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開國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 崇禎二周目:什么叫大明第一勇士
- 龍騎士星光
- 3389字
- 2023-06-15 12:48:17
崇禎皇帝北上的時候,手里能直接掌控的軍隊只有他的三千天子家丁。
但是等到崇禎皇帝擊敗北汗南下的時候,崇禎皇帝的天子家丁數量直接膨脹到了一萬六千多人。
什么?多出來的一萬三千人在哪里來的?
自然崇禎皇帝從戰俘和蒙古各個部落里的投靠中間挑選出來的。
崇禎皇帝打敗了林丹汗,實際上在草原上的威望就夠了。
而崇禎皇帝的天子家丁的待遇一被傳播,各路蒙古勇士都跟瘋了一樣來投靠崇禎皇帝,都想來給崇禎皇帝當天子家丁。
要不是崇禎皇帝自己連關內的麻煩都沒有解決,崇禎皇帝就要在草原上直接登基成為蒙古大汗了。
但是很可惜,崇禎皇帝目前還是得先解決南方的問題。
畢竟在崇禎十年到崇禎十七年的大明劫,是吃飯的問題。
不管是漢人,還是蒙古人,都是要吃飯的。
沒飯吃,就只能造崇禎皇帝的反了。
吃飯問題就必須先解決,那么崇禎皇帝就無法在草原上投入太多的時間。
所以崇禎皇帝只能讓林丹汗繼續當蒙古大汗,和他簽訂一個大明------蒙古軍事同盟條約就可以了。
但是這些愿意投靠崇禎皇帝的蒙古人也不能虧待啊,在崇禎皇帝看來這些都是他的子民。
要不是崇禎皇帝的進軍速度過快,導致很多蒙古人都沒有大規模的反應過來,那么投靠崇禎皇帝的蒙古人數量至少也要翻個幾倍。
但是就這樣,一路上投靠崇禎皇帝的蒙古勇士數量依然超過了十萬。
要不是崇禎皇帝準備走強兵路線,現在崇禎皇帝就該有十萬蒙古大軍了。
而崇禎皇帝在這些人里面挑挑選選,選出了一萬三千多達到了戰兵標準的蒙古勇士,將他們收編成了天子家丁。
至于其他的蒙古勇士,就只能領點崇禎皇帝發的路費先回去了,等下次崇禎皇帝有時間的時候再來投奔崇禎皇帝吧。
而崇禎皇帝南下的時候,則發生了一點小插曲。
剛準備睡覺的時候,崇禎皇帝發現整個大地都在顫抖,有幾萬騎兵的馬隊正在靠近這里。
崇禎皇帝剛起來,他的貼身衛士張大彪直接闖進來準備喊醒崇禎皇帝。
“陛下,情況不對,有幾萬的馬隊正在靠近營地。”
“別慌,傳令備戰。”
好在崇禎皇帝是個睡覺都穿著盔甲的主,準備起戰斗來可以說非常快了,快速的和三千天子家丁們完成了集結和架炮。
不過新收的一萬三千天子家丁則還沒有完成訓練和改編,現在搞的一團混亂,很多人都是無甲狀態。
這就是古代夜襲的可怕之處,半夜偷襲,以有甲打無甲,自然是能取得極佳的戰損比。
所以崇禎皇帝的訓練科目里面,穿著盔甲,將武器放在很近的地方睡覺就是必修課。
幾萬馬隊已經在營地的西邊集結完畢,要不是看一隊騎兵已經集結了起來,他們估計都要發動攻擊了。
好在對面先是派出來一個使者,準備先來看看情況。
“陛下,那不是王二狗嗎?他不是跟著孫督師(孫傳庭)去西北招兵去了。”
張大彪眼尖,直接認出了派來的使者。
崇禎皇帝松了一口氣,但還是讓人把王二狗給帶過來。
“你不是跟著孫督師(孫傳庭)去西北招兵去了嗎,怎么在這里?”
“呀,陛下,您還活著呢?”王二狗吃了一驚,像是見了鬼一樣看著崇禎皇帝和這些同袍。
“朕當然好好的,到底怎么了?”
“陛下,是這樣的。您率軍北伐后,派出傳令兵去大同報捷,可是又遲遲不回來,很多人就以為您和英宗皇帝一樣被蒙古人給抓走了,那個派回去的傳令兵也是在假傳消息混淆視聽。
現在一群王爺和京城里面的大人物正在討論讓誰做皇帝呢。
孫督師說,士為知己者死,陛下應該生要見人,死要見尸,就帶著新招的五萬多天子家丁來草原準備救您了。”
“五萬多,朕不是只讓他招四萬多?”
“這,陛下,您是沒見到陜西人從軍有多熱情啊,聽說您招募天子家丁,各個都跟瘋了一樣來。其中能騎馬射箭中靶的有很多,加上陜西這幾年收成不好,天又旱,孫督師就把他們給全部招募了,說陛下多一個家丁,好過天下多一個反賊。”
朕多一個家丁,天下就少一個反賊?
好好好,孫傳庭居然這么有見識,看來崇禎皇帝寫的那些兵書他是給看進去了。
都懂得用招兵來減少反賊了!
雖然這是趙宋的招數,但是崇禎皇帝是只要華夏能復興,就不問路數的人。
管他黑貓白貓,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換句話說,崇禎皇帝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英主。
陳平盜嫂之人,蕭何不過一縣吏,韓信不過胯下一匹夫,但是就是這些人建立了大漢帝國。
劉邦那個老流氓能用,朕這么英明的一個皇帝就用不了?
