就像他是在我身邊生活了幾十年的鄰家長輩。關于他的愛好、經歷、他對企業的認識和對未來的選擇,我甚至可以事先幫助他草擬稿件,而他看到后加上一些自己的話就完全可以發表了。
故事3:我去過位于珠海的格力電器總部很多次,董明珠——這位中國商界的“鐵娘子”,銷售出身的企業家,至今仍活躍在中國的企業界,并帶領格力電器走向了新的高度。2006年,我坐在董姐辦公室旁邊的會議室里,靜靜地聽她講述著自己的故事。談到戰略、經營、技術、營銷時,董姐霸氣十足,指點江山。但我知道,其實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最柔軟的部分,只是很少有人能觸摸得到。董姐因為工作的關系經常出差。每次出差前,董姐年齡尚小的兒子都會在家里跟她特別親熱地說再見,并且非常懂事地不纏著她,好讓她放心去工作。有一天,董姐又要出差了。剛和兒子說完再見下了樓,董姐突然想起有個重要的東西落在家里,于是便回家去拿。她打開房門,發現兒子把自己蒙在被子里。她掀起被子,發現剛剛還很懂事地和自己說再見的兒子正躲在被窩里哭。在外永不示弱、永遠以“女強人”形象示人的董姐講到此處,瞬間淚崩。
以上這些,僅是我職業生涯中無數類似場景的幾個縮影而已。
初識私董會
中國的企業家群體,或者為了追求夢想,或者為了改善生活,走在這條路上。《贏在中國》有一首主題曲,名字叫作《在路上》,由劉歡老師演唱,歌詞是這樣寫的:那一天,我不得已上路,為不安分的心,為自尊的生存,為自我的證明……他們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責任,向一個又一個未知的領域進發。在他們的前面,是期待去實現的目標,是要把一切不可能變成可能的決心;在他們的背后,是無數員工和家人期盼的眼神。企業家的創新精神是這個社會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他們的努力和奮斗豐富了這個世界,使我們的生活有更多可能,也更加多彩。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負責任的、有擔當的企業家和創業者永遠是這個社會的楷模和青年人的榜樣。
我不斷地思考,這些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他們國籍不同、年齡不等、經歷不同、學歷不同、性別不同,甚至精神特質也不同,他們身上的共性到底在哪里?
直到有一天我自認為找到了答案:熱愛和利他。
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對目標的堅持是他們勇往直前的原動力,而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此為熱愛;他們不是在為自己工作,本質上他們認為自己是在為他人創造福祉,甚至他們的目標是改變世界——此為利他。因此,他們身上就有了永恒的力量。內心的熱愛和目的的利他是他們身上共有的特質,并且內外結合,驅動他們不斷從失敗中爬起來,走向勝利。在《領導力的本質》一書中,作者約翰·安東納基斯概括了優秀領導力的本質(見圖0-1)。在他看來,優秀領導力的核心就在于做正確的事、以正確的理由做事和以正確的方式做事。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一個人做事的首要出發點是利他,那么這件事就會成為正確的事,并且最終會以更多倍的能量回饋到自己身上。同樣,沒有什么比內心的熱愛更能作為做事正確的理由了。有了熱愛和利他,接下來就是不斷迭代做事方式,直至達成目標。
因此,熱愛和利他成為我思考問題和選擇方向的兩個出發點,成為一個坐標系的橫縱兩個軸,我會在這個坐標系的右上角尋找未來努力的方向。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了私董會。

圖0-1 優秀領導力的本質
2014年,通過當時偉事達中國區首席執行官吳強先生和一些朋友的引薦,我有幸接觸到了私董會。我知道,這是一個近年來才被引入國內的舶來品。參與吳強先生主持的第一次私董會的學習和討論之后,我就被私董會的巨大價值所打動了。我能夠感覺到,雖然表面上看私董會只是一個會議流程的設計和再造,但是這個嚴謹而高效務實的流程能夠產生巨大的能量和效果。
坦率地說,當時的我把私董會理解成了一種更大范圍內的互助形式,是一種相對固定的互助小組真誠、深入、高效的交流。這種交流基于信任和真誠的分享,大家通過彼此照鏡子,彼此關照盲區,更好地認識自己,從而吸取他人的經驗教訓,少走彎路,最終達到互幫互助、互相學習、共同成長的目的。同時我又在想,雖然私董會發端于企業CEO圓桌會議,但是作為一種互動形式,它似乎并不局限于此,只要大家能夠本著真誠和相互信任的態度交流討論,圍繞問題進行深入的溝通和探討,把這種形式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能夠促進大家互相學習、共同成長,不是很好嗎?
