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37章 越國滅吳

吳王夫差在公元前482年(魯哀公十三年,吳王夫差十四年)夏天的黃池盟會上,率領三萬吳軍將士,搶得了中原諸侯盟主之位。晉國沒有與吳國爭執,因為正卿趙鞅和大夫董褐從夫差殘暴的行事風格判斷,吳國后方是出了大事;不是死了太子就是越軍攻占了吳國都城姑蘇,晉國沒有必要在這個時候與一個要拼命的吳王夫差相爭。其實晉國的判斷是對的,越王勾踐率領大軍,趁吳王夫差帶領三萬主力吳軍北上參加黃池會盟、國內空虛之機,舉兵攻入吳都姑蘇外城,燒毀了夫差的園林姑蘇臺,還俘虜了吳太子友。吳王夫差爭得霸主之位,也沒有什么實際作用,因為諸侯各國很快就得到了越國攻打吳都的消息。

夫差率領大軍返回吳國后,由于連年征戰、大量征用民力挖掘邗溝,國力不濟,百姓疲憊不堪,因此并沒有兵鋒直指越國,而是在當年冬天與越國議和,休兵罷戰、整訓兵馬。三年之后,越國大夫文種向越王勾踐建言道:“吳國民眾已經疲乏,而且遭受大災、連年饑荒,市場無米、糧倉已空。國君如果抓住時機發兵與吳國交戰,可以一舉滅掉吳國。邊遠地區的吳軍,因為罷兵休整,來不及趕回;而夫差將會以不應戰為恥,他定不會等到邊遠地區的兵馬到達后再迎戰,而是以都城內現存兵力與我們作戰,豈能抵御我越國的主力大軍?”

越王勾踐采納了文種的建議,下令動員軍隊,準備征伐吳國。

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三月,越王勾踐率領大軍討伐吳國。吳王夫差得報后,果然沒有等待還在邊遠地區整訓的兵馬,只是率領姑蘇城內的吳軍來到吳淞江入太湖附近的笠澤駐扎,抵御越國的軍隊。吳軍在吳淞江北、越軍在吳淞江南。越王勾踐與吳王夫差約定在江上展開決戰,決戰前一天的黃昏時分,勾踐命令左軍溯江而上五里,右軍沿江而下五里,左右兩軍同時渡江,并在江中擊鼓吶喊;吳軍立刻兵分兩路,抵御越軍的左右兩軍。此時勾踐將最精銳的六千名軍士編成中軍,靜悄悄地渡江,他們不擊鼓、不喧嘩,對江北的吳軍展開了突襲。吳軍兵馬已分為兩部分,被突然殺出的越國中軍打亂了陣腳。越軍左、右兩路兵船快速渡江,猛攻吳軍。吳軍潰敗,夫差率領殘余兵馬向都城姑蘇逃去;越王勾踐則率軍窮追不舍,在姑蘇城郊外再次大敗吳軍。

勾踐率軍攻入了姑蘇城,夫差只帶領少量殘兵敗將龜縮在姑蘇臺內,越軍取得了笠澤之戰的重大勝利,奠定了越國滅吳的勝局。又過了三年,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十一月,越軍再次兵臨城下,圍困姑蘇城兩年,吳軍疲憊不堪,無力迎戰,士卒潰散。

魯哀公二十年(公元前475年),在越軍圍困吳國姑蘇城之前,獨攬晉國大權的正卿趙鞅(趙簡子)去世了。他在臨終前召見世子無恤,囑咐他將自己葬于夏屋之山,披麻戴孝一年即可,不用遵循周禮服喪三年的期限。無恤哭著記下了父親的囑托。趙鞅死后,無恤繼任趙氏宗主、晉卿,史稱趙襄子,也稱趙孟。按照晉國論資排輩的慣例,趙鞅去世后,晉卿荀瑤(智氏家族宗主)接任了晉國正卿兼中軍統帥一職。

趙襄子在父喪之期聽聞越國圍困了吳國姑蘇城,而晉國作為吳國的盟友,正卿荀瑤卻因路途遙遠、趙鞅喪期未過,無法出兵救助吳國,趙孟只好把本來就因為服喪而降低的飲食標準再減了許多,至少表面上做做樣子。

趙氏家臣楚隆對家主趙襄子說:“三年喪禮,是表示親人關系的頂點,遵照先主遺愿,主人把喪期減為了一年;現在主人您又減少飲食,恐怕另有緣故吧?”

