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旁的宋獻策聽了,微微搖頭。
大順軍自攻克太原后,便兵分三路直撲京城,期間,軍師宋獻策認為,立刻攻下北京城、取代崇禎帝,大順政權就不得不把北方和中原這個沉重而破爛的包袱背在身上,極其容易深陷泥淖而難以自拔。
而在明朝控制下的、富庶的江南地區則會獨立,形成南北對抗之勢,而且除了江南,北邊還有滿清東虜的威脅,屆時,大順政權將成為眾矢之的,陷入危機四伏中,更可能讓四川的張獻忠得了便宜。
于是宋獻策建議,跟崇禎談判,得到一個可以休養生息的機會,然后再圖進展。
但是,一向對軍師言聽計從的李自成,這次卻沒有聽從宋獻策的建議,他認為大順軍一路摧枯拉朽,可以輕易平定江南和張獻忠等人,就是東北的韃子,李自成也沒有放在眼里。
加之劉宗敏、牛金星等人皆不同意宋獻策的提議,最主要的是,大順皇帝只是僭越,拿下北京城坐上龍椅后,他李自成才是中國的皇帝,才能擁有至高無上的顯赫名聲。
李自成被皇帝寶座的金碧輝煌引誘,忽視了皇位下邊熔巖暗涌的火山。
牛金星話音剛落,劉宗敏、喻上猷、田見秀、顧君恩等人紛紛建言,眾人被勝利沖昏了頭腦,認為天下輕易可取,宜當迅速拿下京師。
只有李巖看了看宋獻策,沒有做聲。
二人是多年知交,互相敬重,在進軍北京城一事上也都主張持重,認為以鞏固中原和與民圖治為當務之急,占領山西與山東后,應暫緩向北京進兵,方是萬全之策。
然而,李自成和劉宗敏銳意東征,新近從龍之臣都巴不得早破北京、覆滅明朝,都打順風旗,大順朝廷上下幾乎全是贊同北伐幽燕之聲。
二人的意見根本沒人理會。
李自成見部下士氣高昂,頷首道,“既然如此,捷軒,”他看著劉宗敏道,“明日你指揮大軍全力攻城,大概多少時日能破城?”
“陛下,半月必然破城!”劉宗敏拱手,凜然道。
他大約四十來歲年紀,身材魁梧、神態慓悍,內穿鐵甲、外披半舊八團花紫緞舊斗篷,在整個大順軍中,一直以來都是二號人物,很得將士們擁戴。
李自成聽了哈哈大笑,得意至極的他回想一路起兵的不容易,但終于,自己還是走到了北京城下,即將登上權力巔峰。
……
與城外大順皇帝李自成的志得意滿不同,紫禁城內的崇禎帝朱由檢面帶愁苦憂容。
大明天子連日來食不下咽、夜不成寐,此時的他不但眼眶深陷,臉色灰暗,而且頭昏目眩,身體難以支撐。
他今年才三十三歲,但頭發已白,眼角盡是魚尾紋。
崇禎端著手中的建窯茶盞,入神地想著心事。
此時的大明,江北、湖廣、陜西、山西、河南、山東、河北……大半個中國,無處不是災荒慘重,無處不有叛亂。
即便是長江以南,江西、福建等地也有災荒和騷亂,甚至像蘇州和嘉興一帶的所謂魚米之鄉,也遇到旱災、蝗災,糧價騰貴,不斷有百姓千百成群,公然搶糧鬧事。
當然,這些往日的煩惱,已經算不得煩惱了,至少皇帝此時沒心思考慮這些了。
李闖大軍圍城,皇帝下旨急調的遼東總兵吳三桂、薊遼總督王永吉、昌平總兵唐通、山東總兵劉澤清等人,沒有一個來京師勤王。
在萬分艱難之際,皇帝號召在京勛戚官僚捐助餉銀,也無一人響應。
大明天子的威信,已經蕩然無存,此時的局面已經惡劣到極點。
他是一個勤政的皇帝,宵衣旰食、夕惕朝乾,自從繼位后,宮中幾乎從無宴樂之事。
但自從他治理江山以來,國家情況卻愈來愈糟,由于連年的災荒,農民造反野火般的焚燒整個華夏大地,后金不斷侵擾的邊疆,導致軍費不斷激增,而稅收卻無法跟上。
國事如焚,崇禎不敢懈怠,但他日夜忙碌的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的失敗。
