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霸說:清北學霸高分學習法·初中道德與法治
- 聞道清北
- 3499字
- 2023-07-13 15:57:40
實踐出真知,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李文凱
高考總分:665 文綜:259
畢業于河南省項城市第一高級中學
2017年考入北京大學國際關系學院
內容導讀
理論與實際并不是割裂開來的,而是緊密相連的。每門課程都是從一個角度來觀察我們所處的現實世界,每門課程所對應的理論都是從不同角度來反映這個現實世界,這些理論都會最終應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因此,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既能讓我們更好地認識所學的理論,又能讓我們更加靈活地把所學的理論應用到現實中。
認識課程,了解理論的特點
每門課程都有其獨特的理論體系,初中政治也不例外,本文的主題是“實踐出真知,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知道什么是理論,我們課本中的哪些內容是理論。
為此,大家應明確“理論”具有的特點。理論是指概念和原理形成的體系,是系統化的理論知識,具有歸納性、抽象性、適用性的特點。
歸納性。我們在課程中所接觸到的理論都是比較簡明扼要的,具有很強的總括性。因為這些理論都是從無數的實踐中歸納出來的,比如數學中的“三角形內角和為180度”、物理中的“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等理論。它們在表述上都十分簡潔,具有很強的總括性,這也就引出了理論的下一個特點——抽象性。
抽象性。我們在課程中所接觸到的理論都是經過處理的,來源于實際但又高于實際。抽象,即難以理解,尤其是像“道德與法治”(初中政治教材)這種屬于社會科學的學科,其立足于政治哲學,從理論上來講,本身就很晦澀。因此,我們需要正確認識理論,并在學習的過程中用理論聯系實際,在實踐過程中正確理解理論。
適用性。適用性與理論的抽象性相聯系。因為理論是從眾多實踐過程中總結出的精華,這些實踐涵蓋了與該理論相關聯的各種情況,因此,理論在現實中也是普遍適用的。當然,這種適用性并不是無限的,而是有一定范圍的,比如我們所提到的“依法治國”,這一概念在我國是適用的,而在其他國家針對相同的情況可能又有不同的理論。
理論與實際的關系
理論與實際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呢?根據上文的介紹,我們知道了所學習的理論具有歸納性、抽象性、適用性的特點,那么與理論相對,我們在平時經常提到的實際,指的是我們身邊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事情,其具有豐富性、具體性、獨特性的特點。豐富性指我們所說的實際包含各種各樣的情況;這就進一步引出了具體性,即現實中的各種情況都是具體的,是在具體時間、具體地點、具體條件下發生的,不是抽象的;這又進一步闡明了實際具有獨特性,即發生在每個人身邊的事情都是多種多樣的,有其自身的特點。了解了理論與實際各自所具備的特點之后,我們就要思考理論與實際之間究竟有什么關系。
首先,理論來源于實際,但又高于實際,理論是對實際的抽象與歸納。理論并不是憑空產生的,在現實生活中,為了讓理論更好地指導我們的生活,我們需要去研究存在于我們身邊的實際,研究并總結出規律。
其次,理論能指導實踐,我們總結理論的目的就是指導實踐。理論來源于實際、高于實際,最后又要回歸于實際。比如人們通過各種方法證明了“光在同種均勻介質中沿直線傳播”這個理論,但他們并沒有到此為止,而是利用這個理論發明了激光測距等技術以更好地服務于實際。
理論聯系實際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課程嚴格貫徹落實黨中央制定的“立德樹人”教育理念,是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重要平臺。這門課程設立的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因此,這也決定了我們的道德與法治課程并不是純粹的文化知識類課程,它不但要求學生掌握課本中的知識,而且需要學生將課本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行動。如果學生只是單純地學習課本知識而不聯系實際,是不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本知識并將其付諸實踐的。因此,在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學習中,學生要用理論聯系實際,一方面是為了更好地掌握理論,另一方面是為了將理論付諸實踐。
如何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
相信家長和老師一定不止一次對大家說過,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用“理論聯系實際”。這句話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卻并不容易,需要一定的技巧。將“理論聯系實際”變成自己的習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認為,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形成良好的態度
