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回到齊國就病倒了,輔佐齊桓公四十余年,積勞成疾,已是心力交瘁。齊桓公聞訊后,強打精神,前往管仲府邸探望,對管仲說:“仲父病重,如不諱言,仲父若此病不起,有何可以教寡人?”
管仲回答說:“國君您即使不問臣,臣也有話要對國君說,不過,臣擔心國君您做不到。”
桓公說:“仲父要寡人往東,寡人從不往西。仲父對寡人說的話,寡人怎敢不聽?”
管仲整整衣冠起身回答道:“臣愿國君您疏遠易牙、豎貂、堂巫和公子開方。易牙用美食侍候您,您說‘唯有嬰兒的味道沒有嘗過’,易牙就蒸了他的兒子獻給您。人沒有不愛自己的兒女的,他對自己的兒子都不愛,能愛您嗎?國君您喜歡女色又好嫉妒,豎貂就自宮為您服務于后宮,人沒有不愛自己的身體的,他對自己的身體都不愛,能愛您嗎?公子開方侍奉您,十五年不回家探親。齊國與衛國之間,不用幾天行程就能到,他都不回去探望,人沒有不愛父母雙親的,他對自己的父母雙親都不愛,能愛您嗎?作假不可能持久,掩蓋虛偽也不會長遠。活著的時候不干好事的人,也一定不得好死。”
桓公聽罷,握著管仲的手說:“寡人謹記仲父之言。”
公孫敖面見完國君僖公回到魯國后,立刻率領兵車五百乘、軍士一萬兩千五百人駐軍于魯齊邊境,名義上是聽從魯侯對諸侯聯軍的調防,并往來于臨淄、曲阜兩座都城之間傳遞書簡和詔命,實則防范齊國發生動亂,以確保國君魯僖公的安全。魯僖公十七年夏天,按照僖公的命令,公孫敖親率兵車二百乘、軍士五千人,星夜奔赴項國,表面上是奉諸侯盟主之命駐扎項國協防,然而魯軍到達項國后,直接滅掉了項國并派心腹將兵駐守,公孫敖則迅速返回到魯齊邊境,等待臨淄方面的消息。
消息傳到齊國都城臨淄,齊桓公震驚不已,自己如此信任這位女婿,這魯侯怎能做出此等不忠于聯盟之事呢?氣得他病情更加重了,他馬上下令,封鎖魯侯所住館驛,任何人不得進出,等于扣留了魯僖公。負責傳遞書簡和詔書的魯軍士兵無法進入僖公所住館驛,立刻回去報告了等候在魯齊邊境上的公孫敖。公孫敖派人飛馬返回都城曲阜,報告了聲姜夫人。
在臧文仲帶回給聲姜夫人的帛書里,魯僖公已預計到自己在派魯軍駐扎項國后,有可能會被齊國扣留,他告訴聲姜夫人,萬一魯國軍隊在項國的行動出現任何問題,自己被齊國扣留的話,公孫敖會派人向她報告。僖公囑咐聲姜夫人,接到自己被齊國扣留的報告后,要立刻與父親齊桓公聯系,最好能約請齊桓公到魯國見面,向齊侯解釋自己只是派魯國軍隊去項國駐扎協防,是魯國軍隊違抗國君命令擅自行事闖出禍端,一定要請齊侯放自己回到魯國,因為魯國軍隊只有國君才能夠調動,而公孫敖手握兵權駐扎在邊境上,只有僖公本人才可以彈壓,否則后果難測,一旦齊國內部政局出現波動,齊國軍隊軍心不穩,公孫敖所率上萬人的軍隊和五百乘兵車,對齊國都城臨淄都能構成威脅。此時再調動諸侯出兵相助,就不一定調得動了。
聲姜夫人馬上給父親齊桓公寫了一封書簡信函,派心腹快速前往臨淄遞交給了齊桓公,信中說,夫君魯侯滯留齊國都城不能回家,國人和孩子都很擔心,女兒的身份不便親自前往臨淄,約請齊桓公在魯國的卞城見面,信中寫明事關齊國安危,請父親務必前往卞城相見。齊桓公收到女兒書信,也想弄清到底哪里出了問題,另外也想再見女兒最后一面,就拖著病體前往了魯國的卞城,命太子昭留守臨淄。管仲去世后,齊桓公果然疏遠了易牙、豎貂、堂巫、公子開方四人,此時易牙、豎貂以國君需要照顧為由,死活要求跟隨車駕前往魯國,桓公被二人的真情感動,就帶上了他們二人。
