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古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繁榮時期的心理學觀念
公元前五世紀初年,希臘人戰勝波斯。希波戰爭是雅典人領導的。由于在這回戰事中,雅典的中等工商業者和貧民有很大的貢獻,他們的重要性增加了。因之貴族奴隸主的勢力削弱,民主派奴隸主利用貧民占了優勢。這樣,雅典就成了古希臘民主制政治的中心。
古希臘這個時期民主制的繁榮,在思想上表現為唯物主義和科學進一步發展。當時唯物主義思想家包括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哥拉和德謨克利特。
這些思想家都承認世界的變化和多樣性,但也以為世界有其不變的方面。巴門尼德以為世界是單一的、不變的。他們則以為世界含有多數的不變的原始物體,而人所經驗的萬物是由這些物體以不同的安排和配合而成的。他們對于原始物體提出不同的見解。他們也提出有關心理現象的不同看法。
恩培多克勒(Empedocles,約公元前483—前423)生于西西里島的阿格里真坦(Agrigentum)。他雖然生于富裕的貴族家庭,但在政治上是民主派,曾成功地推翻當地的寡頭政府。他也是個醫學家,是西西里醫學派的創立者。
世界是變的與世界是不變的,是前此對立的兩種思想;恩培多克勒將它們結合起來。他認為多樣的變化的萬物是由四種不變的物質,即他所謂四根所成。四根是土、水、火、空氣(他用實驗證明空氣是物質)。自巴門尼德主張物質不動之后,恩培多克勒也以為土、水、火、空氣是不能自動的,必須另有物使之運動。他稱這種物為愛、憎。愛使四根結合,憎使四根分離,由此生成萬物。萬物的不同,由于它們所含的四根的相對數量和排列的不同。愛、憎雖然是土、水、火、空氣四根以外的力量,但在恩培多克勒的意中,這力量仍帶有物質性。
恩培多克勒有生物進化的初步思想。他以為世界先只有未分化的生質,后來才分化。先只有獨立的動物部分,如無項之頭,無額之目,后來愛力使有些部分相結合,就有了如牛頭人身之物。這種動物因不適于生存而絕滅。后來乃有完整的動物,但無性別。最后才有完備的動物和人。恩培多克勒這種說法比阿那克西曼德又進一步,可以說他有對于自然淘汰說的初步推測。
恩培多克勒認為人的身體是由四根構成。固體的部分是土根,液體的部分是水,維持生命的呼吸是空氣,血液主要是火根;思維是血液的作用。火根部分離開身體而血液變冷些,人就進入睡眠。火根全部離開身體,血液就全冷,人就死了。人死時,身體的四根分散,各根與體外的同類的根聚合;人的生命、思維都沒有了。所以沒有不死的靈魂(可是恩培多克勒又相信輪回之說,以為自己是神降生于人體;他的思想在這一點是自相矛盾的)。
恩培多克勒以為人的心理特性依賴身體的特殊構造;各人的心理上不同由于他的身體上的四根的配合比例的不同。他以為演說家是舌頭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藝術家是手的四根配合最好的人。這可以說是后來的氣質和神經類型學說的萌芽。
恩培多克勒接受了巴門尼德以為感覺是以同知同的學說,認為人身上的一種根感知外物中的同一種根。他說:“我們以土見土,以水見水,以空氣見光明的空氣,以火見毀滅的火。”就眼睛來說,他以為水晶體是火,水樣液是水;人看見外物時,以水晶體見白(火是白的),以水樣液見黑(水是黑的)。
