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歷元年,在官家兩個皇嗣先后去世之時,三皇子趙曦出生了。
可惜,這位皇子和前面兩位皇子一樣,體弱多病,縱使后宮娘娘們一直百般呵護,在兩歲時還是面臨著生死大關,昏迷不醒,這情況和前兩位皇子一樣,翰林醫官束手無策,只能聽天由命。
這讓一向仁慈的官家也忍不住斥責了醫官,畢竟官家已經三十余歲了,如果一個子嗣都保不住,不光有喪子之痛,連身為皇帝的威嚴都會受到影響!
在沒有辦法可行的情況下,官家冊封三皇子趙曦為鄂王,希望能沖喜,而后坐在床邊,握著趙曦的手,希望自己的帝王之氣能夠給孩子幫助,渡過生死大關。
這一握就是一天一夜,就在官家心力交瘁之際,昏迷中的趙曦眼皮抖動了幾下,緩緩睜開了眼睛,嘴巴動了動,似乎想要說話,卻發不出聲。
一旁的官家欣喜萬分,急忙起身叫醫官來診脈,不想一個踉蹌,暈了過去。
一時間,殿中亂作一團,大呼小叫,醫官們圍在官家身邊,一個去看鄂王的都沒有,幸虧曹皇后也一直待在殿中,連忙出聲,制住了眾人的慌亂,而后將醫官分成兩波,一波照料官家,一波給趙曦診脈!
得天之幸,官家只是過于勞累,一整天沒怎么進食,加上一時激動才會暈了過去,而鄂王趙曦更是吉人自有天相,脈象已經穩定了下來,只要加以調養變能恢復如初。
只是,誰也不知道,原先的三皇子趙曦已薨,現在的趙曦是來自二十一世紀的一個普通職工,因為在假期跟風爬山時,一個失足,來到了這方世界。
剛來這個世界的趙曦,沒有了工作的勞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錦衣玉食,舒適得很,而且依靠他淺薄的歷史知識,知道原本接自己便宜老爹皇位的是他的養子,現在自己穿越過來,成為原本已薨的三皇子,皇位基本就在自己手中沒跑了,可謂是最穩皇二代。
但是舒適的日子沒有過多久,曾經的歷史知識變成現實,趙曦安心的日子便不見了。
先是各地天災,朝廷疲于賑災,財政不支,官家開了內藏庫才緩解財政壓力,雖渡過難關,但朝廷之積弊已見端倪。
為了掃除積弊,慶歷新政開始了,朝臣開始相互攻訐,趙曦看見便宜爹爹不時嘆氣,便知道新政推行之難。
慶歷新政的失敗趙曦是知道的,但怎么失敗的趙曦一無所知,所以趙曦只能眼睜睜看著慶歷新政的失敗。
而且在此期間,趙曦還聽到老爹抱怨要給大遼和西夏歲幣,直言乃大恥辱,變法成功后定要重振軍威,不僅要斷了歲幣,還要打過去讓大遼西夏給歲幣。
給歲幣這事,不僅便宜老爹感到恥辱,趙曦也感受到了恥辱,當初上歷史課的時候,便已經很是憤怒了,現在成為當事人,更是孰可忍孰不可忍。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趙曦才意識到,大宋不大,他需要“創造神話”,不能再安于享樂了。
但是,年僅兩歲的他無法插手政事,而且,大宋這段時間可謂是“人類群星閃耀”時,各種人才層出不窮,而趙曦也沒有自視過高,這些天才“土著”都改革失敗,他即便有后世的經驗,如果不按實際情況來的話,也無法成功。
后世便是如此,一大堆留洋回來的人,帶來了一堆先進的經驗,但還是沒有扎根本土,了解中國實際情況的人看的清楚,知道應該怎么做。
所以要想改變這個世界,需要先了解這個世界,融入這個世界。
知道這一點的趙曦開始學習,可一學習,趙曦便暗暗叫苦,君子六藝都要學習,趙曦偏科的厲害,更有幾藝基礎全無,只能從頭學起。
不過幸好,不知是原主的能力,還是穿越的福利,趙曦有過目不忘之能,所以學習起來也是比較快的,加上穿越者的緣故,有時說出一兩句驚人之語,教過趙曦的人都說他是天縱之才,是一個神童,這讓趙官家對他更為憐愛。
趙官家三十余歲,僅得此一子,對趙曦的愛重不必多言,而自從趙曦展現了驚人的學習能力之后,他也時常調教趙曦,而趙曦也利用自己年紀還小,時常去垂拱殿翻閱奏折,學習大臣和皇帝治理天下的經驗。
皇祐元年五月,儂智高上書依附,朝廷怕和交趾交惡置之不理。
趙曦看到這道奏折的時候,心里咯噔一下,儂智高,他的叛亂這在史書上也是記載的,趙曦記得他是因為平掉他是狄青有名的功績。
可是為什么會看到他歸附的消息?旁邊有廣西轉運使蕭固附送的奏折,趙曦打開一看,是蕭固對儂智高的看法和儂智高的生平。
儂智高,是交趾和大宋邊界的土人,其父為交趾所殺,與交趾有仇,在邊境統領了一些土人部落,豎旗反抗交趾,因為早先學習過大宋文化,對大宋心生向往,現在請求歸附大宋···
趙曦看完,合上奏折,呵呵一笑,什么心生向往,不過是想借大宋之勢以抗交趾,這一點朝野上下都知道,如果是以前,朝廷可能會答應,并借此插手交趾事務,但現在···
大宋自顧不暇,實在是沒有精力再和交趾開戰,所以就沒有理會儂智高。這樣的處理是沒有錯的,如果儂智高沒有反宋的話!(為什么說是反呢?因為交趾是中國的藩屬國。)
但趙曦知道儂智高一定會反,只是不知道什么時候反,可能就是這次拒絕他的歸附,儂智高氣急而反,廣南西路的百姓因此遭殃。
如果這次同意了儂智高歸附,是否能避免慘禍,可是怎么說服官家呢?而且交趾發兵又當如何應對呢?
趙曦帶著這些問題回到了寢殿,思索了數日,終于想出了一個可行之策!不但可以避免慘禍發生,趙曦還要借此機會,進入大宋朝堂。
第二天,趙曦便讓手下的太監懷忠拿著自己的腰牌,去民間尋幾只不同花色的小狗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