齊桓公的車駕通過了魯齊邊境,到達了魯國的卞城。聲姜夫人出城迎接,父女二人同乘一輛車駕進入城內。聲姜看著父親蒼老的樣子,心里一陣發酸,問道:“父君身體可還好?走了這么遠的路,一定很勞累了,女兒已準備好館舍,父君先休息調理,明日女兒再來拜見您。”齊桓公望著自己的女兒,眼中含淚,知道這是自己最后一次見到女兒聲姜了,輕聲說道:“為父不累,女兒有話現在就講給寡人聽吧,今晚為父休息好后,明日就返回臨淄。”
“父君勞累了。您在通過邊境的時候,看到魯國的軍隊了吧?”聲姜問桓公。
“看到了,數量很多。”桓公回答。
聲姜說:“這部分魯國軍隊由公孫敖統帥,有一軍之多,他們在駐扎項國協防的時候,違背魯侯的命令,滅亡了項國,現在他們陳兵魯齊邊境,動態堪憂。父君您想盡快返回齊國,女兒本想請您多盤桓幾日,共享天倫,但現在邊境軍隊動向不明,女兒就不多留您了。魯國軍隊有兩個軍,但只有魯侯可以調動,如果魯侯不能回到魯國彈壓公孫敖,那么他們隨時可能以解救魯侯為由攻打齊國。”
齊桓公頓時明白了女兒的意思,即使自己身體沒有問題,公孫敖都有可能出兵攻打齊國,直奔臨淄,自己沒有帶足夠的軍隊隨行,竟然有可能回不去齊國了!即使自己返回齊國,但如果身體支撐不住,太子昭即位,齊國內亂的情況下,公孫敖更有可能以解救魯侯的名義,出兵攻齊,那時候齊國軍隊人心不齊,諸侯也無法調動,連齊國社稷都會有危險!女兒約他在魯國見面,是要讓他親眼看到魯國軍隊在邊境駐扎,此時應該盡快讓魯侯回國,既可以讓魯侯管束魯國軍隊,又可避免魯國軍隊攻入齊國的危局。
于是齊桓公笑呵呵地對聲姜說:“為父進入城內,就與女兒一起吃頓家宴,休息一下后,明日返回齊國。寡人帶了好雍官(御廚)來為女兒烹飪美食,放心吧,為父會讓你的夫君盡快返回魯國,女兒放寬心。”說完對車下跟隨的寺人豎貂說:“傳寡人詔命,命魯侯速返魯國;諸侯聯軍事務,移交宋公署理。”
當年九月,魯僖公很快回到了曲阜,公孫敖從邊境率兵車三百乘、軍士五千人一直護送僖公回到都城。一路上,公孫敖對國君的計謀贊不絕口,佩服得五體投地。僖公用這個計謀,得以盡快從危機四伏的臨淄脫身返回魯國,還白得了一個項國。
管仲的臨終囑咐,只照辦了幾個月,桓公就覺得自己衣食起居政務等各方面都特別不順暢,吃的也不順口了,宮中也一片混亂,朝政也沒有條理。這四位佞臣對桓公的影響已經如影隨形,離不開了,于是桓公說:“唉,圣人也難免有錯誤吧。仲父去了,寡人若再無可用之人,如何治理國家呢?”在去魯國之前,重新起用了易牙、豎貂,回到臨淄后,又重新啟用了堂巫、公子開方。桓公的身體日漸虛弱,日常事務都由這四個人往來侍候,太子昭雖然也住在宮中,但面見桓公的機會越來越少了。
易牙和豎貂倒是經常去給衛共姬問安,稟報齊桓公的身體狀況,衛共姬對二人多有厚賜,囑咐二人要想辦法立她的兒子武孟(公子無虧)為國君。
易牙說:“夫人勿慮。臣等可以國君養病為由,禁止任何人入內探望。等到國君薨逝后,我等可借國君遺命,立公子無虧為國君,廢掉太子昭。”
魯僖公十七年冬,齊桓公病重,易牙、豎貂、堂巫、公子開方四人帶人將桓公安置在宮內一間小殿內,在殿門口派甲士守衛,假傳齊桓公詔命:寡人醫治期間,任何人不得入內;一應日常起居飲食由易牙、豎貂照料;政務由堂巫、公子開方每日收集文牘書簡,報太子昭后,再稟寡人處置。這四人將桓公起居的宮殿,用木板釘死,不給飲食,只留小洞供年紀小的寺人每日進入殿內查看桓公是否還有氣息。卿大夫的文牘送到堂巫和公子開方處,他倆根本不處理,都送到衛共姬宮中,由公子無虧閱看處置,根本沒有送到太子昭面前。
桓公有一小妾,只被寵幸過一次,心中惦記桓公安危,穿上寺人衣服,從小洞中潛入殿中,見桓公奄奄一息,在一旁啼哭,桓公被哭聲喚醒,聲若游絲地問道:“你乃何人?寡人饑渴難耐,卻無人送飲食進來,也不見醫官,不見太子,外面發生了什么?”
