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耿炳文帶兵出征,平安作為參將去了,平安跟朱棣一起行軍打仗多年,知道朱棣是一個劍走偏鋒的人,多次建議耿炳文主動出擊,結果沒派上用場,耿炳文置若罔聞。
后來,朱棣行動如風,兵臨真定城下,而一向求穩的耿炳文,不肯出城應戰,反而讓徐凱帶兵回援真定府,結果被朱棣投機,平安帶兵奮勇作戰,也沒止住大軍敗局。
所謂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平安對耿炳文這種畏首畏尾的做法,很是瞧不上,但耿炳文是主將,他一個參將根本沒有辦法。
“不如讓平將軍做平虜大軍的先鋒,愛卿以為如何?”聽了齊泰的建議,朱允炆想了想,說道。
“陛下英明!”見朱允炆接受了自己的建議,齊泰臉色露出喜色。
“愛卿還有其他建議嗎?”朱允炆又問道。
“陛下,谷王、寧王、遼王的藩地與燕王接壤,為防止三王與燕王結成同盟,沆瀣一氣,臣建議召三王入京!”齊泰趕緊說道,“尤其是寧王、遼王!”
前面說過,朱元璋怕藩王造反,給藩王的兵力設置了上限,每個藩王只允許擁有三個軍衛的兵力。
這個規矩,是針對關內的藩王,也就是長城以內的諸王,比如駐守北平的燕王,駐守開封的周王,駐守宣府的谷王,這些王爺每人只有三護衛可以調用。
但關外的王爺,不受此限制。
洪武十九年,朱元璋下令郢國公馮勝率兵20萬,討伐盤踞在松花江以北的蒙元丞相、開元王納哈出。
為了保證后勤補給,馮勝命人在關外修建了寬河、會州、富峪、大寧四座城,用來駐軍和運送糧草。
之后,馮勝帶領藍玉、傅友德等人,率兵從通州出發,一路打到金山,擊敗了納哈出后,又派人勸降,最后,納哈出迫于明軍大軍壓境,步步緊逼,只得被迫投降。
這一戰,也是李景隆繼爵之后的首秀,他作為參將隨軍出征,混了點資歷。
此戰,明軍俘獲北元官兵四萬余人和所部百姓二十余萬人,馮勝將降兵和部族百姓安置在大寧四城。
次年,捕魚海之戰,大明又俘獲北元官兵、百姓十余萬人,也安置在大寧四城中。
為了穩定關外形勢,朝廷派出官員進入四城,管理這些官兵和百姓。
遼東地區從此成為大明的勢力范圍。
洪武二十四年,這些歸降大明的蒙古人相繼叛明,朝廷派兵進行了鎮壓。朱元璋為了震懾北地,便分封了寧王、遼王、沈王(未就藩)、韓王(未就藩)四位塞王。
寧王和遼王就藩后,為了讓兩人快速站穩腳跟,震懾住那些有異心的蒙元余孽,朱元璋放開了對兩人軍權的限制:除了藩王三護衛外,寧王、遼王可以籠絡關外的羈縻衛所。
羈縻中的“羈“,就是用軍事和政治的壓力,加以控制;而“縻“的意思就是以經濟和物質利益給以撫慰。
羈縻連起來的意思就是朝廷用軍事實力給予對方壓力,讓對方承認朝廷的合法性,其他方面都是地方自決,中央政府會給予一定的經濟利益,可以理解為區域自治。
羈縻的主要原則是“附則受而不逆,叛則棄而不追”,至于是叛還是附,隨對方的便。
但在皇帝眼里,羈縻也是一種非常好的統治方式,可以用經濟手段控制邊疆地區的勢力,相比天天派軍打仗,合算多了。
朱元璋將蒙元打回漠北后,蒙元殘余勢力就分成了若干小勢力,大家誰也不服誰,誰也不想成為別人的附庸,都想當老大。
于是蒙古、遼東、松花江等地就出現幾十股不同的勢力,各自為政。
朱元璋便利用這些勢力之間的矛盾,舉起經濟大棒,在關外推行羈縻政策,聽話了給點布匹、給點鹽;不聽話了派人去打,打服為止。
而這些勢力也發現了羈縻的好處,無非就是低頭認個老大而已,自己就能拿到糧食、布匹、醫藥、茶葉等生活必備物資。如果自己再獻上一點土特產,朝廷便會十倍返還,這種便宜不占白不占。
當朝廷不給糧食、布匹、醫藥、茶葉,立馬翻臉,自立為王,轉身攻擊邊境的城鎮,俗稱打草谷,因此時降時附,成了羈縻地區的常態。
朱元璋放開了對寧王和遼王的軍權限制,目的有二,一是希望兩人能籠絡更多的羈縻衛,穩定邊疆;二是隨時可以對付有異心的羈縻對象。
有了朱元璋的首肯,寧王朱權開始了長袖善舞,他用層出不窮的手段籠絡周邊羈縻衛所的首領,用了幾年時間,愣是拉攏了幾十個羈縻衛所為他所用,號稱“帶甲之士八萬,革車六千”,成為諸王中實力最厲害的一個,沒有之一!
在寧王面前,朱棣那點兵力就是渣渣。
齊泰之所以給朱允炆這個建議,就是怕朱允炆強力削藩,這幾個王爺心里有想法,跟朱棣一起聯合起來,再現漢朝的七王之亂和晉朝的八王之亂,那就完犢子了。
朱允炆聽了齊泰的話后,點了點頭,立即命人起草詔書,召谷王朱穗、遼王朱植、寧王朱權回京議政;命平安為平虜大軍前鋒。
不一會兒,幾匹快馬從儀鳳門飛馳而出,上了船,往江北而去。
曹國公府,李桑讓府里的家丁們抬著六個麻袋,進了李佑的小院。
一進門,就看到坐在太師椅上的李佑正在雙腳蹬碾輪,碾槽里全是黑乎乎的粉末。
“哎喲,我的少爺誒,您怎么能干這種粗活?您身子金貴,可不行做這些粗活、重活!”李桑急匆匆地上前兩步,蹲下來將李佑的腳給抬了起來,說道,“這要是讓夫人和太夫人知道了,還不得責怪我們這些下人,您歇著,我來碾……”
李桑的一通彩虹屁,拍得李佑一臉黑線!
在一旁用舂筒在舂東西的翡翠和白玉兩人,非常贊成李桑的話,以李佑的身份做這些事,有辱他曹國公府嫡子的身份。
翡翠和白玉勸了,沒用,李佑堅持要自己干。
新書起航,求收藏,求推薦票支持!求追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