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這夢你都敢做?
- 不準偷偷喜歡我
- 莫妮打
- 3273字
- 2023-06-14 11:36:43
小時候沈戍的個子總比同齡人高出一截兒,碰到的叔叔阿姨總同他說:“這孩子長得好,是個當警察的好苗子。”
因為父母的職業,沈戍很小的時候便被寄予厚望,他們希望他長大可以從軍報效祖國,這一點從他的名字里就能窺見。
他開始有記憶的年歲里,也一直默認著考軍校當兵的未來。
直到08年的那個夏天。
《北京歡迎你》成為大街小巷的單曲循環,電視上中央臺經久不息地轉播著比賽。
不論男女老少,但凡看見電視里出現的中國紅隊服和賽場上升起的紅旗心中都會涌起難以言喻的豪情和驕傲。
沈戍后來回憶起那一年,深深刻在腦子里的是窗外綠油油的樹葉,聒噪的蟬鳴,悶熱的風,以及那場浩浩蕩蕩的公路賽。
那是奧運史上距離最長的一次公路自行車賽,143位選手參賽,經過各種路況和地標,有的人中路被超,有的人選擇放棄。一直到夜幕將至只余六人沖線,以微末的差距決出名次。
他第一次知道原來自行車也可以這么酷,原來有這樣一種比賽可以在有限的時間里真實地觸摸到所謂的速度和風。
就是那天他十分鄭重地告訴父母,自己有想要做的事情了。
自行車運動一直屬于小眾項目,既沒有游泳籃球知名度高,也沒有乒乓球擁有眾多榮譽。那個時候,省隊國家隊自行車手在國內待遇和光環甚至還沒有車隊俱樂部的高。
這和父母對他的期待八桿子打不著兒。
施媛辦案這么長時間,看了太多家里教育出問題從而影響青少年人生的例子,于是在聽到沈戍如此嚴肅認真地講述這“異想天開”的夢想的時候,也沒有急著一棍子打死,只是拿“十二歲才能騎自行車”的法律規定來勸阻他的靈光一閃。
反正小孩子忘性都大,所謂夢想也都一年一換,這算不得稀奇。
直到沈戍過完十二歲生日的那天,他再次鄭重地告訴他們,自己想要當一個車手。
他用沉默不提的幾年證明自己的認真。
不是三分鐘熱度,是真的喜歡。
父母沒有再質疑,很快就送給了他第一輛自行車,基礎款的山地車。這輛車跟隨他很長時間,參加過很多少比賽,直到迎來狂竄個頭的青春期才被迫下崗。
之后山地車換成競賽用的公路車,他也去了體校訓練學習,一直到初三。再之后就是順利考上高中,為了學業從體校退出。
施媛說:我們不反對你當運動員,但我們需要你有一個保底的好學歷,這樣就算這條路走不通,有知識學識總不會被餓死。
沈戍沒有道理不答應,比起其他家長來,他們已經在自己的能力范圍里給予了最大的支持和自由了。
“我去練體育,目的不是為了體考,是為了維持體能訓練?!鄙蚴鶎Υ约簾釔鄣氖虑橐恢焙苷J真,“我是一個自行車手,以后要進專業隊伍的那種?!?
雖然現在還不是。
國慶之前,沈戍去了省隊的選拔,卻因為年齡遺憾落選。
原本去年憑沈戍的成績是可以去不錯的大學的,但他的志愿只填了一個華封大學。
現在除了各種車隊和省隊以外,只有華封大學擁有的校自行車隊不是社團制度,而是正兒八經的學校管理,還出過進國家隊的先例。每個熱愛體育項目的人,或多或少都做過進國家隊的夢。
如今國內的俱樂部車隊中間彎繞又太多,相比之下,還是華封更為靠譜保穩。
與其說復讀是什么幡然醒悟,倒不如說他是背水一戰。
考上了那自然會少走很多彎路,沒考上……沒考上他也不會放棄的。
*
鄭星瀝眉頭一直沒松懈,恕她俗氣,實在沒法兒跟沈戍的所作所為產生共鳴。
運動員,那是要淘過多少沙子才能篩出來的金粒子?。慷敲炊嘟鹆W永镉钟卸嗌倌軋猿窒聛聿堰@當成終身的事業真正地做出成績的?
時間、精力、金錢。除去這些投入以外還有超出常人千百倍的努力和堅持,而這一切只為了一個浮在半空中的夢想。
她并不認為這是個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在沈戍說這番自白之前,關于自行車運動在鄭星瀝腦海里浮現出最專業的畫面就是那些帶著頭盔,彎腰騎輛死飛,在馬路上橫沖直撞的人。
她遲疑著,還是說出了問題:“自行車比賽很多嗎?”
這是她唯一可以直觀判斷出這個項目有沒有前途的辦法。
“當然?!鄙蚴娝信d趣,連忙將椅子往她那里勾了勾,側著身子,隨手將她的空白草稿本拽過來,提筆落字,“自行車也是有很多種分類的,山地車,場地車,小輪車,還有我練的公路車?!?
