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下半程:50歲后的幸福心理課
- (日)植木理惠
- 469字
- 2024-01-25 18:47:37
年輕時的“單純快樂”
認知心理學把這種信息連接方式稱為“腦神經網絡”。這種網絡在我們還是胎兒的時候就已經形成。雖然那時我們只能形成“由A得B”的簡單推論,但伴隨著年齡增長,我們建立的聯系也會逐漸復雜起來。
年幼時,我們天真爛漫,常常習慣用“由A得B”的簡單模式處理信息,我們認為只要有這個公式就能輕松套用。但對于其他動物而言,這種“聯想配對”會演變成一種固執,即便之后長大成熟仍舊很難消除,而人類只在早期才有這種思維方式。
科學證明,當我們成長到接近30歲時,這種“由A得B”的單純認識才開始改變。換言之,我們從孩子走向成人的過程就是由“想當然”到“深思熟慮”的過程。而且直到中年,我們一直都是“巴甫洛夫的狗”。
如果走向極端,我們很可能“腦子一熱”“沒來由地”就實施了家暴、跟蹤等攻擊性行為,甚至“不知不覺”間已經染上酒癮、毒癮,這實在太危險了。
有些人正因為擅長簡單化思維,所以更加不愿意深思熟慮,但條件反射下的行為實際充滿了危險性。雖然20多歲的時候,我們可以過得瀟灑又單純,但如果這種條件反射式的武斷思維方式一直保持到30歲之后,可以說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