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IT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1)
- 李穎等主編
- 3084字
- 2024-01-25 18:49:57
二、我國IT產業保持上升態勢,高質量發展穩中有進
在全球IT產業發展環境深刻變化的形勢下,中國IT產業發展危中有機。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成為各界堅定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的分水嶺。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車聯網、人工智能、遠程辦公等新應用不斷推出,企業借助數字技術加快轉型步伐。根據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互聯網使用量增長了70%,通信應用的使用量翻了一番。從2020年產業經濟運行態勢來看,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我國信息技術產業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高質量發展與價值鏈升級成效顯著,有效支撐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與復工復產,在新基建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產業增長態勢在國民經濟主要行業中體現了較強的帶動性和恢復力。根據國家統計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7%,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同比增長8.3%,增速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同比增長17.2%,增速同比提高14.1個百分點;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4萬家,平均業務收入達到2.04億元。
從IT產業發展指數[1](IT Industry Development Index,ITII指數)來看,2020年中國IT產業穩步發展,結構持續優化,競爭力不斷增強,創新成效突出,融合發展向深向遠,雖然產業環境更加復雜多變,但整體表現穩健,中國的排名位于國際先進行列,并穩步提升。19個中心城市IT產業集群化發展、階梯化分布態勢進一步凸顯,深圳、北京、上海的ITII指數位列前三名,區域引領作用凸顯,深圳超越北京以微弱優勢占據城市首位,上海、杭州的IT產業發展迅速,第一梯隊城市得分增幅較大。
具體來看,2020年,8個主要IT大國中美國的ITII指數仍高居首位,得分小幅上升,達到85.1分,其產業創新雖保持上升態勢但產業實力得分有所下降;日本的IT產業穩步發展,發展環境不斷優化,整體位列第二;德國由于產業實力指數、產業創新指數、產業環境指數的得分下降,被中國趕超,從第三位下滑到第四位;中國位列第三,得益于產業創新的發展,關鍵核心技術的不斷突破,以及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水平的不斷提升,推進了產業融合的提升,中國的ITII指數提高了1.3分,得分為78.6分,是主要國家中進步最快的國家;英國受到脫歐等不確定因素的影響,IT產業發展受到沖擊,產業實力指數下滑了近10分,得分為74.4分,整體從第五位跌到第六位;韓國的IT產業實力表現突出,新一代半導體技術不斷創新,產業實力穩中有進,ITII指數回升,達到75.1分;印度的IT產業融合程度持續改善,整體與俄羅斯得分拉大,得分64.5分位居第七;俄羅斯的IT產業表現持續低迷,以55.6分位列第八(見表1-6)。
表1-6 2020年8個國家ITII指數排名及得分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2020年,8個IT大國繼續呈現3個梯隊的發展格局,但梯隊之間和梯隊內部呈現明顯變化。美國位居第一梯隊,各項指標依然大幅領先;日本、中國、德國、韓國、英國組成的第二梯隊與第一梯隊的整體差距和2019年相比基本持平,在第二梯隊內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亞洲國家和歐洲國家的產業發展逐步分化,歐洲地區國家呈現下滑態勢,與亞洲國家的穩中有進形成對比;印度和俄羅斯構成第三梯隊,兩國之間的差距進一步加大(見圖1-3)。
2020年,中國進一步夯實產業基礎能力,表現穩中有升,與美國的ITII指數差距進一步縮小到6.5分,達到78.6分,繼續保持對國際先進水平快速追趕的態勢(見圖1-4)。

