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靜靜翻動著報告書,第一頁第一條就寫的是,收購小說版權的事情。
“你讓我找的那些網絡小說版權都十分的便宜。
通常一部長篇小說幾十萬就能買下來。
更多的則是十幾萬能夠買好幾部。
這幾天我去那些經營網絡小說公司買了不少。
為了經營這些小說,按你的想法開了一家公司。”
林州看著報告上的一條條數據十分的滿意。
看著很多出名的小說被自己以及便宜的價格便能買下,想起后世這些小說IP被搶時的價值,林州就感覺無數的小錢錢正排隊朝他招手。
旁邊介紹的工作的顧宏看到林州滿意的笑容,緊接著說道。
“但老板你讓我找一個叫劉慈心寫的《三體》出了些小意外””
林州有些驚訝,他當然知道《三體》代表了什么。
這可是國內唯一獲得雨果獎的科幻小說作品,也是大劉的巔峰。
林州早就瞄上了《三體》,收購小樹版權的想法就是想到《三體》在后面賣出天價版權的事情。
林州還等著有機會試試,電影工業成熟后自己能否把《三體》拍攝出來?可這第一步就不會夭折了吧?
于是有些緊張問一下顧宏。
“出現什么問題,不會沒有買下來吧?”
看著林州緊張的樣子,顧宏知道林州會錯了意,馬上解釋道。
“這倒沒有,版權已經被我買下來了。”
聽到買下后,林州松了一口氣。
“買下來就好,你這大喘氣差點嚇我一跳。”
顧宏尷尬的笑了笑緊接著介紹出現問題的原因。
其實這是顧宏去買劉慈欣的《三體》十分的兇險。
因為在他買之前就有一對夫妻想要出錢購買。
出的價錢說來是一個很不可思議,十萬塊。
在后世的人看來,《三體》和10萬這個數字怎么都綁定不到一起。
可事實就是這樣,在前世就是這對夫妻以10萬的價格把《三體》拿到手。
其實也不能怪劉慈欣沒眼光,10萬塊就把《三體》給賣了。
他自己其實都不知道這部作品在后面能夠去取得那么高的成就。
可世界終究不同這一世,有了林州這個變數。
顧宏找到大劉要買《三體》版權的時。
那兩夫妻已經到了最后簽合同的這一步。
也就在這時,顧宏趕到打斷了這場交易。
林州其實出的價錢也不算太高只有20萬。
但林州多加了一條,作品作者有百分之三的收益。
也就是說這部作品不管以后獲得多少收益。
作者都能享受百分之三的提成,劉慈欣又不傻。
看到林州給出的這個條件直接把《三體》賣給了林州。
更有意思的是劉慈欣看到顧宏開出的條件還有意把他的其他的作品出售。
顧宏又多加了10萬買下了大劉別的短篇小說。
像什么,《流浪地球》,《球形閃電》,《鄉村教師》......等等。
《流浪地球》就不用說了,這是中國第一部硬科幻電影。
《鄉村教師》其實在后世也改編成了電影。
而導演林州也十分的熟悉就是,寧浩。
而這部電影的名字是《瘋狂外星人》。
至于《球形閃電》,雖然在后世沒有改成電影,但也很受讀者的喜歡。
而像這樣的作品,大劉其實有很多,林州只能說大劉牛逼,硬生生的把華夏的科幻提到了世界一流的程度。
對于這次的購買給作個總結,就是林州只花了30萬便買下了《三體》外加劉慈欣其他知名的作品。
這件事雙方都很滿意林州拿下了劉慈欣的作品。
而劉慈欣掙到了錢,也把自己的作品賣出了一個好價錢,以后還能拿分紅。
而這其中最不滿意的就是差點就能拿下《三體》版權的那對夫妻。
已經到了簽合同的這一步,卻被人截胡換誰也不會多高興。
其實,這對夫妻買下《三體》真正的原因是想改編成電影。
而夫妻中的男人就是想要當電影的導演。
當得知電影的版權被截胡后,那個男人還找到顧宏問買《三體》版權的目的?
當得知顧宏買下《三體》是想要改編成電影時,那個男人升起希望,還想向顧宏推薦自己導演。
而顧宏這是被他的自信整的有些懵。
你是有多大的自信,會有人把這么大的一個項目交給一個沒代表作的導演。
就算林州不打算拍,也會交給有知名度,作品加身的導演。
于是顧宏把林州的名字搬了上來。
男人聽到林州的名字后,就知道自己完全沒有了希望。
林州是誰他還是認識的,去年在柏林得獎的導演。
而且在圈內還知道林州已經拉到投資,正在拍攝自己的第一部科幻電影。
林州聽完顧宏說的那個男人的事情,有些想笑。
對于這對夫妻的事情,林州在前世有過印象。
前世沒有林州的搗亂,兩人以10萬塊買下了《三體》的版權。
那個男人是真想要把《三體》拍成電影不假,拿到版權后,便開始到處拉投資。
拉到投資后搞了幾年都沒成功,最后計劃流產。
雖然沒把《三體》拍攝成功。但他轉手把版權一賣,賺了個盆滿缽滿。
而林州買下《三體》也沒想過現在就拍攝,可能近幾年都不會。
至于原因,則是華夏現在根本無法適應《三體》這種電影。
《三體》不像《月球》只要找到合適的拍攝地,加一些簡單的特效,就能拍攝。
《三體》中的三體游戲,人列計算機,大量太空飛船,水滴打擊,二相伯等等,都不是現如今華夏的特效技術能夠達到的。
而且現在華夏的電影工業化還不夠完善。
拍攝這樣大的一個電影,是需要多數技術工種的配合才能拍攝。
如果沒有強大的電影工業化完備體系,那拍攝將會拖得很長。
而電影又是一個極需要時效性的東西,如果被拖長的話到時上映后不管是特效還是技術方面都將會落伍。
假設就算技術足夠,工業化完善。
華夏的票倉沒到后世《流浪地球》那個時代的水平林州也不敢拍攝。
去年華夏總共票倉才20億,就算拍出來,林州都怕去年全國電影票房加一起來都回不了《三體》的本。
電影終究是一件商品,現在拍出來注定是會賠錢。
顧宏說完買《三體》發生的事情后又有些遺憾,他其實有一個工作并沒有完成。
林州讓他去買版權時給他交代過,看看能否把劉慈欣帶到京城。
劉慈欣來到京城后,公司會為他開出一個不低的工資。
為以后改編他的電影做編劇。
大劉聽后拒絕了,說自己待在這個縣城里很舒服。
聽到顧宏說的這件事后,林州雖然有些遺憾,又覺得沒什么。
其實,劉慈欣待在小縣城里,做他的電工更好。
你看自從劉慈欣的電廠倒閉后。
作品指數肉眼可見的下降。
所以說,劉慈欣還是待在電廠摸魚時寫作才是最合適的。
至于改編,劉慈欣就是個寫小說,他懂什么《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