“種類不同所需要的設備,訓練,也都有差別,比賽的側重點也不同。奧運會世運會全運會這種大賽事里自行車都是正兒八經的比賽項目就不用說了。每年各個國家都有環國、省、城賽事,比如我們的環中國,環青海,環西藏等等等,還有就是每年都舉行的各種競標賽和群眾賽?!?
“不過?!彼D了頓,“你知道每個職業公路車手最想去的比賽是什么嗎?”
鄭星瀝搖了搖頭。
“是環法。環法國自行車比賽?!鄙蚴曇衾锊刂鵁o限向往,“真的環法國一圈的,路程大概3500公里,持續21天,全世界最頂尖的車手都會在七月匯聚于此。只要有資格參加環法,能不能拿到名次都已經不重要了?!?
3500公里。有的人一生都未曾行進過這樣的路途,而這卻只是他們眼里一場比賽的距離。
沈戍話鋒一轉:“但是我們國家在這自行車方面起步比較晚,再說大一點,整個亞洲在這個項目上跟其他地區都還有很大的差距。這么多年來,還沒有我們國家的車隊被邀請去參加過環法。”
“國家隊也不行嗎?”
沈戍抬頭看她,“撲哧”笑出聲來,臉上神情卻沒有半分鄙夷:“嗐,環法本質上來說還是商業性質的比賽,針對的也是職業車隊,這和國家隊是兩碼事,一個是體制內,一個是體制外?!?
話說到這個份上,鄭星瀝當然能夠區分兩者誰才是體制內了,為自己問了個蠢問題而覺得不自在。不過面上還是一臉淡定地點點頭,假裝自己全部弄明白了,說:“哦,原來是這樣?!?
“在國內自行車方面的運動員還是很缺的,自行車的知名度也相對較小,所以練這個的遠沒有田徑之類的多。但是近幾年也是有長足進步的,比如里約運動會,我們國家就在場地自行車的女子團體賽里奪冠了。這是我們在自行車的國際賽事里拿到的第一枚金牌,第一枚!”
沈戍格外地激動,連帶著根本沒注意自己慷慨激昂發言時和鄭星瀝湊得有多近。
少年面龐干凈又英氣,寥寥幾句里透露出他對未來的無限熱愛和期待,“第一枚”被他咬得很重,如有千鈞。
鄭星瀝能瞧見他微紅的鼻尖和濕潤眼眸,那種從心底而生的自豪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榮耀,僅是提起就能讓他甘灑熱血。
她不了解體育競技,卻明白這世上所有事情最難的就是從無到有。
第一枚金牌意味著什么呢?
是無數個運動員的失敗,是數不清的擦肩而過,是跨越世紀的謀劃和準備,而這些遺憾和付出都在宣告冠軍來自中國的時候圓滿了。
體育競技的道路從未有過盡頭。而這,或許就是像沈戍這樣堅持熱愛的人一直追求著的夢想和意義。
只是這些對鄭星瀝來說,都太不切實際了。
小時候也有人覺得她腿長手長適合去當運動員,鄭喬生回了一句話讓她記憶至今——運動員,當不上才是正常的。
以前她不明白,還埋怨過鄭喬生思想古板,腦子里只有讀書這一條出路;長大后,她才悟出其中道理。
運動員并不等于學校里那些體育特長生。培養出一個運動員某種程度上比培養出個高考狀元更難。天賦,努力,還有第三要素的選擇,稍有不慎,耽誤的便是一生。
而體育競技又相當殘酷,別的不說,光電視新聞上那些有成績的國家隊隊員中,誰不是一身傷病卻又不得不透支著咬牙繼續的?
這條路,被萬眾矚目,可還是,太苦了。
沈戍往后挪了椅子,敲了敲玻璃櫥窗,指著最中間的照片說:“去年我們省中學運動會也正式加了自行車的項目。雖然第一屆報名參加的人不多,但是你知道這意味著什么嗎?”
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熱愛領域里發光發熱的人。提到自行車,沈戍總有說不完的話。
尤其鄭星瀝沒有嫌他啰嗦,反而還在認真端詳著自己鬼畫符一樣的講解圖。
沈戍心頭微熱,沒有什么比自己的喜歡得到了好好的尊重和對待,更讓人覺得幸福的事情了。
他好看的眸子像藏起了星星,明亮動人,聲線里滿是激動自豪:“這意味著自行車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關注,未來我們國家的自行車也會越來越厲害。”
鄭星瀝有滿肚子的不善。
她想刺他這些光靠他一個人是不可能實現的,也想說這番演講式的發言真的很虛。
她道聽途說過很多有此類夢想的人,到頭來悔不當初的居多。
可是沈戍太認真了,那種掩蓋不了的鋒芒和赤誠熱愛,讓她的喪氣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算了。她想。任何人的夢想都該得到尊重。
不管以后的沈戍會不會放棄虛幻的夢而后悔青春的蹉跎浪費,起碼眼前的沈戍,堅信一切值得。
鄭星瀝點點頭,鄭重地回復他:“嗯,一定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