這個紫禁城中的囚徒,繼位開始對局勢認識不清,完全依賴東林黨官員,登基幾年后,對整個局勢有了基本認識,但是,幾次大規模對后金的軍事活動均遭慘敗。
被削弱的朝廷軍事力量,最終也無力鎮壓農民軍起義,終于引來李闖圍城。
這天晚上,崇禎帝與貼身太監王承恩登上煤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
回到宮中,崇禎命人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勛戚周奎、田弘遇家,然后寫下詔書,命成國公朱純臣統領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又命周皇后、袁貴妃等人自盡。
劉宗敏向李自成承諾半月破城,是考慮到北京畢竟是京師,墻高溝深,當年瓦剌大軍兵臨城下也無可奈何,但此時已非當年,守城的三大營殘兵們都沒有心思守城了。
十九日凌晨,把守彰義門的官軍和太監未等敵人進攻,便主動開城,與此同時,兵部尚書張縉彥主動打開正陽門,迎劉宗敏所部進城。
大順軍整隊進入外城,占領了各處十字路口和重要街道,其他外城諸門也都隨著開了。
得知賊兵進城,崇禎大驚失色,他帶著數十名太監騎馬出東華門,被亂箭所阻,再跑到齊化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后轉向安定門,此地守軍已經星散,大門深鎖,太監以利斧亦無法劈開。
三月十九日清晨,崇禎重返皇宮,他命人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
最后,崇禎在煤山歪脖樹上自縊身亡,死時光著左腳,右腳穿著一只紅鞋,身邊僅有提督太監王承恩陪同。
自盡之前,皇帝在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雖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崇禎十七年三月十九日中午,李自成著繡飛龍和潮水的淡青色箭袖綢袍,腰系杏黃絲絳,頭戴寬檐白氈帽,騎著烏龍駒緩轡徐行,從德勝門入城。
他本就身材魁梧,今日身穿戎裝、腰掛寶劍,騎在高大雄駿的烏龍駒上,更顯威嚴英雄氣概。
沿路警蹕、儀仗前導、群臣扈從,左右路旁香爐中燒著檀香,輕煙氤氳,香滿通衢。
大順皇帝入城不久,除了劉宗敏等人,就看見幾百蟒袍玉帶、冠服整齊的明朝官員跪地迎駕。
李自成由文武百官和御營親軍前后扈從,進德勝門后從西單牌樓向東,轉上西長安街,沿街兩旁盡是香案,黃紙牌位上寫“永昌皇帝萬歲,萬萬歲”。
目睹這一切,李自成心中十分激動,想起了小時候替本村地主放羊,從貧窮苦難的幼年到身為銀川驛卒,又到起義,十五年艱苦百戰的戎馬生涯,一一從頭腦中閃過。
想不到一個放羊娃有了今日!
志得意滿的李自成入住紫禁城之后,封宮女竇美儀為妃。
發現崇禎帝遺體后,李自成下令將崇禎禮葬,在東華門外設廠公祭,后移入佛寺,二十七日,葬于田貴妃墓中。
大順軍入北京之初,兵不滿二萬,李自成下令:敢有傷人及掠人財物婦女者殺無赦。于是,京城秩序尚好,店鋪營業如常。
但是大順入城八天后,即三月二十七日,大順軍突然開始拷掠未被錄用的前明官員,四處抄家,劉宗敏令人制作了五千具夾棍,對前明官員施以刑罰,“木皆生棱,用釘相連,以夾人無不骨碎。”
大順軍士卒也開始四處搶掠、殺人無虛,城中恐怖氣氛逐漸凝重,人心惶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