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了一場班會,老師數落了我們這些掛科的學生,我覺得很難過,大哭了一場。
室友沒有掛科的壓力,他天性愛玩,也總是拉著我陪他玩,我知道其實以我當前的狀況,是不該玩的,但又想要他高興,所以總是選擇陪他。
如今大學學業進行到一半,我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我不應該如此地荒廢學業。
我原本是一個充滿希望的少年,有理想有抱負,卻沉浸于愛欲中,為之神魂顛倒,忘乎所以,荒廢自身。
這不是誰的錯,只是我該為自己負起責任來了,靠我小心翼翼地迎合所辛苦經營起的感情,我如今正在慢慢目送它遠去。
為什么我總是在感受到甜蜜后,狠心痛苦地選擇孤獨的道路。
不論是有伴也好,無伴也好,我都不開心。
有伴讓我感到束縛,無伴使我感到孤獨。
兩者過極,都終成禍也。
如何才能過上陰陽平衡調和的生活,擁有一段疏而不離,親而不膩的關系呢?
昨天我一想到我們的關系一落千丈,我就忍不住地難過,對他,我是喜歡和不舍的。
但是我的心又在為自由的空氣歡呼雀躍,它厭倦了小心翼翼地迎合和討好,不想一直做別人的附庸,它想為自己而活,為自己而跳動。
我想讓自己成長起來,擁有更強的能力,以實現自己的夢想,幫助更多的人。
我想成為自己,而不是做別人的狗。
我想和真正平等對待我,尊重我的人在一起,在那之前,我也應當自尊自愛。
相信自己,遵循內心,自己做選擇,并為此負責,積極嘗試,敢愛敢恨。
理解了我的處境后,為了讓我安心學習,我室友向我保證,他不會再來打擾我了。
但是他的理解和保證并不讓人安心,昨晚他冷著臉,抱著一刀兩斷的架勢,一言不發,就好像我們從來沒有認識過一樣。
人總是喜歡走極端,我也一樣,對于很多特別在意的人,我都會非常地拘謹,不能泰然處之。
面對他們,我總會躲躲閃閃,明明很在意,卻假裝無視,以不和他們打招呼。
我覺得或許是因為我對人的態度有問題,我每次對待別人,總是會以一種別樣的熱情,其實我很累,那也不是我的常態。
因為是有意為之,所以我也會選擇有意回避。
于是就走了刻意和無情的極端。
我覺得我要改變自己待人處事的模式,不要刻意主動地表達熱情,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但滴水之恩,必涌泉相報。
這樣對待外緣,從趨炎附勢地攀緣到隨遇而安地友好,應該會讓我少點執著和痛苦。
請微笑吧,為別人著想,但也要聽聽心里的想法。
不是附和迎合別人,而是發自內心的關心,與情感的表達。
別問別人愛你嗎?要問你愛他們嗎?你如果愛他們,就已經足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