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靈王在三年前(魯昭公八年,公元前534年)滅了陳國后,因為滅陳之舉違背了與晉國等諸侯弭兵之會的盟約,有些擔心晉國會興兵討伐,這兩年看到晉國為首的中原諸侯聯(lián)盟沒有來討伐的意思,而且晉國國君又去世了,新即位的晉昭公無暇南顧,他又開始打起了蔡國的主意。
蔡國的國君蔡靈公還是太子的時候,父君蔡景公為他向楚國求親,楚康王將自己漂亮的女兒嫁給了蔡國太子姬般。蔡靈公一看自己的兒媳婦如此絕色,就常常私下里單獨召見兒媳,傳得蔡國朝野皆知,鄭卿子產(chǎn)訪問蔡國時也聽說了這一八卦,當時他就斷言,蔡侯淫而不父,太子般必將復仇。公元前543年,太子般弒殺父君景侯,自立為君,史稱蔡靈公。蔡靈公即位后,倒是一直順服楚國,參與了楚靈王在楚國申縣舉行的諸侯會盟,還跟隨楚靈王兩次討伐吳國。
盡管蔡國盡心盡力地做了楚國的小跟班,但楚靈王嘗過了滅陳的甜頭,還是動起了滅蔡的心思。魯昭公十一年(公元前531年)四月,楚靈王蒞臨申縣,召蔡靈公進見,商討伐吳事宜。蔡國大夫勸靈公不要前往,說楚王貪而無信,滅陳之后,以沒有滅蔡為憾。楚國使者給蔡國送來這么多財貨,言辭親善甜美,這是在引誘國君赴楚,還是不去為好。蔡靈公不聽,還是前往了楚國申縣。
周景王在年初就曾問過大夫萇弘:“今年諸侯當中,哪里吉?哪里兇?”萇弘博學多識,他回答周天子說:“今年歲星位于豕韋星次,上次歲星運行到這個位置時,蔡君殺死他的父君后繼位,因此今年蔡國兇。楚國將擁有蔡國,然而占有蔡國只會使楚國積聚更多的罪惡。歲星運行到大梁時,蔡國還會復國的,那時楚國將兇,此乃天道也。”
周朝君臣的判斷在當年就應驗了。三月十五日,楚靈王在申縣設享禮款待蔡靈公,在大殿周圍埋伏了上千甲士,把蔡侯灌醉后將他擒拿;四月七日,楚靈王下令誅殺蔡靈公姬般,同時將跟隨蔡靈公來到楚國的七十余人全部殺害。然后,詔命王弟公子棄疾率領大軍,包圍了蔡國都城上蔡城,圍城半年多后,于十一月破城滅掉了蔡國,楚靈王大喜,封自己的王弟公子棄疾為蔡公。
在楚國大軍包圍蔡國這段時間內(nèi),晉國朝中議論紛紛,楚國先滅陳、再滅蔡,晉國作為中原盟主,難道無動于衷嗎?那還叫什么盟主?
正卿韓宣子前去與太傅羊舌肸商量對策,他先問羊舌肸:“楚國會攻克蔡國嗎?”
叔向(羊舌肸)回答:“肯定會的!蔡君弒父自立,得不到民眾的支持,上天借楚國之手處死他,楚國怎么會不勝呢?然而肸聽說,不講信用而僥幸得逞,這樣的事情不會有第二次。楚王事奉太孫吳討伐陳國,說是要‘安定你們的國家’,陳國民眾聽從了他的命令,他卻滅了陳國,將陳國建制為縣。現(xiàn)在楚王又誘騙蔡國,殺了它的國君,圍困蔡國,雖然會僥幸獲勝,但必然會受到災殃,不能長久。“
蔡國在被楚軍圍困期間,也派出使者前往晉國求救。晉昭公命正卿韓宣子召集群臣合議,晉卿荀吳(中行穆子)對韓宣子說:“三年前,晉國沒有出兵救援陳國,現(xiàn)在又不出兵救援蔡國,諸侯因此不來親附。晉國的沒落無能,已經(jīng)天下皆知了!作為盟主,卻不能以諸侯之憂為憂,還要盟主干什么?”
晉昭公聽取了韓宣子的意見,決定召集諸侯救援蔡國,他們知道,僅憑晉國一己之力,現(xiàn)在要戰(zhàn)勝楚國強大的軍隊是不大可能的。秋天,在晉國的召集之下,各諸侯國在衛(wèi)國的厥慭(yìn)城舉行盟會,商議救援蔡國事宜。魯國執(zhí)政季平子參加了這次盟會,宋卿國景子、華亥、衛(wèi)卿北宮佗、鄭國上卿罕虎還有曹國、杞國的代表也都前來參加了盟會。
鄭國上卿子皮(罕虎)出發(fā)前,曾斷言蔡國要有災難的執(zhí)政子產(chǎn)對他說:“走不遠的,蔡國沒得救了。蔡國小而不順服,楚國大而不施仁德。上天將會拋棄蔡國而使楚國積聚邪惡,等到楚國惡貫滿盈了再懲罰它。蔡國必亡,而且喪失了國君而能夠守住國家的極少。三年之后,楚王會有災禍的。無論善惡,逢歲星行天一周必有報應,楚王的罪惡到那時就滿一周了。”
晉國在召集諸侯盟會的同時,還派出大夫狐父前往楚國,為蔡國說情,但是楚靈王就是不答應。諸侯盟會開完,也沒有實質性的軍隊調動,救援蔡國只是停留在了口頭上。十一月二十日,楚軍滅亡了蔡國,俘虜了蔡靈公的太子姬有,把他帶回楚國,并在岡山將其殺害,用來祭祀神靈。楚大夫申無宇說:“此事不祥。五種牲畜都不能互相替代用來祭祀,更何況是用諸侯太子呢,大王一定會后悔的!”