只有形成良好的態度,我們才能慢慢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理論與實際之間的關系在前文已介紹過了:理論來源于實際又高于實際,理論是對實際的歸納,同時理論又要回歸實際。我們平時所學的理論都是前人從多種實際情況中總結出來的規律,這無疑為我們認識這些規律節省了許多時間,但是僅僅從理論入手,而不去結合實際,是不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理論的。我記得在上中學的時候,有一段時間我認為政治這種課程只要背了理論就行,沒有必要花時間去做“理論聯系實際”的事,但是,當我真正開始背的時候,我發現背誦這些“干巴巴”的理論是十分枯燥的。為了背誦而背誦,無異于囫圇吞棗,到了考試的時候,你會發現考試并不是讓你默寫那些理論,而是考查你對理論的理解。但是我當時在學習的過程中只顧著背理論而沒有聯系實際,因此考試時只能愁得抓耳撓腮,也不管有關無關,把自己背的理論都寫上去,結果很清楚,我的成績很不理想。之后我端正了態度,不再把學習過程中的“理論聯系實際”當作負擔,而是積極地用理論結合實際,這時候我發現學習起來比之前輕松多了。因此,要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就必須形成正確的態度,把“理論聯系實際”當作學習必經的環節而不是負擔。
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我們要形成問題意識,帶著問題去思考。形成正確的態度只是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習慣的第一步,能做到理論聯系實際,意味著需要主動學習,意味著需要進行獨立思考。這對于增強思維能力是很有幫助的,主動學習的關鍵就是思考,就是要快人一步。我之前學習政治經常會快于老師講授的進度,提前預習。因為老師還沒有講這些內容,所以在預習過程中產生的想法都是自己的。當然,我們在預習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一些困難和一些問題,所以我們要形成問題意識,積極記錄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并努力去解決,這正是鍛煉我們“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好機會。為了理解這些問題,我們會積極地查資料,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將這些晦澀難懂的理論具象化,這對我們理解這些理論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樣,也為我們下一步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參考。如果我們不去主動學習,而是被動地接受老師講授的知識,我們會付出更大的代價,而且對這些被動接受的理論的理解會比較僵化且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這對于考試、真正運用這些理論是不利的。所以,要想養成在學習中“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就要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勤于思考,并善于發現問題,帶著問題去思考。
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
上文講到了形成良好的態度、養成主動學習的習慣,下面我就講一點兒具體的——“理論聯系實際”的過程,即由實際到理論,再由理論到實際,由淺入深、由深入淺的過程。
首先是由淺入深,“由淺入深”指的是我們通過身邊的實際情況幫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因為理論來源于實際。比如“依法治國”,要想理解這個概念,我們可以思考:如果生活中沒有法律會怎么樣?如果沒有法律,一些人做壞事就得不到懲罰,我們的權利受到侵害就得不到保護,我們的社會中沒有公平,這樣我們的生活就不會幸福;大家不是忙于勞動,而是忙于掠奪別人的勞動成果或者防止別人掠奪自己的勞動成果。考慮到這些內容,我們就更能理解“依法治國”的含義與重要性。所以,理論聯系實際,需要我們由淺入深,從實際入手,思考我們所學習的理論,這樣,我們才能夠更有效地理解所學的知識。
其次是由深入淺,經歷了“由淺入深”的過程,我們已經能夠很好地理解所學的理論,但理解了這些理論只能說明我們的學習完成了一半,我們不是為了學習理論而學習,而是為了用理論來指導實踐而學習,這也是考試題目的主要考查角度。比如在考試中,會給出一段材料,材料講述了你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故事,題目是:這時你應該怎么做?這種題目就是在考查大家“由深入淺”的能力,也就是對理論的運用能力。首先,分析材料,確定哪些合法權益受到了損害;其次,查找所學知識,圈定知識模塊,如“依法治國”,然后框定知識范圍,找到“依法維權的途徑”;最后,理清思路,運用學科術語答題。
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態度,主動學習,認清我們學習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目的,把所學的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養成“理論聯系實際”的習慣,由淺入深,從現實生活理解所學的理論;之后由深入淺,學以致用,用我們所學的理論解決現實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同時也要注意積累課外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為理解理論積累更多的生活素材。祝愿大家在理論與實際的交互中領略知識的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