當時我想到了一些朋友和正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攻讀MBA學位的同學們,大家分別來自不同的行業和地域,雖然經歷、觀點、專業和背景不同,但是在各自的領域普遍取得了相當出色的成績。毋庸諱言,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或多或少地面臨一些困惑和問題,有些人甚至面臨很多,并且這些困惑和問題隨時隨地都在發生。我就想:如果能夠把這種互動形式應用到身邊這個群體中來,和大家共同學習成長;如果能夠幫助一些同學和朋友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彎路,少一些困惑,激發出更好的想法和行動,從而讓大家進一步共同觀照和學習成長,那豈不是比單純的吃飯、喝酒、聚會有意義得多?
幫助他人便是成就自己。如果通過我的努力和付出能夠幫助一些人,哪怕只是幫助一點點,也能讓我更加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愿望,讓我產生了牽頭建立一個學習小組的動力,于是我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組織了一個松散的私董會學習小組,一來鍛煉自己的私董會會議主持能力,二來也能夠加速同學們之間的相互理解。很快,光華管理學院同學私董會的體驗活動聲名鵲起,可因每次活動名額有限,導致一席難求。
每次活動結束后,我都會把一些心得體會記下來,作為自我總結和提煉學習的過程。沒想到,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偉事達中國區董事長徐向華看到了我寫的這些小文,字里行間表現出來的我對私董會的熱愛和鉆研讓他驚訝和感慨。于是他熱情地邀請我去參加當年偉事達全球大師級教練蘭斯在上海為中國教練舉辦的培訓課程。從此,我和私董會深度結緣,直到現在。
關于私董會
作為一個舶來品,60年的發展歷史給了私董會豐富的積淀,這套成熟的工具和模式已然經過無數實踐檢驗和證明,并且在中國這個蓬勃發展的國度展現出新的活力。我愿意在此基礎上,圍繞私董會的核心價值不斷探索和前進,伴隨優秀的企業家和創業者不斷成長。因為,如果只局限在“術”的層面,缺乏“道”的引領,純粹的工具性思維很快會使私董會喪失其本應該具備的生命力。只有不斷地創新、“道”“術”結合,才能使私董會在創造價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只有真正地身心投入,啟迪思維,互為鏡子,大家才能真正領略其中的妙處。也許它不是那么風云激蕩,但是只有身處其中的人才能真正感受到潤物無聲,而這也是私董會60多年來“永葆青春”的秘訣。于我自身而言,每次和大家交流時的反思和進步可謂明證。
好的東西無法預期,只要你準備好了,它就會來。我期待和大家在一起風雨同舟、共同成長,而且我確信只要我們在一起,就一定有光明的未來。
時間恰如白駒過隙,人生好似萬里長征,有加法,有減法。我只希望未來不管如何做減法,私董會都能夠成為你我共同的珍藏,在心底寧靜的角落永遠占有一席之地。
永持初心。未來不管走多遠,不管走到哪里,我都希望大家不要忘記當初為什么出發。
我已經出發了,當你看到本書的時候,我知道你也在路上。
你可能希望實現自我教練而閱讀本書;
你可能對教練技術感興趣;
你可能希望成為一名教練,或者提高自己的教練技術;
你可能希望雇用一名教練;
你可能希望了解教練技術如何讓你成為高效的教師、培訓師或咨詢師;
你可能想以新的視角審視自己的職業并了解別人如何看待教練;
……
不論什么原因,你都在不斷跨越夢想和現實之間的鴻溝,希望你能從本書中有所收獲。
是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