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平王駕崩之前,鄭國與周王室的關系開始惡化。周平王過去一直重用鄭武公及其繼任國君鄭莊公為周朝卿士,即執政官的角色,位高權重,可以為周王室率師征討,輔佐周王、統領百官,總理朝政,代表周王室冊命諸侯等。鄭武公父子當年迎立周平王有功,所以才得到重用。但由于鄭武公、鄭莊公自己國內也有一堆的政務需要處理,尤其是鄭莊公的時候,弟弟共叔段之亂耗費了大量精力,因此去周天子身邊處理周朝卿士事務的次數就少了許多。周平王有時見到來朝辦事的虢國國君忌父,聰明伶俐,言談之間覺得投機,就想把周卿之位授予虢公忌父,但忌父哪敢接任?鄭國軍力強盛,勢力龐大,是得罪不起的,虢國又是小弱之國,虢公急忙推辭。
鄭國在周王室擔任卿士數十年,朝中耳目眾多,鄭莊公知道消息后立馬前來朝見周天子,請求辭任周卿之位,周平王當然不能答應,還指望著鄭國的勢力為周王室出力呢。鄭莊公堅持辭任,說:“如果天子不能允準臣辭去卿位,諸侯會說閑話的,說我鄭國秉持朝政多年,貪權獨攬。”
“怎么會呢,”周平王走下丹墀,扶起跪拜在地的鄭莊公,安慰道:“卿父子于朝有功、于朕有功,勤于王事多年,朕倚重卿的地方良多,不能做寡恩的天子。”
鄭莊公回稟:“用人之權在天子,您乾綱獨斷,小臣近年疏廢王事,望天子另覓勇武可信之人擔任周卿。”
“哪里哪里,卿想道哪里去了,朕確實沒有更換卿的意思。不信朕可以派太子狐到鄭國為質。”周平王說道。
眾大臣面面相覷,周平王原來的太子是泄父,王子狐是泄父的弟弟,平王的次子,但泄父早逝,王子狐當時正是周朝太子,鄭莊公哪里敢同意,這會得罪天下諸侯的,但周平王金口玉言,鄭莊公只好低頭允諾,說:“小臣愿送世子忽到周王室為質。”
周鄭交質,就這樣決定了。周天子派王子狐到鄭國作為質子,鄭國派世子突到周王室為質。堂堂周王室竟然與一個下屬諸侯國交換王子作人質,王室衰微,以至于此!
周平王駕崩后,由于太子泄父早逝,鄭莊公便借此機會找到朝中周公黑肩商議,決定護送在鄭國為質的王子狐回成周繼位,但由于勞累悲傷過度,王子狐回到成周就病逝了,這樣就由原太子泄父的長子姬林,也就是周平王的賢孫即周天子之位,稱為周桓王。周桓王即位后,隨即也讓鄭國在周王室為質的公子忽回到了鄭國。周桓王準備把朝政交予虢公忌父,由他擔任周朝卿士。
鄭莊公得到消息后,怨恨不已,就在隱公三年的四月份,周平王剛剛去世才一個月,尸骨未寒,鄭國就派大臣祭足帶兵抵達周王庭的疆域,離都城洛邑不遠的溫邑,托言今年收成不好,割取了溫地的麥子,其實也直接威脅了周王畿的安全。到了秋天,又割取了成周之地的麥子,何其囂張。周鄭交惡從此開始,雖然平王在世時周王室與鄭國交換王子為質,但周鄭關系在平王駕崩之后,依然惡化了。
隱公聽說鄭國派人割了周王室的麥子,得知了周鄭交質到周鄭交惡的全過程,感慨地對諸位臣下說:“《詩經》有《采蘩》、《采蘋》等篇,就是強調忠信的。誠信如果不是發自內心,即使有人質也沒有用。諸卿當共勉。”于是命人當朝詠誦《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澗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宮。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還歸。
翻譯成白話文是:
在哪里采白蒿呀?在沼澤旁邊的沙洲。
采來白蒿做何用呀?公侯之家祭祀用。
在哪里采白蒿呀?在山澗小溪里。
采來白蒿做何用呀?公侯宗廟祭祀用。
婦女們梳著高高的發髻,日夜在公侯家里忙碌。
梳著發髻多么秾麗,忙完趕緊回家去。
這首詩中描繪的,是為公侯采白蒿用于祭祀的婦女,忙碌勞作,祭祀時還要打扮得莊重,她們都是忠信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