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概況

第一節 發展基礎

一、我國發展智能制造成果頗豐

“十三五”期間我國持續推進智能制造發展,截至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達到31.3萬億元,繼續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位居全球第一,接近30%。國內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近10.4%,比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高4.9%。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以及信息傳輸的增加值也保持高速增長,由約1.8萬億元增加到了3.8萬億元,占GDP的比重由2.5%提升到3.7%。近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大力推進智能制造、制造業數字化轉型、產業基礎再造等多個行動,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相關產業規模首次突破2億元大關,增長率為6.9%(見圖2-1)。

圖2-1 2018—2020年我國智能制造相關產業規模及增長率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1年2月

二、智能制造相關投資略有回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2020年我國對于智能制造的相關投資額度均略有回調,但大部分仍保持增長態勢。2020年我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下降2.2%,為近10年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其主要原因為疫情導致的停工停產,下半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度出現回暖,2021年再度實現正增長。2020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4.3個百分點,而與總體固定資產投資相比,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速較快,高于全部投資7.9個百分點。2020年我國工業技改投資增長4.5%,在整體投資大幅下跌的環境下,著力推進工業技術改造的專項投資依然保持正增長,這是我國下決心建設制造強國的體現。

三、各級政策不斷加碼,推動智能制造快速發展

2020年6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指出,加快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和制造業融合發展,要順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智能制造為主攻方向,加快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加快制造業生產方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夯實融合發展的基礎支撐,健全法律法規,提升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水平。在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明確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提高經濟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2020年,工業和信息化部先后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建材工業智能制造數字轉型行動計劃(2021—2023年)》《船舶總裝建造智能化標準體系建設指南(2020版)》等多條政策;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5個部門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促進服務型制造發展的指導意見》,著力推動最近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與此同時,包括上海、天津等多個地區均發布規劃、行動計劃等扶持政策,持續推進智能制造發展(見表2-1)。

表2-1 2020年中國智能制造發展相關政策

續表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2021年2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株洲县| 新余市| 莱西市| 兰州市| 沅陵县| 启东市| 麻阳| 台山市| 文成县| 贵定县| 呼图壁县| 禄丰县| 偏关县| 宜兰市| 芜湖县| 庆元县| 塔河县| 金坛市| 南丹县| 喀什市| 阿克苏市| 宿州市| 三河市| 高雄市| 聂荣县| 扎兰屯市| 股票| 蒲城县| 张家界市| 峡江县| 海盐县| 长武县| 绿春县| 东至县| 韶关市| 毕节市| 贺兰县| 荔浦县| 灯塔市| 阳原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