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襲珍珠港
- 白隼編著
- 1929字
- 2023-06-26 18:03:10
◎ 日本釋放信號,英美如何看
1940年春夏之交,希特勒的鋼鐵戰車橫掃歐洲大陸,將法國、英國、荷蘭、比利時四國聯軍打得一敗涂地,不到兩個月便占領了當時號稱“歐洲第一軍事強國”的法國。德國裝甲部隊閃電般地將英國軍隊趕回英倫三島,戰機則緊隨其后,鋪天蓋地地直撲倫敦,并將這座古老的名城幾乎夷為平地。
與此同時,已經占領了大半個中國的日本在入侵蒙古被蘇聯紅軍擊敗后,開始向南謀求發展,在進一步控制中國的同時開始將魔爪伸向東南亞各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繼續擴大,但此時的美國仍然堅持中立,在大洋彼岸隔岸觀火。
其實,日本在1939年就擬訂了兩個作戰方向,即“南下”和“北上”兩個計劃。起初,日本看上了蘇聯豐富的戰爭資源,擬訂了占領蘇聯西伯利亞的戰爭策略。這年夏天,日本按計劃,向位于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的蘇蒙聯軍發動了大規模戰略進攻。雙方動用了數十萬精銳部隊和先進的軍事裝備,在雜草叢生、沙丘連綿的荒原上進行了一場持續了4個多月的激烈交鋒。日本由于軍事思想和武器裝備落后,遭到了自“日俄戰爭”以來最慘重的失敗。
日本“北上”策略失敗,占領西伯利亞的夢想化為泡影,于是開始策劃“南下”,準備南下太平洋搶奪更大的戰爭資源(石油等),以便為日后吞并世界儲備后繼資源。南洋,當時有英國、荷蘭、美國的殖民地,這就給日本的南下計劃增添了困難。荷蘭已被德國占領,英國自顧不暇,強大的美國自然就成了日本實現“大東亞共榮圈”最大的絆腳石。再加上,由于日美兩國奉行完全對立的東亞政策,因此這兩個國家在東亞和南洋地區勢必發生劇烈的碰撞。
1940年4月15日,日本外交大臣有田在記者招待會上公開叫囂:“日本政府不能不深切關心隨著歐戰局勢惡化而來的任何可能對荷屬東印度群島現狀產生的影響。”英國政府自然對有田的講話反應強烈。荷屬東印度群島主要是英國的勢力范圍,新加坡、緬甸、印度、中國香港與此息息相關。日本政府的態度,讓英國政府深為憂慮。英國首相丘吉爾立即指示英國駐美國大使克萊齊:“當前聯合王國的主要精力是對付納粹德國可能的進攻,日本宣稱南進,這不僅將損害我們的利益,也將破壞美國的門戶開放政策,你速與美國政府聯系,阻止日本南進。”
同一天,美國駐日大使格魯把有田的聲明和他收集的日本試圖“南進”的消息向總統羅斯福作了匯報。美國政府對日本在整個亞洲的擴張一直很惱火。日本在1931年開始全面侵略中國,損害了美國在華的利益,破壞了美國的亞洲門戶開放政策。為此,美國宣布對日本實行部分禁運,對日本進行一定程度的制裁。這次,日本試圖南進太平洋,必將危及美國在菲律賓群島的利益,并進一步損害其在亞洲的利益。
4月17日,英國駐美大使克萊齊拜訪了羅斯福。克萊齊問羅斯福:“總統閣下,日本南進的意圖越來越明顯,這不僅將損害我們大英帝國的利益,也將危及貴國在亞洲的利益。丘吉爾首相希望我們攜手阻止日本,不知總統意下如何?”
羅斯福說:“大使先生,貴國和納粹德國的斗爭正在進行,貴國本土的利益受到納粹的威脅。我相信在丘吉爾首相的領導下,貴國一定能戰勝納粹德國。然而,在貴國全力以赴應對納粹德國之際,貴國在亞洲對日本則將顯得力不從心。因此,對于日本侵犯太平洋,我們不可能坐視不管,我們一定會阻止日本。”
陪同羅斯福接見的國務卿赫爾說:“遺憾的是,現在我們的軍事力量不夠強大,還不能以軍事力量來阻止日本。”
羅斯福接著說:“是的,我們的軍事力量還不夠強大,我國人民對戰爭和軍備不感興趣,我們的武裝力量一時還不足以完全阻止日本的南進企圖。既然軍事上不行,那我們可以利用談判來達到目的,在談判中拖住他們,為我們做好戰爭準備贏得時間。如果談判能解決問題最好,如果解決不了,我們將防備萬一。”
克萊齊說:“正如總統先生所言,最好是通過談判解決,我們不希望打兩個戰爭。在談判中可以滿足日本人一定的條件,使其取消南進計劃。”
“貴國的建議我們會認真考慮的,”羅斯福最后說,“在談判中我們可以做出一定的讓步,但這必須要建立在日本政府有談判誠意的基礎上。”
根據羅斯福的指示,赫爾電令駐日大使格魯找機會向日本政府表達和談的愿望。對于美國發出的談判信息,日本政府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分歧。首相近衛文麿向來對軍部叫囂南進很不滿,他不希望日本在戰爭的泥潭中越陷越深。近衛文麿認為侵華戰爭使日本在中國投入了一百多萬人的軍隊,大大增加了國內負擔。日本要是再向英國、美國宣戰,樹敵太多,將難以自拔,所以他主張和談。然而,外交大臣有田和陸軍大臣東條英機,還有軍事參議官杉山元大將等軍部高級將領堅決反對談判,他們狂妄地叫囂只有戰爭才能解決一切。
松岡洋右接替有田出任外交大臣后,開始實施緩和政策。他既同納粹德國簽訂同盟條約,又與蘇聯訂立友好條約,還對美國放出的和談信號做出友好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