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女帝武曌出手!
- 為了不嫁女帝,我在武當做道祖
- 良人長厷厷厷
- 2275字
- 2023-07-07 16:49:23
自女帝武曌登基稱帝后,武周便劃分出南北兩朝;
北朝主要是武周貴族子弟;
而南朝則以躲避春秋戰事,入武周的中原讀書人為主。
西京城
這是武周南朝的中樞城池,乃是武周的陪都。
同樣擁有朝堂權貴和三省六部。
這一日
在這個比往日略顯冷清的御道上,有一行人緩緩前行。
為首之人是一位雍容華貴的女子。
好似兮若輕云之閉月,飄舞兮若流風之回雪。
披著一件老舊狐裘的女子,身后跟著一位中年魁梧男子。
此人被稱為武周的軍神!
——拓跋菩薩
再往后,有年邁儒士、佩劍的中年劍客。
都是武周王朝頂天高的權勢人物。
一行四人一直走入了西京內廷。
后兩人止步于此。
只有那位雍容華貴的女帝和武周軍神繼續前行。
然后在司禮監掌印太監的領路下,走進了一座幽靜閣樓。
樓內有一口材質不明的大缸。
缸不過半人高,可是卻尤為的寬大。
霸占了整個閣樓大半的位置。
武曌一雙纖細玉手,放在冰涼的缸沿上,嘴角勾起。
笑瞇瞇的盯著缸中水面。
能夠讓武周女帝和武周軍神,從北朝一路趕至南朝西京;
這口大缸,注定不是俗物。
此缸乃是武周練氣士,花費了王朝無數金銀,耗時數十年。
合力打造的一口可觀天下氣運的大缸。
若是仔細看去,透過水底可以看清。
有一幅偌大的天下堪輿圖刻在缸底。
堪輿圖上囊括了武周、北椋、南宋三大板塊。
具體可細致到每一處州縣。
通過頭頂天井的光線折射,可以看清楚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光柱。
這便是關乎天下王朝興衰的氣運光柱了!
其中武周、北椋、南宋皆有大片光柱覆蓋。
目前南宋京師臨安城最甚;
武周王庭次之;
占據幽、涼、陵三州的北椋再次之。
其中能夠看出有一些細小光柱,這些便能代表著一些勢力的即將崛起。
這些氣運或被王朝牽引,或被一人一物引導。
皆是應運而生!
如舊西楚所在的廣陵道。
自從西楚舊臣曹長卿躋身陸地神仙后,亡國西楚的舊版圖上,便多了幾分隱約可見的氣運光柱。
驚動女帝從武周王庭趕赴至此的,正是北椋武當山的一道氣運光柱!
光柱不大,卻異常充沛!
其聲勢甚至還要壓過北椋一頭!
“北椋一座小小的武當山,怎么會有如此強大的氣運光柱?”
武周軍神皺眉,單手扶住沁涼的光滑缸沿。
目光死死盯著北椋武當山,那道氣勢充沛的光柱。
身披一襲老舊狐裘的武曌搓了搓手掌,瞇眼道。
“朕原本以為是徐曉有了想法,在武當山布局。”
“可是這股光柱風頭這般,想來也不是那徐瘸子的手筆。”
武周軍神嗓音低沉,開口道:“這座武當山,很快便要成為眾矢之的了。”
“只是不知道南宋和北椋,到底誰能笑到最后。”
瞇眼女帝雙手伸展,渾身氣勢陡然提升。
帝王氣焰十足,輕笑道:“南宋會不會出手,朕不管。”
“北椋徐瘸子能不能守住,朕也不去理會。”
言語間,武周武曌伸出武曌空一握。
語氣泠冽道:“只要有一點可能,朕就不會放棄尋找!”
站在女帝身旁的武周軍神,腰背挺直,蓄勢待發。
“拓跋!”
“臣在!”
“朕要你親自去一趟武當山。”
“若真的是他,朕不管你是綁架也好,打暈也罷。”
“朕就一個要求!”
“把他帶回武周,帶回朕的身邊!”
“朕可以向他許諾,若是他日吞并南宋,一統天下后。”
“可以與之共坐江山!”
拓跋菩薩單手捶胸,沉聲道:“臣遵旨!”
“去吧,朕自己待會兒。”
武曌揮手,目武曌向大缸。
·
拓跋菩薩抱拳離開后,女帝雙手撐在光滑缸沿上。
望著北椋武當的氣運柱,神情恍惚,低聲呢喃道。
“顧良啊顧良,當初你不愿意與我共坐天下。”
“可為何要悄無聲息的離去呢?”
女帝面色凝重,撐住光滑缸沿的手指用力。
身上的那件老舊狐裘順勢滑落在地上。
這是當初她與顧良在武周留下城相遇的時候,顧良花了十兩銀子,買下來送給她的。
這些年,她一直穿在身上。
“你覺得女子不適合當皇帝,可朕偏偏就坐上了這個位置。”
“而且還做得很好!”
“既然你不愿意看到天下戰火紛飛,那朕偏偏就要和你對著干!”
“到時候先打穿北椋,然后大軍南下。”
“一路殺到臨安城!”
“滅了南宋后,整個天下都是朕的。”
女帝輕呵一聲,彎腰撿起地上的老舊狐裘。
輕輕拍去上面的灰塵,臉上露出罕見的女子嬌柔神態。
柔聲道:“當年朕讓你當皇帝,一統天下,做那人間共主。”
“可你卻不愿意···”
“那就只有由我,來替你做這件事了。”
武曌抬頭。
九天之上白茫茫一片,萬里無云。
女帝感慨道:“顧良啊顧良,說來說去,說到底。”
“你無非就是不肯低朕一頭。”
“你要是愿意來武周,普天之下誰敢給你臉色看?”
“朕也不會。”
女子癡情時感人至深;
女子無情時負人最狠!
······
武當山
小蓮花峰下
倒騎青牛的扶搖,雙手捧著一本道家經典書籍,不求甚解。
坐下青牛晃晃悠悠,便又來到了小蓮花峰。
嘩!
扶搖合上書頁,將道教典籍掛在牛角。
翻身跳下牛背,笑吟吟地朝著那座天機閣走去。
“顧大哥!”
天機閣旁邊有一座簡易涼棚,里面種植了些許黃瓜。
顧良此時正躺在涼棚下午睡。
扶搖一路小跑至涼棚內,還未來得及開口說話。
砰!
整個人頓時倒飛出去數丈遠。
涼棚內,顧良收回腳,拍了拍鞋底。
罵罵咧咧地走出涼棚。
“騎牛的,你討打是不是?”
“我睡覺的時候,別來打擾,你不知道?”
倒飛出去的扶搖也不記仇,笑吟吟站起身。
雙手拍去道袍上的塵土,咧嘴道:“顧大哥,我看你涼棚內的黃瓜青綠青綠的,都快熟了。”
“小道能不能···”
“你敢!”
見顧良抬手作勢要打,扶搖趕緊縮回脖子。
“涼棚里的黃瓜要是少了一根,信不信老子把你的三條腿都打斷?”
年輕道士悻悻然低頭。
不敢頂嘴,扶搖干脆扯開話題道。
“顧大哥,前些時日你與小道將的道德經,有個地方還是一知半解。”
“想請顧大哥賜教。”
這些時日,扶搖幾乎每天都要登上這座小蓮花峰。
剛開始是與顧良討教道家法門,可后面便慢慢成了請教了。
因為扶搖發現,自己琢磨了二十年的道家法門,領悟竟然比不上只看過兩眼的顧良。
不過每次上小蓮花峰,扶搖的屁股上就免不了要挨上幾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