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塵往事
- 逆賊之大明戰神
- 瘋人院的橘貓
- 2092字
- 2023-06-22 08:34:21
“那兩個陌生人的身份可曾查過?”朱允炆聽了夏煜的話,思索了一下,開口問道。
“路引上寫得是從中都鳳陽而來的商人,微臣已經派了人去了鳳陽調查,但還未有回復!”夏煜說道,“不過兩人出南京城時,帶了六馬車的玻璃,想來應該是生意上的事!”
聽完夏煜的話,朱允炆皺了皺眉頭,說道,“夏愛卿,朕想問你的是,你覺得曹國公與燕王之間,有沒有不可告人的秘密?”
“呃……”聽了朱允炆的提問后,夏煜一時回答不上來。
建文元年,燕王朱棣起兵靖難,建文帝下旨長興侯耿炳文率軍平叛,結果被朱棣打敗;后來,建文帝行捧轂推輪之禮,拜曹國公李景隆為平虜大將軍,率領大軍五十萬北上平叛。
曹國公李景隆攜帶其子李佑,化名程武,自號“麒麟才子,江左程郎”,隨軍出行。行軍途中,李景隆下令李佑以密法操練新軍萬人。
兩個月后,曹國公李景隆以新軍為骨干,憑借火藥之威,兵不血刃地拿下北平城,活捉燕王朱棣家小十余口及麾下將領。
彼時,燕王劫持了寧王朱權,將寧王手下的“帶甲之士八萬,革車六千”收入囊中,并從草原借兵數萬,氣勢洶洶地殺回關內。
為防止燕王大軍涂炭生靈,曹國公李景隆與燕王私下達成協議,李景隆釋放燕王一家老小及部屬將領,燕王帶兵撤回關外。
之后,京城中流傳一個消息,李景隆準備與朱棣聯合,共同推翻建文帝,朝臣紛紛上書詆毀曹國公李景隆,說李景隆私自帶兒子出京,肯定心懷鬼胎云云。
眾口鑠金,積毀銷骨,建文帝被朝臣的上書給嚇怕了,連下六道詔令,將李景隆和李佑召回京城,將五十萬大軍交給了越嶲侯俞通淵。
李景隆回京之后,上表自辨,建文帝將其上表束之高閣,毫無重新啟用李景隆的心思。
之后,忿忿不平的曹國公李景隆稱病不出,開始醉心商賈之道,與南京城的眾多勛貴合作,興辦了許多商號,賺得盆滿缽滿,成為南京、乃至整個大明最富的人,沒有之一。
越嶲侯俞通淵不識戰陣、不懂兵法,接手五十萬大軍之后,便尋找機會與朱棣決戰,結果被朱棣擊敗,五十萬大軍被朱棣殺得片甲不留。
朱棣乘勢重新占領北平,與朝廷進入戰略相持階段,朝廷數次派兵圍剿靖難大軍,結果都被朱棣一一化解。
到去年底為止,朝廷消耗了近百萬兵力,都拿朱棣沒有辦法,朱允炆只能將南京城附近的京衛三十余萬人,盡數交給了駙馬梅殷,陳兵江淮一線,做出防御姿勢,并派人前往北平城與燕王朱棣展開和談。
豈料,右軍都督府都督徐增壽將京城空虛的消息告訴了朱棣,在智囊姚廣孝的建議下,朱棣帶領十萬大軍(至于為何朱棣只帶五萬人渡江,是因為途中歷經多次戰斗,傷亡了一部分人手,他還留了三萬人布防在江淮一線,防止梅殷回援南京),放棄了攻城戰,采取長驅直入的方式,氣勢洶洶地殺向了南京城。
在此期間,朱允炆數次召李景隆問策,李景隆都以未親臨前線,無法給出建議為由,拒絕幫朱允炆出謀劃策,這讓朱允炆感到非常不爽。
朱允炆認為李景隆這是對自己有怨懟之心,亦或者是身在曹營心在漢之舉,所以下令曹國公李景隆在家讀書。
而李景隆接到旨意后,天天呆在曹國公府中讀書寫字,閑著沒事就帶著一群人工匠搞各種稀奇古怪的發明創造,偶爾呼朋喚友,泛舟秦淮。
錦衣衛派了人手監視李景隆行蹤,但曹國公的護衛體系如銅墻鐵壁一般,錦衣衛根本無法探聽到機密的事情。
現在建文帝讓夏煜回答李景隆和燕王是否有勾結,夏煜還真沒辦法給建文帝一個準確的答復。
建文帝之所以有此問,是因為方孝孺建議建文帝,重新啟用曹國公李景隆,統率南京城內二十萬京衛,防御朱棣的進攻。
這二十萬士兵,是朱允炆最后的憑持,一旦李景隆心生異念,那么朱允炆的帝位肯定不保,身死族滅也未可知。
所以,朱允炆必須慎之又慎。
“陛下,這兩年多來,錦衣衛未曾發現曹國公與燕王之間有任何接觸!”想了想,夏煜開口說道,“只不過曹國公之子李佑,與右軍都督府都督徐增壽之子徐景昌關系莫逆,整日廝混在一起,而徐增壽與燕王暗通款曲……”
說到這里,夏煜停了下來,看了看建文帝。
“什么?徐增壽竟然與燕王之間有往來?朕待徐家不薄,徐增壽有何不滿?居然敢跟燕王眉來眼去?”朱允炆聽了夏煜的話,頓時肺都要氣炸了,厲聲說道,“這事為何以前沒聽你說過?”
夏煜看朱允炆臉色不善,趕緊說道,“啟稟陛下,徐增壽勾結燕王之事,也是錦衣衛最近才拿到確鑿證據,前幾日他派心腹出城去了江北,進了燕王的大營。回程之時,被錦衣衛逮了個正著,經過審訊后,才得知了其中過程!微臣前日已經寫了奏折,遞進了宮中……”
聽夏煜這么一說,朱允炆臉色稍微和緩了一些,這些日子,朱允炆整日就是見不同的臣子,跟臣子們問計問策,根本沒有心思看奏折。
思索了一會兒,朱允炆開口說道,“你的意思是曹國公可能通過徐增壽與燕王達成某種交易?而李佑和徐景昌就幫兩人傳遞消息?”
“臣以為此時此刻,任何可能性都不能忽略……”夏煜點了點頭,說道,“這幾年曹國公從不就平虜之事發表見解,其心跡應該是偏向燕王!”
朱允炆聽了夏煜的話,頓時心如死灰。
當夜,朱允炆召右軍都督府都督徐增壽入宮,當面質問徐增壽是否勾結燕王朱棣,徐增壽閉口不答;朱允炆又問徐增壽是否聯合李景隆,準備投靠朱棣,徐增壽還是閉口不答。
氣急敗壞的朱允炆,拔出身邊的寶劍將徐增壽砍死,成為建文一朝唯一死在皇帝手里的人。
新書起航,求收藏,求推薦票支持!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