恩培多克勒對于感覺的過程有解釋。他以為一切外物都有流出,一切感官都有孔道。外物的流出與感官的孔道大小適合,才能進入體內;太大就進不去,太小就碰不到孔道邊際,因此都不會被感覺到。各感官的感覺不同,如目見色,耳聞聲之類,是由于各感官的孔道構造不同,因之能進入的外物的流出也不同。
在恩培多克勒看來,感覺作用只是物質作用,與兩個物體的相互作用沒有分別,因為兩物體也要構造相適合,才可以互相作用。
他以為思想也是以同知同,與感覺一樣;但是思想是經過批評與綜合的認識,感覺就沒有經過這樣的加工。
阿那克薩哥拉(Anaxagoras,約公元前500—前428)生于小亞細亞的克拉左麥涅(Clazomenae)的貴族家庭。他于雅典民主制全盛時期在雅典講學。當時執政的柏立克利(Pericles) 5極尊重他。相傳因為他說太陽不是神,只是一塊燃燒著的金屬,雅典人加以不敬神之罪。約于公元前450年,他被逐出雅典。據說,他曾解剖過動物,研究動物的身體構造,認出腦側室。
阿那克薩哥拉認為物是根本不變的,但是他不像巴門尼德那樣以為世界只有一物而以為是有無數的物。恩培多克勒以為一切物都由土、水、火、空氣四根相配合而成。阿那克薩哥拉則以為四根本來就是混合物。后者認為世界是數目無限的小體(他叫微種子),每個小體都含有世界所有的一切相反的性質,如冷與熱、干與濕、明與暗,等等。這帶有赫拉克利特的思想。可是某一種小體含有某一性質最多,其他性質比較少,而另一種小體含有另一性質最多,而其他性質都比較少。小體因所含的不同性質的比例不同而有類別的不同。小體因其微小是觀察不到的。人所觀察到的東西的不同是由這些東西所含的不同類的小體的比例不同。因此由阿那克薩哥拉的看法,世界所有的不同的性質都是最初就有的,實際上根本上沒有質的變化,換言之,物是根本不變的。
阿那克薩哥拉雖然不承認實際有變化,但一物變為他物由于不同種小體變多或變少,由什么力量推動呢?他也接受巴門尼德物質不變不動之說,由是認為另有“努斯”(Nous)(意即心)最初推動物質。這個努斯是極精細的流質,略如空氣;它遍布于宇宙中。努斯只是給予物的最初動力;此后的變化,他仍用水、土、空氣等的機械作用來解釋。
阿那克薩哥拉以為物質不自動并且努斯是物質以外的東西,這是為后來唯心主義和二元論開一條路,雖然蘇格拉底還認為阿那克薩哥拉不徹底,努斯的作用還太少,機械的作用還太多,沒有指出努斯(例如)把大地弄成這個形狀是要達到什么目的。
阿那克薩哥拉認為活物有努斯,無生物沒有努斯。感覺是努斯的功能。他繼承赫拉克利特之說,以為感覺是兩個相反的東西互相作用。人的身體含有一切種類的小體,所以它有與任何外物相反的小體。這樣,人體能感覺許多外物。例如,人看見外物的顏色,是由于眼睛含有與外物相反的顏色。大多數動物在白天比在夜里看東西更清楚,是因為在白天,眼內的顏色與外物的顏色更相反。同理,皮膚是以溫感覺冷,以冷感覺溫,也是相反的作用。
一切感覺都會發生痛楚,正是由于感覺是相反的東西互相作用,互相沖擊。這種痛,一般不覺得;但感覺過程持續太久或強度太高就覺到。例如眼睛注視一件東西的時間過長,則覺得痛;眼睛看太燦爛的光,或是耳朵聽太大的聲音,也覺得痛。
阿那克薩哥拉關于感覺的說法當然很粗陋,但也含有初步的觀察和理論的嘗試。
德謨克利特(Democritus,約公元前470—前370)生于色雷斯的阿布得拉(Abdera)城。阿布得拉是當時的一個商業繁榮的城市,屬于伊奧尼亞的范圍。德謨克利特由于承襲他父親的大批遺產,生活優裕,旅行很廣。德謨克利特著作很多;哲學、數學、物理、天文、生物、文法、繪畫、法律、戰術等等,他都有著作。他也著書論心理學和醫術。可惜這些書都已失傳了。
