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4.好文章是改出來的

文章不厭百回改,好文章都是改出來的。寫作是一連串動作的集成,除了"想"和"寫"外,"改"也是一門大學問,是寫作的"關鍵一招"。某種程度上,稿子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

首先,修改是必不可少的事。但凡寫作,必有修改。歷史上是有"倚馬可待""文不加點"這樣的佳話,然而現實中"一稿成"的現象卻極其少見。無修改,難成文,修改是寫作的基本功。"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說的就是修改的復雜性。曹雪芹寫《紅樓夢》"增刪五次",在我看來不算多,現在很多文稿少則三四遍,多則十數遍,幾十遍的都有。

新華社曾發表過長篇報道——黨的代表大會報告誕生記。十八大報告和十九大報告的誕生過程都是一個反復調研、推敲、修改、打磨的過程。報道說,一個報告的誕生往往要花10個多月的時間,"從瑞雪飄飛到春暖花開,從炎炎夏日到金秋時節",起草組先后要召開數十次乃至上百次會議,對文稿進行反復修改、精心打磨。對一些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邊研究邊起草,字斟句酌,在一點一滴中逐步完善。在大會召開期間也不停止,還要根據討論反饋的意見作進一步修改。

我讀《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一文,也有同感。這個文件年初就開始謀劃,僅僅9月的一個座談會,"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見1948條",起草過程之長,修改次數之多,令人驚嘆。

其次,修改是件復雜的事。改稿是門大學問,不可小覷。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改章難于造篇",修改不是簡單的文字增減,得從主題、結構、材料、語言、修辭以及措施綜合診斷。表面上看,修改只是做些收尾工作,實質卻是"二次創作",是"寫"這個動作的延續。

"想""寫""改"的內涵和關系,可以打個比方來說:"想"好比雕塑里面的"鑄模",提前設計了文章結構外形,決定文章長什么樣。"寫"則如"澆注",往模具里澆熔液,填充內容。而"改"好比拆模后的反復捶打、鍛造、拋光、打磨、上漆、雕刻等,寫成初稿只相當于拆模,打磨才是最麻煩的。

文字工作者一定要認識到修改的價值,別再"傻傻分不清"。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沭县| 凉城县| 怀安县| 永善县| 郴州市| 太康县| 淮南市| 舟曲县| 贵溪市| 广西| 光山县| 大英县| 松溪县| 河源市| 册亨县| 和政县| 灵武市| 忻州市| 项城市| 麻栗坡县| 太原市| 临安市| 石楼县| 黑龙江省| 崇仁县| 唐河县| 临清市| 嘉祥县| 永新县| 厦门市| 黑河市| 磐石市| 涟源市| 衡阳市| 无锡市| 波密县| 梨树县| 读书| 乌鲁木齐县| 乌苏市| 瑞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