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桓公十六年十一月,衛國發生內亂,衛惠公逃奔了齊國。
早年,衛宣公出了名的好色,他娶了父君的妾室夷姜為國君夫人,生下了太子急,聘請右公子職為師傅。太子急長大了,衛宣公為他迎娶齊僖公的長女宣姜(魯桓公夫人文姜的姐姐),因為宣姜長得實在太美了,衛宣公在他們成婚之前把太子急派去出使別國,自己娶宣姜為夫人,就像魯惠公娶了本為自己兒子息姑迎娶的仲子一模一樣,成為又一個父奪子妻的例子。衛宣公和宣姜生下了公子壽和公子朔(衛惠公),聘請了左公子泄給公子壽作師傅。衛宣公原國君夫人夷姜由于嫉妒,心情抑郁,自縊而死。宣姜和公子朔就在衛宣公面前誣陷太子急,說夷姜是太子急害死的,衛宣公聽信了讒言,就派太子急出使齊國,暗地里安排武士在位于衛國和齊國邊境的莘地埋伏,那個地方地形狹窄,便于動手,打算在那里害死太子急。公子壽提前得知了此事,馬上跑去告訴太子急,讓他趕快逃走,但太子急不想逃,對公子壽說:“出使齊國是君父的命令,怎能逃走呢?不遵從君父之命,那還叫太子嗎?”公子壽無奈,在太子急出行前,設宴為他送行,灌醉了太子急,自己在車上打著太子和國君使節的旗幟先出發了,在莘地埋伏的武士看到太子出使的車駕來了,把車里的公子壽當成了太子急,直接給殺害了。等到太子急火急火燎地趕到,已經晚了,太子急指著黑衣武士,質問道:“你們要殺的人是我,我兄弟有什么罪?你們要殺就把我也殺了吧。”這群武士一看,原來殺錯人了,正好這個正主自己送上門來了,就索性也殺害了太子急。
《詩經·邶風·二子乘舟》描繪了衛國太子急和公子壽的兄弟情誼,感人至深。原文如下: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養養。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翻譯成白話文:
兩位公子乘一葉孤舟,漸漸地向遠處漂流。
深深地思念你,心中充滿憂愁。
兩位公子乘一艘小船,漸漸地越行越遠。
深深地思念你,愿你順利平安!
黑衣武士殺害了太子急和公子壽,大出衛宣公意料,雖然宣公怨恨太子急,但疼愛公子壽,痛失愛子,憂郁成病。沒有多長時間就去世了。衛宣公去世后,公子朔繼位,就是衛惠公,他是宣姜夫人所生,是齊襄公的外甥。
太子急的師傅右公子職和公子壽的師傅左公子泄得知太子急、公子壽被害的消息后,極其憤怒,他們知道是宣姜夫人和公子朔誣陷太子,害死了兩位公子。太子急平素為人寬厚,在百官中享有很高聲望,此次被害,百官都怨宣姜夫人禍亂宮闈,誣陷太子,在右公子職和左公子泄地帶領下,發動百官聯合起來,趕走了公子朔(衛惠公),擁立太子急的同母弟弟公子黔牟為國君。衛惠公和母親宣姜夫人逃回了齊國。齊襄公在宮中接待了妹妹宣姜和外甥公子朔,寬慰他們說:“妹妹和朔兒不必憂慮,暫且好好歇息,寡人會聯絡諸侯國,護送你們母子回國重掌衛國。”所以才有了魯桓公十七年正月齊襄公、魯桓公和紀哀侯在黃地的會盟,齊襄公希望得到諸侯的支持,接納衛惠公,并幫助他重回衛國繼續作國君。
魯桓公十五年,鄭昭公重回鄭國復國君之位后,對祭足也不那么器重了,因為祭足幫助宋國立了公子突為國君代替了自己,弄得自己不得不狼狽出逃到衛國避難。當初鄭莊公曾用大夫高渠彌為卿,太子忽(鄭昭公)討厭高渠彌,堅決勸阻,但沒成功。現在鄭昭公回到鄭國復國君之位,高渠彌很擔心自己的命運,于是他在昭公復位兩年后,魯桓公十七年,秘密地接了昭公的弟弟公子亹到自己的家中,在十月份,趁與鄭昭公外出打獵的機會,射殺了昭公。祭足和高渠彌都不敢復立公子突(鄭厲公),二人決定擁立昭公的弟弟公子亹為國君。高渠彌與祭足一同執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