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義題材!
“是古典俠義小說吧!”周艷茹放下手中稿件,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鏡,有些好奇打量著李學海。
如今國內寫古典小說的都沒有幾個,更別說是古典俠義小說。
“周姐是《燕京文藝》的編委,主要負責小說組。”章德凝簡單介紹了一下。
“周姐,好!”李學海眼睛一亮,趕緊上前問好。
周艷茹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這么客氣,道:“具體是否能夠刊登俠義題材作品,我也說不太好。”
“不過,我倒是可以先看一下稿子。”
聞言,李學海將一摞稿子都交給了周艷茹,他就在旁邊找了一把椅子安靜坐了下來,章德凝還給他倒了一杯熱水。
周艷茹的想法很簡單,既然章德凝已經把人領進來了,她就先審一審稿子再說。
如果稿子寫的還可以,內容足夠出彩,她就跑一趟去上面問問,到底能不能刊登。
如果不能刊登,到時再拒絕也不遲。
畢竟如今《燕京文藝》也缺少好的作品。
特別是有影響力的作品。
“《童林傳》!”周艷茹覺得名字有些眼熟,好像在哪看到過,所以下意識掃了一眼簡介,口中自言自語念叨起來。
“童林學藝八年,下山別開天地,自創一家,人稱“震八方紫面昆侖俠””
看到這里,她抬頭看向李學海問道:“改編自常杰淼的《雍正劍俠圖》?”
“對。”李學海沒有啥不好意思的,改編就改編,賺錢又不丟人。
后世改編《雍正劍俠圖》的人一堆,他只不過是其中之一。
周艷茹沒有多說什么,低頭繼續翻閱起來,很快就被稿紙上的內容吸引住了,逐漸沉迷其中。
李學海寫的不多,總共能有七八萬字,寫到老俠客揮筆問潘龍、少豪杰掄掌訓五小就沒了。
等周艷茹看完最后一張稿紙時,足有大半個上午時間過去,眼瞧著就快要到中午了。
“周姐,稿子怎么樣?”章德凝湊了過來小聲問道。
她方才已經聽周艷茹說過了,這部稿子是改編的,不是原創。
比起原創作品,改編來的作品,想要出彩很難。
“改編的不錯,有水準。”
周艷茹心中過了一遍剛剛看完的內容,“是部好作品。”
這部《童林傳》盡管僅寫了一個開頭,字數不多,內容情節也都是改編刪減的《雍正劍俠圖》,但卻保留了精彩劇情,適合快速了解故事情節。
它的優點在于,其精簡的敘事方式和生動的講述,使得故事更加緊湊和易于理解。
缺點也很突出,故事深度與細膩度不如原著。
這也是改編作品常見問題。
總體來說,這部作品算是寫的不錯。
“是原著寫的好。”李學海難得謙虛了一下。
“改編的也好。”周艷茹夸贊了一句,接著她拿起稿子起身就要往外走,“我去樓上給老楊看一下,德凝,你陪學海再坐一會。”
說著話,她已經推開辦公室的門,向著樓上走去。
章德凝起身又給李學海換了一杯茶水,介紹說道:“老楊不僅是《燕京文藝》的副主編、資深作家,還是燕影廠的編劇。”
“據說明年初還要領隊到外國訪問呢。”
“只要周姐能說服老楊點頭拍板,你的稿子肯定能刊登到《燕京文藝》上面。”
“周姐人真好。”李學海真心實意的說道。
這可不是瞎說。
比如余華,當年他還是個糟懂的鎮衛生院牙醫,白天在單位上班拔牙,晚上回家寫作,期間給過不少雜志投稿。
其中就有一篇投給了《燕京文藝》。
當時周艷茹正好做為余華的編輯,就給他打了一個長途電話,讓他來燕京改稿子,不僅報銷路費與包吃包住,每天還有生活補貼。
結果,他到燕京一天時間就把稿子給改好了,打算第二天就回去。
周艷茹卻說他來趟燕京不容易,讓余華在燕京好好玩幾天再回去,還不用他自己花錢。
就這樣余華在燕京足足玩了快一個月,幾乎將所有景點都玩了一遍,每天還能賺2元錢的補助,回去的時候,還給他開了介紹信。
按干部出差標準算了往返差旅費,為他買了回去的硬臥票,還給他補了來燕京時的硬臥差價,兜里一下子多了好幾十元錢。
“老楊!”