趙襄子答道:“黃池會盟,先主(趙鞅)與吳王有過盟誓,說要‘同好共惡’。如今越國包圍了吳國,我作為繼承人想不廢棄舊盟而幫助吳國抵御越國,但也知道這又不是晉國的力量所能達到的,而且正卿荀氏也不愿意發兵救吳,我因此只能用減少飲食的辦法來表示心意了。”

楚隆道:“家主應該讓吳王夫差知道主人的心意!晉國不出兵,是因為荀氏不救吳,而不是咱們趙氏背棄了盟誓。”

趙襄子抬眼看了楚隆一眼,問道:“這能做到嗎?”

楚隆回答:“臣愿前往一試!”

趙襄子于是就派楚隆前往吳國姑蘇城慰問吳王夫差,姑蘇城已被越王勾踐的大軍圍困得如鐵桶一般,楚隆只好先到越軍營地求見越王勾踐,請求許可,他對越王說:“吳國多次侵犯上國(越國),聽聞國君親率大軍討伐吳國,華夏諸侯莫不歡欣鼓舞,唯恐國君的愿望不能實現,請允準下臣進入姑蘇城看一看那里的情況。”勾踐答應了,讓楚隆進入了姑蘇城。

楚隆進城拜見了吳王夫差,對他說:“寡君(晉定公)的老臣無恤(趙襄子)派陪臣(楚隆)前來,謹為他的不恭敬而向您告罪。黃池會盟,寡君先臣志父(正卿趙鞅的別名)得以參加寡君與您的盟誓,盟誓說‘同好共惡’。現在國君您處于危難之中,無恤(趙襄子)不敢害怕辛勞,但晉國之力不能遠及吳地,謹派臣來向君王稟告。”

夫差心想,不是有邗溝嗎,你晉國要是真想出兵救援吳國,怎么會力不能及?你們就是不想大老遠來淌這趟渾水,派了個陪臣前來解釋有什么用!不過他還是下拜叩頭,然后說道:“寡人不才,不能事奉越國,讓大夫憂慮了,謹此拜謝!”說完賞給了楚隆一盒珍珠,并請楚隆問候趙孟(趙襄子),他對楚隆說:“勾踐打算讓寡人活著受憂患,寡人將不得好死了。”然后接著說道:“晉太史蔡墨于先君(吳王闔閭)五年(公元前510年,魯昭公三十二年)伐越時曾預言‘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吳乎!越得歲而吳伐之,必受其兇。’(根據星野天象學說,當年越國受到歲星保佑,而吳國卻出兵討伐越國,將來必遭上天降下的禍患。)如今三十五年過去了,他的預言要應驗了!”

夫差嘆了口氣,接著說道:“人快要淹死的時候,有時還強作歡笑。寡人即將敗亡,卻在探討貴國太史蔡墨的預言,也著實可笑。貴國太宰叔向曾言‘君子之言,信而有征。’蔡墨的預言能夠應驗,說明他是一位君子。寡人出于好奇,想問問你,蔡墨為什么能成為君子呢?”

