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魯昭公朝晉,楚靈王伐吳
- 春秋魯國十二君
- 桃木寶劍
- 2686字
- 2025-02-24 15:58:44
公元前537年春天,也是魯昭公即位后的第五年,昭公抓住機會,以祝賀晉、楚聯姻并向晉國繳納貢賦為由,前往了晉國訪問。這次終于成行了,他在與吳國聯姻之后,建立了強大的后援;國內叔孫氏的力量得到了削弱,他的下一步目標,就是親自訪問晉國,得到霸主的支持。然后再下一步的目標,就是靜等季武子那個老頭子死去!
魯昭公春天出訪晉國,在晉國拜見了晉平公和六卿,全然不是那個充滿童趣的諸侯國君了,二十四歲的他將自己所學所長發揮到了極致,給晉國君臣留下了極深的好印象。昭公自從進入晉國,就表現得知禮遵禮,從進入晉國都城的郊勞(東道國歡迎慰問賓客)儀式,一直到他七月份離開晉國的贈賄(東道國贈送賓客財禮)環節,沒有一絲失禮之處,簡直是無可指摘!畢竟這位昭公在即位之前一直與兄長太子野一起,跟隨魯國名臣學習周禮和各國歷史,魯國又是謹遵周朝禮制的禮儀之邦,三年前晉國正卿韓宣子曾發出了“周禮盡在魯矣!”的慨嘆,因此魯昭公的這次晉國之行,把自己的禮儀修養體現得淋漓盡致。從另一個角度也可以看出,昭公在國內的孩童稚氣全都是裝出來的!
然而,晉國大夫女叔齊(司馬侯)卻有更深刻的見識。魯昭公返回魯國后,晉平公向晉國公卿夸贊魯昭公說:“魯侯不愧來自禮儀之邦,真是精通周禮!”大夫女叔齊卻說:“魯侯哪里懂得禮!”
晉平公疑惑地問女叔齊:“為什么呢?魯侯從來到晉國的郊勞之禮到返回時的贈賄之禮,沒有絲毫違禮之處,怎么說他不懂禮?”
女叔齊答道:“魯侯遵守的,都是儀式罷了,不能算作禮。禮,是用來保有國家、推行政令、不失去百姓的?,F在魯國的政令之權旁落于卿大夫之家,魯侯拿不回去;他有位能臣名叫子家羈(子家懿伯,東門襄仲后裔),受到三桓壓制,無法任用。魯國觸犯大國盟約,欺侮虐待小國,把別人的危難作為利益,卻不知自己也存在著危難。魯國公室和軍隊一分為四,國君公室靠三桓養活。民心不在國君,無人為魯侯的善終而謀劃,魯侯作為國君,危難將要禍及于他,他也不為自己擔憂。禮的根本和枝節就在于此,而魯侯卻瑣瑣屑屑地注重學習儀式。說他精通禮儀,也差太遠了吧!”
女叔齊敏銳地洞悉了魯國政局的癥結所在,但他沒有意識到,魯昭公的心中和他想的是一樣的。昭公勢單力孤,因此才與吳國聯姻,巴結晉國,尋求外部強援,等待內部時機。魯昭公重用子家羈,除了才干出眾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子家羈是公室分支東門氏之后,與三桓對立,尤其是與季氏有仇。當年東門襄仲之子公孫歸父曾奉魯宣公之命出訪晉國,欲借助晉國之力驅逐三桓,晉國都已經答應了,但不想在公孫歸父回國途中,魯宣公一命嗚呼,突然去世,季文子搶先下手,驅逐東門氏,清除了自己的致命勁敵,公孫歸父被迫出奔齊國,從此退出了魯國政壇。魯昭公從心底認為,當年先君宣公就是季氏謀害的!他們季氏最擅長做這種卑劣齷齪之事,坑害公室。季武子還驅逐了藏孫紇,因為臧氏也不是三桓之一,而且臧武仲與公室關系緊密,對季氏是一種牽制;季氏還霸占了臧氏的傳家之寶大海龜。昭公的愿望與當年先君宣公和東門氏是一致的,當然要重用東門氏,但季武子刻意抵制,他也知道東門氏乃季氏仇敵,不能讓東門氏在朝中抬頭。
晉大夫女叔齊說的問題,昭公的父君襄公朝覲楚國的時候也發生過,季武子趁國君在楚國,私占了公室的卞城,氣得魯襄公差一點要去楚國搬救兵討伐季氏。這次魯昭公訪問晉國期間,魯國又惹出了女叔齊所說的觸犯大國盟約、欺侮虐待小國的禍事,幾乎危及了昭公的人身安全,也是季氏干的!
