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代序:無為與中庸


修德濟世,是諸子百家各派共同的文化主旨,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主流。諸子學說中貫穿始終的一個核心,就是匡救世道。他們的立場和角度會有所不同,但目標卻是驚人的一致,即構建一個太平安定、和諧自由的理想社會。通俗來說,他們都關注民生,熱衷尋求長治久安、強國富民的大治之道。

道家以無為治天下,儒家以中庸處世。道家重道,儒家尚德。有道就有德,德備而道生。于是道德成為中國古代為人處世治國平天下的根本理念。他們都崇尚古代先王,都景仰三代帝王的德治。無為就是以天下之心為心,不執迷自己的主張。中庸就是包容天下各種不同的見解,以天下共同的方向為方向。無為與中庸,其實質就是崇尚自然,奉行天地之道,自然自在。它們都強調修養,但修養的方向和方式卻不相同。道家的修養求靜,靜而致無為;儒家的修養求恕,恕則包容。靜如止水,水靜則平,映照天地。


一 無為就是自然


太陽的升起或落下,只是它固有的天性,并不是要成長什么,而萬物卻因為太陽的升落而自在地生長。天地無為,萬物自然成就。

天空靜默無為,然而卻孕育了風雨。

大地沉靜無為,然而卻滋生了一切。

天地之道,就是成就一切,給一切以生機,給萬物以機會。一切只是自然而然而已。

天地無目無口無耳無鼻,但是看得見我們的一切行為,聽得到我們心底的聲音,感知得到我們的一切需要,因而為我們準備了萬物。因此,天地,無視而無不視,無為而無不為,無聞而無不聞……

以無為的姿態,順應自然。


二 中庸就是包容


中庸就是在一個大的系統條件下,沒有什么是唯一標準,不執其一端而否認另一端。天地間的一切事物,沒有嚴格界限。所謂的真理或謬誤只是此一時與彼一時而已——保持心地的空明澄澈,自由地生活。目光無所阻攔,任思想遨游于曠遠——一切都不必偏執。

大地曾埋葬了多少顆破碎的心呵!這些破碎的心都在大地的懷抱中找到了歸宿,不再為苦難煩憂,徹底地得以解脫。而大地無所挑選,只是默默地包容。

只要有明天,就有希望。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并立即開始,不要等待。

中庸就是恕,恕就是包容。


三 包容就是任其自然的發展演變


不論是太陽還是風,自然總有其固然的秩序。

花園里長滿了雜草,任風撫過樹梢,也任思想的鳥羽飛過。

我注定是那只生活在池塘咕咕叫的癩蛤蟆,我不是天鵝,我的生活不在天空!天鵝有天鵝的天空,我有我的水塘。而無論我們多么不同,最終我們都得回歸大地。那么,誰會是我的鄰居呢?

大家不過是在同一規則界定下的不同角色,在尋找著各自的座位。

在靜靜的陽光下,我們深情地低語。其實,只要擁有陽光就已經足夠。

沒有就是擁有,擁有一切選擇的自由。


四 靜


靜,是無為的基調,是包容的核心。

靜,就是無欲,無欲即無為,無為就是任其自然,任其自然就是聽任萬物成就其天性。

靜,就是無思,無視,無聽,無嗅,無確定的方向,就是持守渾圓如一,就是面向一切方向而又不確指某一方向。它無所不在而又無所在。

靜以無容容物,以無為而為。

天地因其能靜,故無物可以充滿其間。

道因以重靜,故能充滿天地之間。

靜,就是澄澈如月華,略無雜念,從而處于天籟、地籟、人籟之間。

任何動,最終必將歸于靜。動是表象,靜則是本原。動只是瞬間,靜為永恒。

天,高而遠,靜靜地遠處;地,厚而博,靜靜地鋪陳。靜,與天地相合。

莊子的真諦,就是靜,就是無為。靜則道生。

由此可見,無為與中庸其實質是同一的,只是外在表現有所不同。儒家刻意求仁,積極求成,追求聞達;道家不以仁為仁,自然順應,不求顯名。以無名而名,任由天性自然,方是至道。

有人將《莊子》做了以下分類:

《駢拇》《馬蹄》《胠篋》大概是莊子早期作品。《在宥》《天地》《天道》《天運》《繕性》大概是莊子中期作品。《逍遙游》《齊物論》《養生主》《人間世》《德府充》《大宗師》的一部分、《應帝王》《至樂》《達生》《山木》《知北游》《庚桑楚》《則陽》《外物》《寓言》《天下》大概是莊子晚期作品。《秋水》《讓王》大概是魏牟所作。《大宗師》的一部分、《刻意》《田子方》《徐無鬼》《列御寇》《天下》大概是莊子流派在戰國末期寫成。《盜跖》《漁父》可能是莊子整理的民間故事,也可能是其后人整理的。《說劍》可能是莊子后人所整理,而且講的不是莊周,是莊辛。

其實沒有必要這樣劃分,能歸集在《莊子》之中,必定有其理由。既然歸為《莊子》,就是《莊子》,何必費力猜測?與其在此勞神,何不潛心體悟莊子的思想精神。

目光不應受到任何局限。

參加本書編撰的有天水市麥積區水務局水政大隊張雪紅女士、慶陽市正寧縣委宣傳部長高鵬程先生等。在此一并致謝。

劉 強

2005年9月9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全州县| 汶上县| 河西区| 织金县| 中卫市| 琼中| 若羌县| 哈巴河县| 武邑县| 桦甸市| 新绛县| 河东区| 惠水县| 抚远县| 卓尼县| 大新县| 永春县| 车致| 吉木乃县| 工布江达县| 北川| 凤台县| 白沙| 玉林市| 邳州市| 长武县| 包头市| 梧州市| 垦利县| 宜兰市| 永嘉县| 苍梧县| 石阡县| 宁陕县| 静安区| 建湖县| 诸城市| 东阳市| 玉山县| 望谟县| 石河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