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創建工農紅軍軍需工廠

井岡山紅軍被服廠舊址。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工業是從軍需生產起步的。1927年10月,工農革命軍來到了井岡山,并決定在此建立革命根據地。這時已近寒冬,然而,軍中的物資卻非常緊缺,許多士兵只有兩層單衣,生活十分艱苦,給養問題成為當時迫切而又嚴重的問題。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攻下了遂川城,繳獲了敵人幾百擔白布,為了將這些布匹盡快制成軍衣,工農革命軍在茅坪鄉桃寮村正式創辦了被服廠。被服廠的建立,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發展和擴大,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亦為我軍后來的軍需產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古田會議紀念館展示的第一套紅軍軍服。

1929年3月,紅四軍攻占福建長汀,在長汀興辦紅軍被服廠。紅四軍自創建以來,長期處于戰爭環境之中,無法大量生產軍服。此時,制作統一的紅軍軍服被毛澤東提上了議事日程。經過反復研究論證,第一套紅軍正規軍服最終確定:灰藍色(深灰色)布質;帽子為大八角帽(列寧帽),上綴一顆布質紅五星帽徽;上衣為中山裝式,開襟,衣前和衣側有4個口袋,領口佩綴紅領章,領子上繡一圈黑邊;褲子為普通樣式,配綁腿。

瑞金中央紅軍被服廠舊址。

1931年9月,中央紅軍被服廠在江西瑞金創辦,縫制了大量的衣服、綁帶、米袋、子彈袋、干糧袋、紅領章等紅軍急需物資,后擴建為紅軍第一、第二、第三被服廠。

新集五一模范工廠舊址。

1931年,鄂豫皖蘇維埃政府在河南新集鎮創辦新集五一模范工廠,這是當時蘇區規模較大的被服廠,也是規模較大的綜合性工廠,有職工300多人。內設縫紉廠、針織廠、鞋廠、石印廠,擁有廠房60多間。

官田兵工廠舊址(全景)。

官田兵工廠舊址(局部)。

官田兵工廠槍炮生產的復原場景。

1931年10月,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在江西興國縣官田村創建了“中央軍委兵工廠”(又稱官田兵工廠)。1933年擴建,分設官田中央兵工廠、銀坑彈藥廠、寨上雜械廠等。1934年夏,全部遷至瑞金,合并為中央蘇區紅軍兵工廠。官田兵工廠是我黨獨立創辦的第一個具有一定規模的兵工廠,它的建立標志著黨領導下的“人民軍工”的誕生。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場。

1931年11月頒布的《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勞動法草案》。

1931年11月頒布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經濟政策》。

1931年11月7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江西瑞金葉坪村召開。大會選舉產生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宣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制定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勞動政策和經濟政策。

中央印刷廠舊址。

中央印刷廠的印刷機。

1931年11月,中央印刷廠在江西瑞金葉坪村創辦,主要印刷《紅色中華》《斗爭》《蘇區工人》等報刊和一些革命書籍及傳單等。1933年5月7日,《紅色中華》報發表了《中央印刷廠工友的積極》一文,表揚“中央印刷廠的工友平常對于參加革命戰爭,提高生產非常積極的”,“每天提前上班,想方設法增產節約”。

長汀紅軍斗笠廠舊址。

該廠生產的斗笠(復原)。

1931年冬,長汀紅軍斗笠廠在福建長汀創辦。該廠此前生產的斗笠都是仿照廣東軍的斗笠制造的,屬于尖頂寬邊的傳統樣式,只能用來擋雨遮陽,而且背在身上很容易劃破衣服。1932年冬的一天,毛澤東視察該廠時,對斗笠的樣式提出了修改建議,將尖頂改為平頂,把厚厚的竹片夾邊改成篾片纏邊,這樣不僅能擋雨遮陽,還可以讓戰士們熱的時候當扇子扇風,累的時候當枕頭睡覺,歇腳的時候墊在地上坐著休息,實現一物多用,非常方便。工人們按照毛澤東的建議很快編出了一頂新式斗笠并印上了“工農紅軍”字樣,以及紅色五角星的圖案。毛澤東見后非常滿意,囑咐工人們加快生產新式斗笠支援紅軍。到1933年,紅軍斗笠廠生產的新式斗笠達27萬頂,成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戰士們行軍作戰必不可少的軍需物資之一。

中華鎢礦公司礦部舊址。

1932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人民委員會工農檢查委員會給中華鎢礦公司組織科科長李克鈞的信。

1932年3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江西于都縣創建中華鎢礦公司,由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行長毛澤民兼任總經理。該公司發展迅速,到1934年10月,共生產鎢砂7500多噸,通過外銷,收入達到435萬大洋。鎢砂成了沖破經濟封鎖的拳頭產品,為增加蘇區財政收入、支持革命戰爭作出了重要貢獻。

通江兵工廠舊址。

該廠生產的麻尾手榴彈。

1933年初,紅四方面軍在四川通江縣茍家灣創辦通江兵工廠,鼎盛時共有職工1400多人,各種機床138臺,成為當時各根據地設備最多、技術力量最強的兵工廠之一。

躲獅坪兵工廠舊址。

1934年,紅二、六軍團在湖南永順縣塔臥創辦了“湘鄂川黔邊區臨時修械廠”,同年搬遷至永順縣躲獅坪(今多士坪),改稱躲獅坪兵工廠。兵工廠設紅爐車間、翻砂車間、修槍車間、造手榴彈車間、木業車間,主要制造和修理紅二、六軍團急需的武器彈藥。

毛澤東所作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行委員會與人民委員會對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的報告》,載于1934年1月26日《紅色中華》報的《第二次全蘇大會特刊》。

報告中關于汀州工人工資的情況。

1934年1月24日、25日,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作報告,闡述蘇維埃政權的勞動政策,明確規定保障蘇區工人的政治地位和經濟利益。

大會會場舊址。

1934年1月,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通過的《關于蘇維埃經濟建設的決議》提出進一步發展工業的要求,指出:“必須發展小手工業的生產,尤其是對于軍事,對于出口,對于群眾特別需要的生產,如像鎢礦、煤鐵、石灰、紙、硝鹽、布匹、樟腦、藥材、煙、油、糖、木材、農具等”,“在可能的條件之下,蘇維埃政府應創辦與擴大特別需要與特別有利的國有企業(如鎢礦公司、織布廠、造紙廠及各種軍事工業等)”。

1934年1月通過的《關于蘇維埃經濟建設的決議》。

主站蜘蛛池模板: 祁东县| 长汀县| 沈丘县| 中阳县| 永州市| 河源市| 白玉县| 沙田区| 德化县| 建阳市| 晋江市| 莱芜市| 柘荣县| 皮山县| 东乡族自治县| 枝江市| 望江县| 庆安县| 江华| 天门市| 京山县| 岱山县| 固阳县| 灵川县| 阳朔县| 遂昌县| 嘉黎县| 太湖县| 曲阳县| 惠水县| 芦溪县| 中卫市| 贺州市| 望都县| 榕江县| 昔阳县| 西林县| 普格县| 肃宁县| 凌源市| 沂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