事情的原委是這樣的,夏天的時候,昭公還在晉國訪問,莒國大夫牟夷帶領莒國的牟婁城、防城、茲城投奔了魯國,季武子當然笑納了莒國的三座城池,心里還想著這三座城邑都在魯國的東面,距離季氏的大本營很近,當然就納入了季氏的勢力范圍了,他怎會顧及國君昭公尚在晉國,有被晉國扣押的危險?季武子有國君的備用人選,那就是國君的弟弟公子宋,因此他才不顧忌國君的安全呢。
莒國將此事告到了晉國,晉平公就想下令扣押魯昭公,晉卿范獻子勸諫道:“國君不可。魯侯前來朝覲,晉國如果扣押他,這就等于引誘。討伐他國不用武力,反而用引誘取勝,這就是怠惰。晉國作為盟主,犯引誘和怠惰的毛病是不行的。可以讓魯侯先回去,晉國可以派出大軍去討伐魯國就是了。”晉平公允準,這才放魯昭公返回了曲阜。莒國看到魯昭公平安返回了國內,就派出軍隊討伐魯國,想奪回那三座城邑,但被子叔敬子率領軍隊在魯莒交界的蚡泉擊敗。
去年(魯昭公四年)冬天,吳國突襲楚國,報復楚軍攻占朱方城,占領了楚國的棘城、櫟城和麻城三座城邑,由于遇到洪水才撤軍。魯昭公五年十月,楚靈王聯合蔡、陳、許、頓、沈、徐、越各國和東夷的軍隊,發起了討伐吳國的戰爭。楚大夫薳射率領繁陽的軍隊與楚王主力會合,越國大夫常壽過率領越國軍隊也趕到楚國的瑣城與大軍合兵一處。聯軍探聽到吳軍的動向后,楚大夫薳啟強率軍迎戰,由于防備疏漏,被吳軍在楚國的鵲岸擊敗。楚靈王焦急萬分,乘坐驛車趕到羅水入淮水處(羅汭),親自督戰。吳王夷未派他的王弟王子蹶由到楚營犒勞楚軍,楚王命人抓了他,想用他祭鼓(類似于后世的祭旗),楚王問道:“你出發前一定占卜了,卦象吉利嗎?”
蹶由回答:“吉利。寡君聽說君王將要在敝邑用兵,就用守龜占卜,致告龜甲說:‘寡人趕快派人去犒勞楚軍,去觀察一下楚王火氣大不大而加以戒備,請神靈讓寡人能預知吉兇。’占卜的卦象顯示‘得勝可以預知’。國君您如果高高興興地迎接使臣,使敝邑懈怠忘危,吳國離滅亡就不遠了?,F在君王勃然大發雷霆,扣押虐待使臣,要用使臣祭鼓,那么吳國就知道要怎樣戒備了。國家的守龜,有什么事情不能占卜呢?順成逆敗,誰又能確定其所指為何事?城濮之役前占卜的吉兆,楚國必然在出征前占卜為吉方可成行,但楚軍卻敗了,吉兆的應驗卻是在邲之役?,F在下臣此行占卜的吉兆,又會應驗在哪里呢?”
楚靈王聽后想了想,如果現在拿蹶由祭鼓,吳國占卜的吉兆就有可能應驗在吳、楚交戰上,那樣楚軍就會失敗了。如果現在放過蹶由,那么他們的吉兆就得到了應驗,后面的兩軍交戰,則必然是楚軍獲勝,于是他下令不要殺害蹶由祭鼓,反而要將他帶回楚國加以禮遇。四年之后,蹶由終于回到了吳國。
楚王率領大軍繼續前進,渡過了羅汭,楚國職掌祭祀占卜與行軍征戰的大夫沈尹赤也奉命趕到了軍中,駐扎在萊山。楚大夫薳射率領繁陽的軍隊作為先鋒進入了南懷,大軍隨后跟進,到達了汝清一帶。楚國行軍斥候回報,吳軍戒備森嚴,難以進攻。楚靈王下令在楚國邊境的踟躕山檢閱軍隊,展示軍威。由于吳國早有防范,楚軍最終還是無功而返,只是抓了吳王的弟弟蹶由。楚王命沈尹射率軍駐守巢城、大夫薳啟強率軍駐守雩婁,防備吳軍的進犯,大軍班師返回了楚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