德謨克利特站在工商業的和民主派的奴隸主的立場。據說他寓居雅典時極力反對蘇格拉底一派的思想。他的學說是古代的比較地完整的唯物主義,曾給予當時的唯心主義以重大打擊。他反對宗教及一切迷信,如占星、占夢等。
德謨克利特是留基伯(Leucippus)的學生,繼承并發揮留基伯的原子論。德謨克利特認為世界只是原子和虛空。原子是永遠存在,永遠運動的,它的數目是無限的。無數原子在無限的空間朝一切方向運動,因撞觸而生成世界萬物。物與物間的差異乃由于它們所含的原子的數目、大小、形狀、位置和排列的不同。這樣,他把質的差異用量的差異來解釋,這與近代物質科學的傾向相似。
我們見到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薩哥拉都以為物質不能自動,都假定必須有另外的力量使物質活動(雖然這兩個人都以為物質既動之后,它的作用是純乎機械的)。德謨克利特就不同。他認為物質本來就永遠活動,自始至終,是純乎機械的作用。
德謨克利特以為生活和心理活動都是靈魂的功能;生活和心理活動也是機械的作用。靈魂是物質的,是細小的圓滑的原子,如火那樣的原子所構成。這種原子是極端流動的,它們遍布于全身,在構成身體的其他原子之間來來往往,由之產生生命現象。靈魂原子常由身體吸入或呼出。這種原子呼出多了,人就入睡了;呼出更多,就發生昏迷。靈魂原子全離開身體,人就死了。靈魂原子分散,人體的其他原子也就分散。
靈魂原子雖然遍布全身,但特別集中于幾個地方:感官、腦、心臟和肝臟。腦是思想的器官,心臟是意氣的器官,肝臟是欲望的器官。孤立的,或極少數聚在一起的靈魂原子不產生心理作用。人死時靈魂原子完全分散,就沒有靈魂了。所以無不死的靈魂。
德謨克利特以為認識是由于身體內的靈魂原子與直接來自外物的原子團相接觸的結果。感官有孔道,由外物來的原子團由感官孔道傳入,與靈魂原子接觸,使靈魂動蕩,就產生感覺。由進入孔道的原子的大小、形狀、粗滑的不同而產生不同的感覺。視覺的模糊或錯誤是由外物的形象(空氣形成的象)受中間空氣的摩擦沖擊而變樣。外物越遠,受這樣變形的機會越多,所以視覺也越不真實。
由外物來而引起感覺的由原子構成的形象是粗糙的,因之它使靈魂發生劇烈的擾動,結果只能是紛亂的認識。此外,外物又發出比較精細的形象,這種形象接觸靈魂時使靈魂起和緩的動蕩,這種和緩的動蕩能給予正確的知識。但是,這種和緩的動蕩只在劇烈的動蕩被停止之時才能出現,也就是說,人只能在感覺停止或減到很少之時進行思維。德謨克利特以為客觀上只有原子與虛空;顏色、滋味、冷熱等等感覺都是主觀的。假如有人問,感覺既然都是主觀的,怎么知道客觀上有原子與虛空呢?他關于正確知識的上述理論可以給予一個回答,這樣他可以自圓其說。
德謨克利特不知道心理、意識是高度組織的物質的功能而假定它是特別細圓的原子的功能,這自然是為他當時的科學水平所限制。可是他認定心理是物質的派生的存在,這是把握了唯物主義的精髓。至于他以為感覺和理性活動都是物與物相互接觸的作用,這也由于當時對外物的知識主要是關于機械作用的知識。他的唯物主義屬于機械唯物論,是不難理解的。雖然這樣,它在當時是起了巨大的進步作用的。德謨克利特是普羅泰哥拉和蘇格拉底的同時人,這時希臘人已注意到人事問題,認識和道德問題。德謨克利特也講這些問題。后來伊璧鳩魯不特大體采取他的原子論,而且伊璧鳩魯關于認識和道德的主張好多是德謨克利特已發其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