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見疼痛綜合征
- (美)史蒂文·沃爾德曼
- 1567字
- 2023-07-27 15:48:27
第4節 Charlin綜合征 (CHARLIN’S SYNDROME)
ICD-9編碼 350.1
ICD-10編碼 G50.0
臨床綜合征
Charlin綜合征,也稱為鼻睫神經痛,是引起頭面部疼痛的一種少見原因。與大多數頭痛綜合征一樣,鼻睫神經痛的病因還不明確。但也有人認為與蝶腭神經節的功能紊亂引起叢集性頭痛的機制類似,鼻睫神經痛的原因是鼻睫神經節的功能障礙。鼻睫神經痛發作時迅速到達高峰,每次持續45~60分鐘。部分患者通過對其疼痛區域的感覺刺激,可以誘發該病發作。雖然鼻睫神經痛在很多方面與叢集性頭痛比較類似,(如疼痛位于眼球后部,明顯的單側流涕,疼痛迅速達到峰值,發作持續時間較短等),但兩者也有很多不同點。與叢集性頭痛不同,酒精并不會誘發鼻睫神經痛的發作,而且也沒有叢集性頭痛那么典型的季節性和時間生物學特征(表4-1)。蝶腭神經節阻滯對叢集性頭痛治療非常有效,而對鼻睫神經痛基本無效。鼻睫神經阻滯治療鼻睫神經痛效果非常良好,詳見后文描述。
癥狀和體征
鼻睫神經痛的患者表現為發作性的眼球、球后部劇烈疼痛,向同側前額、鼻和上頜區域放散。疼痛伴隨同側鼻黏膜充血、大量流涕及眼部炎癥(圖4-1)。
檢查
顱腦MRI能很好地顯示患者顱腔及其內容物的信息。MRI精確度高,對識別那些有可能引起患者災難后果的大腦及腦干病變非常有用,如腫瘤和脫髓鞘疾病等(圖4-2)。MRA也有助于識別動脈瘤等引起患者神經系統癥狀的血管疾病。對于不能行MRI檢查的患者(如安裝起搏器),CT也是不錯的選擇。如果考慮到需要與骨折或其他異常性骨病如轉移瘤等鑒別,可選擇核素骨掃描,CT以及X線等檢查。
對于診斷不清的鼻睫神經痛患者,其他可選的實驗室檢查包括血液常規檢測、紅細胞沉降率、血生化等等,若懷疑青光眼還可以進行眼壓檢測。
鑒別診斷
鼻睫神經痛是基于病史、正常的體格檢查、X線、MRI等信息綜合判斷作出的臨床診斷。其他類似疾病包括叢集性頭痛、顳動脈炎、累及第Ⅰ支的三叉神經痛、脫髓鞘疾病以及慢性發作性偏頭痛等。累及第Ⅰ支的三叉神經痛比較少見,特點為有典型的激痛點和痛性抽搐。脫髓鞘疾病通常合并有其他神經系統異常,包括視神經炎以及其他運動感覺異常。慢性發作性偏頭痛的發作持續時間比鼻睫神經痛長得多。
表4-1 叢集性頭痛和鼻睫神經痛的比較


圖4-1 鼻睫神經痛的患者表現為發作性的眼球、球后部劇烈疼痛,向同側前額、鼻和上頜區域放散。疼痛伴隨同側鼻黏膜充血、大量流涕及眼部炎癥
治療
鼻睫神經痛的治療類似于三叉神經痛。使用抗驚厥藥如卡馬西平、加巴噴丁等是比較好的首選治療。有文獻報道在10天內緩慢加大劑量進行糖皮質激素治療也能緩解疼痛。對于上述方法無效的患者,可每日用局部麻醉藥物進行鼻睫神經阻滯治療。如果合并睡眠障礙和抑郁,最好同時采用三環類抗抑郁藥如去甲替林等。初始劑量可以采用睡前25 mg單次口服。
并發癥和注意事項
錯誤診斷鼻睫神經痛而忽略了其他可出現類似臨床表現的疾病,如顱內占位或脫髓鞘等,那患者可能會有相關風險。因此,所有懷疑鼻睫神經痛的患者都應該行MRI檢查。青光眼也會出現間斷的眼部疼痛,如未能及時診斷,最終可導致失明。

圖4-2 多發性硬化癥
快速液體衰減反轉回復序列技術(FLAIR)旁矢狀位顯示進展期多發性硬化癥的廣泛脫髓鞘斑塊(From Haaga JR, Lanzieri CF, Gilkeson RC [eds]: CT and MR Imaging of the Whole Body, 4th ed. Philadelphia, Mosby, 2003, p 466.)
臨床要點
經眼眶內側進行鼻睫神經阻滯對于診斷和緩解鼻睫神經痛非常有效。因為該病相對少見,并且與叢集性頭痛及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如海綿竇血栓以及顱內和球后腫瘤等,癥狀有相似之處,因此,鼻睫神經痛只能是個排除性診斷。所有懷疑鼻睫神經痛的患者都需要行MRI平掃或增強檢查,并進行徹底的眼科和神經科評估。經眼眶內側鼻睫神經阻滯只能由那些熟悉局部解剖結構的臨床醫師操作。
原書參考文獻
Becker M, Kohler R, Vargas MI, Viallon M, Delavelle J: Pathology of the trigeminal nerve, Neuroimaging Clin N Am 18:283–307, 2008.Craven J: Anatomy of the cranial nerves, Anaesth Intensive Care Med 11:529–534, 2010.
Lewis DW, Gozzo YF, Avner MT: The “other” primary headache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review], Pediatr Neurol 33:303–313,2005.
Waldman SD: The trigeminal nerve. In Waldman SD, editor: Pain review, Philadelphia, 2009, Saunders, pp 15–17.
Waldman SD: Charlin’s syndrome. In Waldman SD, editor: Atlas of pain management injection techniques, Philadelphia, 2007,Saunders, pp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