周艷茹推開一間辦公室走了進去,將《童林傳》的稿子放到辦公桌上,“你先看看這份稿子的題材,看能不能刊登到咱們雜志上面!”
楊墨知道,周艷茹能親自送稿子過來,肯定事先已經審過稿了,內容上有著出彩的地方,只是題材怕是有些敏感。
周艷茹是《燕京文藝》的老編輯,能讓她覺得敏感的題材,完全可以直接拒稿,可偏偏她又沒有直接拒絕,說明稿子的題材又不是那么敏感。
她心中不禁有些疑惑,伸手拿起桌子上的稿子翻閱起來。
“《童林傳》!”
這份稿子的內容簡介,讓楊墨一愣,這種題材的稿子,怪不得周艷茹會拿過來給自己看。
她生于明國時期,小時候也曾迷戀過俠義小說,時常跟隨同伴偷跑去茶館聽書,還曾專門學習過武術,只是后來年紀大了,這才將心思放在文學創作上面。
“俠義題材……”楊墨捏著稿子沉思了好一會,“這幾年國內好像很少出現俠義題材作品,倒是香江那面類似的武俠作品層出不窮。”
從五六十年代以來,國內也或多或少刊印出版過一些俠義小說,但大多都是五十年代左右的作品。
進入六十年代以來,因為特殊時期的影響,俠義小說創作基本陷入停頓,很多好的作品只能以手抄本私下流通。
反倒是香江、灣灣兩地,俠義小說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逐漸成為一種武俠文化,風靡整個東南亞地區。
最令人可笑的是,武俠小說四大宗師,竟然沒有一位出自內地的。
不管是出于她自身而言,還是對國內文學發展來說,楊墨都不忍心與希望拒絕下來。
俠義題材作品或是武俠題材的作品,太需要一個可以刊登連載的平臺。
但她做為《燕京文藝》副主編,非常清楚《燕京文藝》的性質,以及眼前的形勢,實在不適合刊登俠義題材相關作品。
“艷茹,你也是老編輯了,應該清楚眼下的形勢,咱們雜志不太適合刊登,這類題材作品。”
楊墨停頓了一下,“不是我不敢拍板,怕擔責任,而是題材實在是不適合咱們《燕京文藝》。”
“倒是魔都的《故事會》或許能夠刊登。”
具體她也不敢保證。
見此,周艷茹只好無奈點頭表示理解,默默接過稿子轉身離開,回到編輯部辦公室。
“老楊拍板了沒有?”見周艷茹拿著稿子進來,章德凝急匆匆的開口問著。
周艷茹對她輕微搖了搖頭,轉而對著李學海說道:“這部《童林傳》改編的很不錯,有文筆、有思想、有見解,從里到外都透著俠義二字,是一部很好的俠義作品。”
李學海臉上十分平靜,沒有任何失望表情,反倒是一旁的章德凝露出了惋惜神色。
見李學海神情平靜,周艷茹不由贊譽一聲,榮辱不驚,是個好苗子。
“只是由于題材上的限制,《燕京文藝》并不適合刊登這部《童林傳》。”
“不過,我希望你能將這部作品寫下去。”周艷茹說的非常真誠,她真心希望李學海能夠繼續創作下來,而不是因此半途而廢。
“另外老楊希望你可以試著投給魔都的《故事會》,他們或許能夠刊登俠義題材作品。”
話音一轉,她突然來了個大喘氣,弄得章德凝真想翻個大大的白眼,白擔心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