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自己的職業后,我感覺安心多了,生活照樣進行著,但我不再感到動蕩不安,而是化被動為主動,主動地以寫日記者的角度去觀察發生的一切。
我發現,職業其實不是一項單純的生計,它更像一個視角,當你戴上職業的濾鏡時,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會轉變,轉化為你職業發展的養料。
你會關注相關的東西并在現實中進行實踐,給自己一個主動實踐的出口,我想這就是職業的真正意義。
每個人來到世界上,都具有一定的主觀能動性,都有想要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愿望,把握了主動,便把握住了根本的動力,從此不再被動地隨波逐流。
踐行主動時,一定要注意,要從自己開始,從力所能及之事開始,從能做想做之事開事,從善于做的事情開始,從適配自己能力的事開始。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千萬不能好高騖遠,一步登天,選擇難以實現的事,那樣容易失敗,使自己動蕩不定,陷入挫敗感的深淵。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每個人都應該找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以確立自己的生活之道,這個工作是你改造世界的窗口。
今天查了成績,方劑學成績出來了,我沒有及格,這不足為奇,我一直沒有找到適宜的學習方法,但我室友也沒及格,這就不對勁了。
于是他聯系了老師,發現原來老師沒有看到他的卷子,所以期末打了零分,這次考試太不對勁了。
我的室友正在和他父母商量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而我只能自己面壁思過了。
我現在已經找到了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會過于在意其他的事,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已經變成了我的生命體驗,僅此而已。
掛科也是如此,是生命獨特的一種體驗,代表我的迷茫期,需要我細細品味。
為什么我會迎來這樣的考試結局呢?每次開學的時候我都干勁十足,也是有認真聽課,也并不討厭那些課程。
但是學了之后,卻總感覺和沒學一樣,聽了也是白聽,看了也看不進去什么,日子一天天晃過,我卻感受不到自己的長進。
這個問題已經跟隨我幾年,從初高中到大學一直存在,懸而未決,我一直想處理它,但每次似乎都不了了之,以失敗告終。
沒有人引導我,周圍充斥著太多的誘惑,我只能自尋出路。
這可能和我的性格有一定關系,我每次看專業課的書籍都會感到痛苦非常,人多有逃避痛苦的習慣,所以導致我很難看進去書,大多數時間都花費一些不相關的事情上。
我到底該怎么辦呢?或許我應該嘗試去扭轉我對看專業書的觀念,多積累對它的正面印象,引發我對它的興趣。
我也應該好好地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和學習,以協調它們,朝著我想要的方向前進。
再繼續探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