圖1-3 2017—2020年8個國家ITII指數梯隊對比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圖1-4 2016—2020年ITII指數中國綜合得分情況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產業實力方面,美國的排名繼續居首位,中國扎實推進產業發展并取得顯著成效,得分為80.5分,在8個國家排名中保持第二位(見圖1-5)。從 IT 產業重點領域的情況來看,2020 年度中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企業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軟件企業百強企業 2019 年軟件業務收入合計1.78萬億元,同比增長17.5%;百強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950億元,同比增長13.5%,有21家企業軟件業務收入規模超過100億元,入圍企業的軟件業務收入門檻超過 15億元,百強企業軟件著作權登記量超過 4萬件,獲授權專利數量超過16萬件;中國電子百強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合計4.8萬億元,同比增長 11.9%,占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收入的比重超過 40%,其中有14家企業營收規模超過1000億元級別。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SIA)的統計數據,2020年中國集成電路產業銷售額為8848億元,同比增長17%。其中,設計業銷售額為3778.4億元,同比增長23.3%;制造業銷售額為2560.1億元,同比增長19.1%;封裝測試業銷售額為2509.5億元,同比增長6.8%。IC設計業是半導體產業的龍頭,截至2020年,我國芯片設計企業數量達到2218家,“十三五”期間,年復合增長率達23.6%,是同期全球半導體產業年復合增長率的近6倍。

圖1-5 2020年8個國家IT產業實力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產業創新方面,中國得分為78.8分,在8個國家中排名從第三位進一步躍升至第二位,超過了德國(見圖 1-6)。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英士國際商學院聯合發布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顯示,中國連續第四年保持上升勢頭,排在第十四位,與2019年相比,排名保持穩定,人工智能、大數據等IT在醫療領域應用創新成為重要亮點。
產業融合方面,隨著工業互聯網、兩化融合、數字鄉村、新基建等政策的推進,2020年中國的IT產業融合指數得分由77.5分升至79.5分,仍位居第六,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ㄒ妶D1-7)。

圖1-6 2020年8個國家IT產業創新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圖1-7 2020年8個國家IT產業融合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產業環境方面,中國IT產業環境不斷優化,排名居第六位(見圖1-8)。

圖1-8 2020年8個國家IT產業環境指數排名
資料來源: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
具體來看,中國在 5G 網絡、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基礎軟件等重點領域,政府部門先后出臺了國家軟件發展戰略等政策文件,重點圍繞IT產業基礎技術、生產工藝、制造設備、產業生態等領域加強能力建設,IT產業的價值和作用進一步得到重視和體現。美國國務院公布了“5G Clean Networks”列表名單,加強對國內企業的扶持力度,限制國外企業進入美國市場。同時,美國政府新設立了對外金融投資合作機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DFC),正在計劃通過“跨越式發展”,投資第六代移動通信技術(6G)。歐盟在2020年3月公布了《歐洲新工業戰略》,重點推動歐洲工業向氣候中立及數字化轉型,并著力提高其競爭力和戰略自主性,打造歐洲的數字化未來。歐盟還將加快在人工智能、5G、大數據等領域的研究和資金投入,推動開展 6G 網絡研究,以期成為下一代通信技術的領跑者。日本2020年年初提出了有關6G技術研發的戰略草案,計劃通過財政支持和稅制優惠等方式,在2020年預備2200億日元,推動6G研發工作,爭取在5年內掌握關鍵技術。同時,日本還同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謀劃新的產業鏈供應鏈政策,引導在中國的企業進行產業外遷。韓國科學與信息通信技術部(MSIT)于2020年8月發布《引領6G時代的未來移動通信研發戰略》,計劃在2021—2026年內投資2000億韓元研發6G技術,同時加強 6G 國際標準布局以形成產業生態系統主導力,從而確保韓國成為全球首個6G商用國家。德國政府于2020年6月推出總額高達1300億歐元的規模最大的經濟刺激計劃,其中包括設立總額為500億歐元的“未來基金”,用于推動量子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研究。英國積極尋求建立一個由 10 個國家組成的聯盟,支持 5G 設備和其他技術的替代供應商,以避免過度依賴中國,這10個國家是七國集團(G7)現有成員國(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加上韓國、印度和澳大利亞。印度自2020年6月開始,不斷推出市場限制政策,禁止中國的5G廠商和軟件等信息技術企業進入印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