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
- 劉兆瑜主編
- 566字
- 2024-01-19 15:15:36
1.1 微型計算機的發展概況、特點及分類
數字電子計算機由各種電子器件共同組成,它是能夠自動、高速、精確地進行算數、邏輯控制和信息處理的現代化設備。自1946年第一臺計算機在美國問世,在以后幾十年的迅猛發展中,計算機經歷了電子管時代,晶體管時代,集成電路時代,大規模、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時代,超大規模且超高速集成電路時代。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計算機分別經歷了巨型機、大型機、小型機和微型機幾個發展階段。在當今信息化、網絡化時代,計算機已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基本工具,其中,微型計算機是人們接觸最多的計算機。
微型計算機的誕生和發展伴隨著大規模集成電路的發展。微型計算機在系統結構和基本工作原理上與其他計算機沒有本質差別,不同的是,微型計算機采用了集成度相當高的器件,其核心部分是微處理器。微處理器是指一片或幾片大規模集成電路組成的具有運算器和控制器功能的中央處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
微處理器是微型計算機系統的核心部分,自20世紀70年代初出現第一片微處理器芯片以來,微處理器的性能和集成度幾乎每兩年翻一番,每隔2~3年就會推出一代新的微處理器產品。目前,以酷睿i9微處理器為標志的微型計算機已進入第十代。(綜述部分介紹至第六代,后續有第七代至第十代簡短說明。感興趣的讀者可查閱相關資料,有了本書介紹的基礎知識,很容易理解后續的微處理器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