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 決定的寫作格式
決定的寫作符合一般意義上公文的寫作結構,即主要由標題、時間、主送機關、正文、落款等部分組成。
1.標題
根據使用范圍和目的不同,決定這一文種的標題一般有以下兩種結構:
第一種是由“發文機關+事由+文種”構成。例如,《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決定》。
第二種是由“事由+文種”構成。例如,《關于對在××××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給予獎勵的決定》。
2.時間
根據使用范圍、目的及行文需要不同,決定的時間也有不同的要求,通常情況下,需要在標題下方正中央位置寫明作出決定的會議名稱和時間,并用圓括號括起來。比如: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設立上海金融法院的決定
(2018年4月27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
有時候需要按照一般的行文格式,在標題的正下方位置寫明發文字號。比如:
市場監管總局關于對在查辦利樂案中作出突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給予獎勵的決定
國市監人〔2018〕15號
以上內容具體如何使用,需要根據行文需求和使用范圍、目的、內容等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經過相關會議作出的決定,需要在標題正下方寫明通過會議的機構和日期,日期要將年、月、日寫全,并用圓括號括起來;如果是某機關就某問題作出的重大決定,則需要對公文進行編號,并在標題正下方位置按照正規格式寫明發文字號,也就是要給此文件做好編號。
3.主送機關
決定這一文種的使用范圍比較廣泛,情況也比較多。當決定是普發性公文的時候,一般不加主送機關;當具有明確的需要執行決定的下級單位時,需要在標題下方,按照正規格式頂格寫明主送機關名稱。
4.正文
內容比較單一的或者內容非常重大的事項,一般用簡明扼要的正文寫清楚相關內容即可。
當決定的內容比較豐富的時候,就需要在決定的正文中涵蓋作出決定的依據、目的、意義、原因、決定的內容、希望和要求等內容,并采取分段的方法,科學合理地將這些內容一一寫清楚。通常情況下,在第一段說明作出決定的依據、原因等內容,并用“特作如下決定”“現決定如下”等過渡語承接下一段。第二段要說明作出決定的事項,內容要詳細準確,態度要鮮明,行文上忌用修飾語,避免造成歧義,以免削弱決定的權威性和嚴肅性,盡量用平鋪直敘、淺顯易懂的語言,就事論事,將決定的事項寫清楚。第三段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提出相關要求和希望,篇幅不要太長,幾句話即可。
5.落款
決定的落款按照正常行文格式進行書寫,安排在正文右下角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標題的正下方已經注明了作出決定的機構和時間,則決定的落款可以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