楚隆也知道三十多年前太史蔡墨的這個預言,但沒想到吳王夫差在這個時候提起此事,心想:夫差呀夫差,你馬上就要大難臨頭了,還有心思關心蔡墨如何成為一位君子?你早干什么去了!不過楚隆還是微微一笑,答道:“蔡墨這個人,做官時沒人討厭他,不做官時沒人毀謗他。”

夫差也點頭道:“說得真是恰當啊!”說完送走了趙襄子的使者楚隆。

越軍日夜不停地圍攻了兩年姑蘇城,公元前473年(魯哀公二十二年,吳王夫差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吳王夫差見大勢已去,率領近臣王孫雒等人和貼身衛隊,從姑蘇臺突圍,退守至姑蘇山上。越王勾踐率軍緊隨其后,里三層外三層將姑蘇山圍了個水泄不通。王孫雒代表夫差向越王勾踐求和,范蠡代表勾踐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吳軍。越軍繼續猛攻姑蘇山,夫差又派王孫雒來向越王勾踐請求做越國的附庸,愿生生世世歸附越國。勾踐有些心動,剛想答應,這時范蠡在他旁邊大喊:“天與不取,反受其咎。大王難道忘記了越國敗于吳國時所受的屈辱嗎!”

勾踐經范蠡這么大喝一聲,立時清醒了過來,現在不滅了吳國,難道還等他們緩過勁兒來報仇嗎?于是他派人對夫差說道:“過去上天把越國賜給吳國,而吳國沒有接受;現在上天將吳國賜給越國,寡人豈敢不聽上天的命令呢?人的生命并不長,希望吳王不要輕易去死。人活在世界上,不過是一個過客,能有多少時日?寡人將把吳王安置到越國甬東的翁山那個地方養老,吳王可以挑選三百戶隨你一同前往,以盡天年。”

夫差仰天嘆道:“當初孤沒有聽老相國伍子胥的諫言,方有今日之禍啊!九泉之下,孤還有何顏面再見父王和老相國!孤老了,不能事奉越王了!”說完拔劍自刎而亡。吳王夫差劍又名屬鏤劍、獨鹿劍,與越王勾踐劍同是春秋時期鑄劍工藝的頂峰之作,現藏于湖北博物館。夫差死后,他的屬鏤劍也被越王勾踐占有,勾踐命人以侯伯之禮將他葬在了姑蘇城北的陽山。

一直在吳國擔任太宰,貪圖越國財貨、暗通越國的伯嚭,則向越王勾踐投降,結果被越王勾踐斥責道:“為臣不忠不信,亡國亡君。”并下令當場將其斬殺。奸臣伯嚭怎么也沒想到,自己是這么個下場!

越王勾踐終于如愿以償地滅掉了吳國,越國自從二十年多年前(公元前494年,魯定公元年)夫椒之戰敗于吳國被迫投降后,勾踐二十多年來臥薪嘗膽、發展農桑,還偷偷制造兵甲、訓練軍隊;同時收買吳太宰伯嚭,讓他在吳王夫差面前替越國說好話,誣陷迫害一直不忘滅掉越國的相國伍子胥,結果導致夫差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了爭霸中原上面,還耗費大量民力挖掘邗溝,以致于吳國有今日之敗。

越國滅吳后,功臣范蠡卻功成身退,他致書越大夫文種說:“飛鳥盡,良弓藏。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他決意辭官退隱江湖,無論越王勾踐如何挽留都不為所動,毅然而去。范蠡在江湖上改名為鴟夷子皮,定居于中原腹地、天下之中、水陸便利的陶邑,因擅于經商而富甲天下,因此又稱“陶朱公”。大夫文種就沒有范蠡這么幸運了,后來因為受奸人構陷,被越王勾踐賜屬鏤劍自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平县| 西平县| 安化县| 株洲县| 高雄市| 习水县| 正镶白旗| 区。| 宝丰县| 大兴区| 昌邑市| 六盘水市| 邯郸县| 桃江县| 白水县| 左云县| 鸡东县| 始兴县| 马尔康县| 屏东市| 彭水| 壶关县| 鹤岗市| 淄博市| 谷城县| 东台市| 麻城市| 乳山市| 封丘县| 东阿县| 西青区| 横山县| 凯里市| 青神县| 明光市| 东城区| 乐东| 德州市| 延长县| 安国市| 巴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