只要是能幫著崇禎皇帝去一起構建華夏日不落帝國的,都是崇禎皇帝的統戰對象,土地,豪宅,漂亮老婆,銀子,爵位,名聲就都能有。
只要他有功,只要他想,除了老婆不能給,剩下的就沒有崇禎皇帝不能給的東西。
就是孩子,也是可以用來聯姻的!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生在皇家,就該有為華夏的天下犧牲的覺悟。
若是沒有這份覺悟,那么好,交出你享受的待遇。
只對自己講待遇不講奉獻,只對他人將奉獻不講待遇,這些人才是天下敗壞到現在的根源!
對付這些人,就千萬不能手軟。
不然,呵呵,上輩子又不是沒有上過煤山。
不過是上煤山而已,有何可懼?、
朕死都不怕,怎么會怕這些人?
就那些蠢驢,他們又幾個軍隊啊。
真逼急了崇禎,大不了就是重新開個國而已。
朕當不了大明的皇帝,那么朕就自建一個華夏日不落帝國嘛。
朕就是用武力來強行打下來一個天下,也能把一切牛鬼蛇神給全宰了。
開國一念起,頓覺天地寬。
“走,隨朕去見孫督師。”
說著,崇禎皇帝就帶著一眾天子家丁們來到了對面的軍陣,見到了孫傳庭。
孫傳庭一見崇禎皇帝居然平安無事,直接翻身下馬:“臣孫傳庭參見陛下,吾皇萬歲。”
“起來起來,孫先生不必多禮。朕之遇孫先生,猶如劉備之遇諸葛亮也。”環顧了一下這些從西北招募的天子家丁,崇禎皇帝又開始畫大餅。
“此間皆壯士,又不遠千里來護衛朕,可以說是人人有功,各個當賞。傳令,隨朕歸京師,人人賞銀一百兩,如果有功,可以額外加賞。”
啥玩意,這就當上了崇禎皇帝的功臣?
還要給額們賞銀一百兩?
這,這就是大大的明君啊。
一眾反賊,啊不,現在是大明忠臣,崇禎皇帝的天子家丁們都歡呼萬歲起來。
可不是嗎?李自成,張獻忠等等陜西好漢,聽說崇禎皇帝要招募天子家丁,于是紛紛來投靠。
他們也不知道他們去造反的行情能有那么好啊。
能給崇禎皇帝當上天子家丁,就很滿意了。
蘇秦就說的好:“使我有洛陽二頃田,安能佩六國相印?”
這話的意思是假使我蘇秦剛開始就有二頃良田,日子溫飽,哪能有今天佩六國相印衣錦還鄉。
現在崇禎皇帝要做的就是給陜西人小康生活,忽悠,啊不,是感召他們來從軍報國。
本來李自成就是個小驛卒,結果上輩子的崇禎皇帝非要瞎搞裁員,導致李自成失業混不下去了。
沒飯吃,要么餓死要么造反了。
餓死也是死,造反也是死,李自成就干脆利落的走上了造反的路。
結果這輩子,崇禎皇帝特別下旨,嚴禁驛站裁員,嚴禁驛站削減底層驛卒的待遇。
誰要是敢頂風作案,直接誅滅他的全家,流放他的九族。
誰要是能舉報有人敢頂風作案,直接將被舉報者財產的一半賞賜給他,由他頂替被舉報者的崗位。
一開始有人還不信,非要頂風作案,克扣驛卒的錢,直接被崇禎皇帝殺了全家,將九族都給流放去了大員島(臺灣島)。
因為這個時候和崇禎十七年的情況是不一樣的。
天下所有人都沒覺得大明要完蛋,覺得滿清也就是個西夏的局面。
別說是個基礎小官了,就是手握重兵的大將(除遼東),也是說砍就砍。
非要把李自成搞失業?
非要把華夏搞天傾?
既然你們全家都要華夏完蛋,那么朕就送你們全家上西天也不冤枉你們了。
那么好,擺著軍隊來打吧,想當皇帝的,報上名來。
打不贏崇禎皇帝,那就是全家被殺,九族流放臺灣島。
通過一連串的殺雞駭猴,崇禎皇帝總算是勉強控制住了局面。
而孫傳庭也不太理解崇禎皇帝對于他的額外要求,也就是陜北的李姓驛卒,要全部招成天子家丁。
一個都不能給放跑了。
少了一個,就得不惜一切代價的給抓來當天子家丁。
好嘛,別人當天子家丁是要各種考核。
結果李姓驛卒是被強迫著來當天子家丁。
但是實際上,李自成是自己來的。
一套北京城的房子,還包發老婆,銀子也不少,收入是正常人的幾十倍,就是死了也給很多撫恤金。
這種條件別說是大明了,就是后世也是能隨便招兵的。
真要用這種條件去招兵,當天就能招到好幾億要“保家衛國”的忠誠戰士。
實際上就是在交通和信息都不發達的大明,孫傳庭都見識到了百萬好漢爭相從軍的壯觀場面。
要不是崇禎皇帝對兵源有較高的要求,現在百萬秦軍都能征召到了。
即使是孫傳庭再三提高招兵的標準,依然有五萬多精通騎射和野戰的壯士通過了考核。
沒有辦法,孫傳庭只能全部招募了他們,將他們帶來京師讓崇禎皇帝整編。
一開始,這些人還擔心被崇禎皇帝“辭退”,結果崇禎皇帝上來就宣布他們是忠君愛國的功臣,人人有功,個個有賞,士氣一下子就高漲了起來,歡呼萬歲的勁頭那叫一個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