小妾把隨身帶著的一點糕點和茶水遞給桓公,給他講述了易牙、豎貂、堂巫、公子開方四人作亂,禁止大臣進入宮殿,已有十來天了,公子開方已把七百多社的土地和人口送給了衛國,飲食得不到了。”
桓公深恨自己沒有聽管仲遺囑,說:“原來如此!圣人之言實在是高明啊!寡人死后若無知覺還好,若有所知,寡人還有何面目在地下再見仲父!”桓公說完,便拿過頭巾把自己的頭包裹起來,離開了他為之奮斗一生的齊國和華夏中原。此時是齊桓公四十三年十月,公元前643年,春秋霸主之首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受周天子胙肉之賜的一代雄主,就這樣凄慘地結束了自己的一生。
年幼的寺人們因為害怕,都不敢從小洞里鉆進殿去查看,只是回報桓公還有氣息。桓公死后十一天,有蛆蟲從小殿門縫里爬出來,寺人、衛士聞到有尸臭味,才發現桓公早已死去。
易牙、豎貂馬上跑到衛共姬宮中,稟報說桓公已死,要趕快頒布國君遺命:廢除姬昭太子之位,命公子無虧繼任齊國國君。詔命頒布后,太子昭帶領隨從逃奔宋國求救,其它眾公子不服,帶領家仆兵丁進宮討要說法,易牙、豎貂、堂巫、公子開方四人輔佐著公子無虧繼位,率王宮衛士與另外四位公子的勢力互相攻殺,宮內一片混亂。這一亂就是六十七天,齊桓公的尸體晾在小殿內無人理睬,蛆蟲遍地,到十二月八日,公子無虧正式繼位,才向其它諸侯發布訃告,十二月十四日夜里,才將齊桓公的尸體入殮。
訃告到達魯國都城,僖公與聲姜夫人都感到非常悲痛,為失去了父親、岳父和霸主而哀慟,但僖公也很慶幸自己九月份返回了曲阜,否則現在禍福難料。僖公立即詔命魯國軍隊加強戒備,又命臧文仲做好與楚國會盟的準備。
公子昭逃到宋國后,向宋襄公敘述了易牙、豎貂等四人如何害死父君、謀立公子無虧、禍亂齊國的情況,請宋公做主。宋襄公說:“齊侯將公子托付于寡人,寡人必護送公子返回齊國,扶立公子即位國君。”于是宋國聯合曹國、衛國、邾國一起出兵,在第二年(魯僖公十八年)正月討伐齊國。
齊國民眾都知道齊桓公是要將國君之位傳給公子昭的,看到宋國帶領諸侯聯軍護送公子昭回國即位,知道原來是易牙、豎貂等人作祟,在三月份,齊國諸位大臣假意與豎貂商議如何應對宋國率領的諸侯聯軍,在宮殿內誘殺了豎貂,并殺掉了公子無虧,迎立太子昭為國君,就是齊孝公。易牙因為率兵馬在城外對陣諸侯聯軍,也在戰場上失敗被殺,曹、衛、邾國的軍隊就撤兵回國了。另外四位公子(公子元、公子潘、公子商人、公子雍)不服,又起兵反叛,五月份,宋國軍隊在齊國的甗(yǎn)城打敗了四位公子的兵馬;四位公子派人向魯國求救,僖公派出魯國軍隊前往齊國救出了四公子落敗的殘兵;晉國東部的狄人也趕來救援四公子,其實是想介入中原諸侯事務,為自己謀劃晉國強大后退向中原的后路。宋軍也沒有追擊,而是回到臨淄協助齊孝公穩定國內局勢,并在八月份為齊桓公下葬。按照周禮,諸侯去世,五月而葬。一代霸主齊桓公去世時,六十七天才入殮;下葬之時,距離去世已有十個月,他的各位親生兒子為了爭奪國君之位,互相爭斗,把父君遺體扔在宮殿里而不顧,豈不哀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