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孩子再高10厘米
- 唐維兵等主編
- 1143字
- 2023-07-18 17:57:21
走出認知誤區,別讓“高迷心竅”耽誤孩子長高
筆者在兒童保健科和內分泌科門診中接觸了很多家長,得出一個相對矛盾的結論——家長都十分關注孩子的身高,但是卻很少對孩子長高有一個科學、系統的認知。如果在錯誤的道路上“努力”就會耽誤孩子的生長時機,到時候必然悔不當初。父母改變對孩子的身高認知是為孩子進行身高管理第一步。掃除錯誤觀點,才能幫助孩子順利長高。
誤區一:父母高,孩子自然不會矮
“現在的孩子,營養肯定是不缺的,那身高只能靠遺傳了,父母高的孩子肯定就高,父母矮的孩子肯定就矮。”
雖然身高跟遺傳有很大關系,但是,不是全部由遺傳來決定。遺傳因素決定孩子將來身高的約70%,后天因素決定孩子身高的約30%。而這30%往往是起最終的決定性作用的。
誤區二:堅持喝牛奶,孩子就能長高
“長高就是補鈣,以前的孩子長不高就是因為不重視喝牛奶,堅持喝奶一定能長高。”
牛奶營養豐富,可作為飲食的組成部分,是補鈣的良好食材,但是鈣只是營養需求的一部分,只有滿足了其他各種營養素需求,以及除飲食外的運動、睡眠、心理健康等,孩子才能順利長高。每天飲用1~2杯奶是有助于孩子長高的,但并不意味著奶喝得越多,孩子就能長得越高,過多的奶類攝入反而會增加肥胖的風險,不利于孩子的長高。

誤區三:能吃等于長得快
“孩子就是要能吃、多吃,吃得多,就一定長得高、長得壯。”
家長尤其是老一輩的家長,對孩子成長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吃得多”。認為孩子吃多了,沒關系,吃得多長得快;孩子胖嘟嘟的,也沒關系,小時候胖點好看,長大自然會變瘦。實際上,肥胖已經成為威脅青少年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衛生組織把肥胖定義為疾病是有其道理的。肥胖對骨骼和心血管系統會造成不良影響,肥胖還可能促進雌激素的分泌,增加女孩性早熟的風險,進而可能會影響到最終身高。
誤區四:不著急,孩子還沒到“拔節”的時候
“孩子才多大,矮點沒關系,過兩年自然就好了。”
孩子在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身高的增長都是有規律的,只要在某一個階段身高增長出了問題,家長就應該馬上尋找原因,然后解決它,而不是寄希望于以后。孩子的身高雖然也有短暫停滯后的“補償式”長高,但這屬于少數情況,而且大多是孩子患病或者其他健康問題康復后的生長。
誤區五:男孩“二十三,躥一躥”,很正常
“女孩子到了青春期就不容易長高了,但男孩子到了二十三還是能長高的,完全不用著急。”
孩子的身高管理要從小開始,家長不能一直抱有“我以為他還能長呢”“男孩子,二十三,躥一躥,急什么”的幻想。等到最后孩子身高不理想,后悔可就來不及了。很多家長一方面出于對孩子自尊心的保護,另一方面心里也寄希望孩子“以后能長高”,導致在家里提孩子的身高甚至成為一種“忌諱”。但是孩子畢竟不是一直在家庭環境下成長,他總要走向學校、走向社會,身高問題,他總要去面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