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像李佑搞的這么大威力的火藥,李景隆平生是第一次看到,像這么厚的石板,用鐵錘砸,最多也就留個印跡在上面,比一般的城門結實多了。如果用攻城車撞,沒有一、兩個時辰,肯定撞不開,但用李佑的火藥,一分鐘不到就干完了。
李佑看著已經瞠目結舌的李景隆,正準備回答,聽到旁邊傳來聲音,扭頭看去,隱隱約約間看到一個人步履蹣跚地向自己走來,定睛仔細一看,原來是李桑。
“你個慫貨……”李佑看著李桑軟趴趴的樣子,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
李桑覺得自己很冤,他跟李佑試驗過兩次火藥,對“爆竹”的威力已經有心理準備,但他萬萬沒想到李佑這個老六,居然把火藥量加了好幾倍,改成了超級大炸逼,超級版也就算了,居然一下用了三個!
別的不說,爆炸產生的響聲,就把李桑震得腦瓜子嗡嗡的,血氣翻涌,三魂七魄都出竅了。
兩刻鐘后,李佑和李景隆坐在中軍大帳中,李景隆瞪著眼,看著李佑,思索了半天,開口問道,“這火藥真是那人教你做的?”
李佑點了點頭。
“他教你一下,你就能做出來?”李景隆顯然有些不信,兵部做火藥的人車載斗量,也沒見哪個人能做出
“吾乃麒麟才子,天下學問總共一石,吾一人獨占九斗九,區區火藥,小道而已……”李佑抬頭45度角仰望天空,做出一副高深莫測的表情。
這天沒法聊了!
聽了自己兒子不要臉的回答,李景隆很是無語,不知道該如何接話了。
“國公爺,這場仗您準備打到什么程度?”李佑看李景隆不說話,開口問道。
“自然是拿下北平城,抓住燕王,送至京城,由皇帝發落……”李景隆不假思索地說道。
“據我所知,燕王乃是沙場名將,智計過人,而國公爺雖有帶兵打仗的經驗,但用兵不如燕王老練,臨場發揮不如燕王機變,估計在燕王眼里,國公爺就是一個紙上談兵的趙括而已……”現在展示了實力,李佑開始嘚瑟起來,說道,“以國公爺的手段,您有幾成把握戰勝燕王?”
本來,李佑以為李景隆真如后世網上說的那樣,是個不知兵、不懂兵的花架子。
在來的路上,李佑以聊天的方式,從翡翠嘴里套話,套出了好多內幕消息。
李文忠病逝兩年后,洪武十九年李景隆繼爵曹國公,擔任了左軍都督府左都督,負責浙江、遼東、山東等地軍隊管理。
之后十多年,為了培養李景隆,朱元璋讓他跟隨藍玉、宋晟、朱棣等人數次參與北伐,也讓他指揮過幾次萬人級別的平叛,除此之外,李景隆還在湖廣、陜西、河南等地多次練兵.
雖說功績不顯,但絕不能說李景隆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人,否則朱元璋不可能任命李景隆為太子太傅。
沒有點真本事,朱允炆也不敢用他。
“混賬,哪有這樣說長輩的……”被兒子毫不客氣地指責,李景隆頓時面沉如水。
“國公爺,要學會養氣,養氣!”看到李景隆盛怒的樣子,生怕李景隆暴起傷人,李佑趕緊認慫,開始轉換話題,“咱們先不說作戰經驗、臨陣指揮,假設國公爺拿下了燕王,接下去國公爺準備怎么辦?”
李佑這樣問,是想求證一個疑惑,后世,他曾經看過很多分析李景隆失敗原因的文章,說李景隆失敗的原因,是因為李景隆不想承擔殺朱棣的罪名。
據說,朱允炆行捧轂推輪之禮時,莫名其妙地跟李景隆說了一句“勿使朕負殺叔父名”。
勿使負殺叔父名,表明上的意思是不要讓我擔負殺叔父的惡名。
于是,在鄭村壩之戰和白溝河之戰中,本有數次機會直接殺死朱棣的李景隆,下令士兵活捉燕王。
有了這個緊箍咒,士兵們就畏手畏腳,不敢跟燕王拼死硬戰,燕王看出李景隆的意圖,變得有恃無恐,親自帶兵在戰陣上橫沖直撞,抓住了戰機逆風翻盤,導致李景隆兵敗。
至于李景隆是真不想殺朱棣、還是不敢殺朱棣,就只有李景隆本人知道了。
“自然是將其打入牢籠,押解回京,聽憑陛下處置……”李景隆不假思索地重復了一遍。
見李景隆根本不假思索地回答,李佑明白了,李景隆壓根就沒打算殺朱棣。
“如果國公爺與燕王在戰場上狹路相逢,是留,還是殺?”想了想,李佑瞇著眼睛,直直的盯著李景隆看,似乎想要看出花來。
“這……”李景隆被兒子這么一問,頓時有些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戰場上廝殺,刀槍無眼,受傷流血在所難免,生死也是見慣了,畢竟大家各為其主,肯定都會下死手,誰也不能保證什么。但在戰場上殺死燕王這事,李景隆還真沒考慮。
在李景隆眼中,朱棣乃是叛軍主將,主要工作是需要負責指揮、下達命令就可以了,根本不需要上陣殺敵、親自拼殺。
如果真輪到朱棣上陣殺敵了,那就說明叛軍已經是窮途末路了,那么隨便派一波人就能拿下朱棣,送回京城就是了。
李佑這么問是看電視看多了,認為打仗就是主將帶著一群人,跟人刀槍互砍。但真實的戰爭,從來都不是這樣,否則也不會有戰陣這個詞的出現。
一場大戰,少則投入幾千人,多則投入十幾萬人,如果都靠猛打猛沖,沒有戰陣和指揮,現場都分不清敵我了,怎么打仗?
看到李景隆面露難色,李佑以為是自己問到了點子上,認為李景隆心中有什么顧慮,于是開口問道,“看國公爺猶豫不決,是不是皇帝私下里跟您交代了什么?”
“你這話什么意思?”聽李佑這么問,李景隆愣了一下,說道,“京城是不是有什么風言風語?”
“沒有,沒有!我只是好奇而已……”李佑趕緊搖了搖頭,一臉無辜地說道,“皇帝將幾十萬大軍交給國公爺,肯定對國公爺信任有加、寄予厚望。當然也肯定會安排國公爺做一些皇帝想做,而又不能宣之于口的事情,私下里跟國公爺囑托一番……”
說到這里,李佑給了李景隆一個你懂的眼神。
新書起航,求收藏,求推薦票支持!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