楚靈王任命弟弟公子棄疾為蔡公后,問申無宇:“棄疾做蔡公如何?”
申無宇答道:“擇子莫如父,擇臣莫如君。鄭莊公修筑櫟城來安置自己的兒子公子突(后為鄭厲公),使得鄭昭公不能穩(wěn)定地立于君位。齊桓公修筑谷邑而安置相父管仲,到今天齊國還能受益。臣聽說‘五種大人物(太子、同母弟、貴寵公子、公孫、累世正卿)不可以居住在國家邊遠地區(qū),五種小人物(賤者、少者、遠者、新者、小者)不應在朝廷(五大不在邊,五細不在庭。)’親近的人不在外邊,羈旅之臣不在里邊。現(xiàn)在公子齊疾在外,鄭國新來投奔的羈旅之臣然丹卻在朝廷擔任右尹,國君該有所警惕戒備了。”
楚靈王說:“無妨吧,郢都城墻又高又厚,誰可來犯?”
申無宇說:“鄭國有大城京邑、櫟城而在櫟城殺了鄭昭公;宋人自大城蕭城、亳城反攻入都城商丘而殺子游;齊國有大城渠丘,渠丘大夫雍廩殺了公孫無知;衛(wèi)國有大城蒲城(寧惠子采邑)、戚城(孫文子采邑),而衛(wèi)獻公被孫文子、寧惠子趕出了自己的國家。由此來看,大城有害于國。樹枝大一定會折斷,尾巴大就不能搖擺(末大必折,尾大不掉),請國君明鑒!”
楚靈王沒有聽進申無宇的諫言,三年之后,陳、蔡、不羹三縣擁戴公子齊疾,殺死了楚靈王。
魯昭公十一年五月,昭公姬稠的生母齊歸夫人去世了,在九月為她舉行了葬禮。根據(jù)周禮,國君生母去世,還未安葬,舉國哀悼,是不應舉行任何大型活動的。然而,季氏、孟氏卻在比蒲之地舉行了大閱兵,主要因為晉國在衛(wèi)國厥慭召集盟會,商討救援蔡國,因此掌控軍隊的季氏和孟氏舉行閱兵進行備戰(zhàn)。在他們眼中,公室已經(jīng)不重要了,國君生母去世,與諸侯救援蔡國相比,不值一提。更令人唏噓的是,國君昭公對生母齊歸夫人的去世居然沒有一絲悲傷之情,臨喪不哀,傳得魯國朝野和各諸侯國都當作了笑話。
晉國前往魯國參加葬禮的使者返回后,也將魯國的奇聞告知了太史趙,太史趙說:“魯侯所為,有違周禮,必遭禍難。他一定會在都城呆不下去的,將寄居于魯都曲阜之外。”
太史趙的仆從問道:“為什么呢?”
太史趙說:“魯侯,是歸氏之子。不思念母親,祖先不會保佑。”
太傅羊舌肸聽到魯國的情況后慨嘆道:“魯國公室的地位越來越卑微了。公室有大喪,國家還照常舉行閱兵;國君有三年之喪,卻沒有一天的悲戚。國家不為公室喪事而悲哀,這是不懼怕國君;國君沒有悲痛的樣子,這是不顧念親人。國家不怕國君,國君不念親人,這樣的公室還有個公室的樣子嗎?魯侯恐怕會失去他的國家!”
魯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三月二十七日,在位三十六年的鄭簡公也去世了。鄭簡公名叫姬嘉,五歲即位,去世時四十一歲。太子姬寧繼位,史稱鄭定公。
鄭國執(zhí)政子產(chǎn)下令為鄭簡公下葬清除道路障礙,下葬途中會經(jīng)過游氏祖廟,按計劃應該拆除。游氏宗主、鄭卿游吉心里這個不是滋味,一千個不樂意,一萬個不情愿,可也不敢公開抵制。他讓手下清除路障的人拿著工具站在游氏祖廟前,不要動手拆除,對他們說:“如果執(zhí)政子產(chǎn)前來查看,問你們?yōu)槭裁催€不拆,你們就回答他實在不忍心拆除祖廟,就說馬上就動工。”等到子產(chǎn)巡視到此地時,聽到了這樣的回答后,也覺得拆毀當朝上卿游氏祖廟確實不妥,于是下令將下葬路線繞過了游氏祖廟,太叔游吉心中特別感激。
朝中有司墓(掌管規(guī)劃、守衛(wèi)公室族墓)官員的家也在下葬的路線上,如果拆除,早晨就能完成葬禮;如果不拆而繞道,則葬禮要中午才能結束。這位太叔游吉保住了自己家族的祖廟,卻堅持要拆掉司墓官員的宅邸,他說:“如果不拆,各國賓客就要等到中午,如何對他們交待?”子產(chǎn)說:“各國賓客能夠前來參加葬禮,難道還會怕等到中午嗎?這樣做對賓客沒有損害,百姓還不遭危害,有何不可?”眾人聽后對子產(chǎn)更加尊重,覺得他很知禮。禮,不會毀壞別人而成全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