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快門與光圈
快門與光圈是相機用來控制曝光的裝置。但是,它們除了控制曝光外,還會影響成像效果。正確選擇快門和光圈,了解它們對最終的影像會產生何種影響,會使你獲得更大的創作空間。
掃碼學微課

1. 快門與快門速度
快門是相機控制曝光時間長短的裝置,快門開啟時間的長短可以控制光線投射到圖像傳感器(或膠片)的時間。
快門開啟的時間稱為快門速度。相機的快門速度一般都有一個很大的變化范圍,標記為B、1、2、4、8、15、30、60、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等;實際的曝光時間是快門速度的倒數,“1”表示1s,“2”表示1/2s,“125”表示1/125s……此外,很多相機還設置了15~30s的快門速度,這為弱光下準確控制曝光提供了方便。“B”代表手控曝光,選擇B門時,按下快門按鈕,快門簾幕打開;松開快門按鈕,快門簾幕關閉。大多數相機的快門都設置有B門,用于在弱光下進行長時間曝光。
在使用便攜數碼相機的過程中,我們都會感覺到按下快門按鈕后有一段明顯的延遲時間,這稱為快門時滯。這主要是因為,圖像傳感器在將電信號傳輸到圖像處理系統時,只在信號的“出口”端線上配備了一個信號放大器,必須將像素轉換得來的電信號按順序排列并發送到出口的放大器上,每個由像素轉換得來的電信號如同接力棒一樣被依次傳送。因此,如果數碼相機內部處理芯片的速度不夠快,快門時滯現象就特別明顯。這個問題在早期的數碼相機上表現得特別突出,在近些年推出的單反數碼相機上已經得到解決;而便攜數碼相機的快門時滯仍比較明顯,這就是一些低檔數碼相機不能進行快速連拍的原因。拍攝人像、新聞、體育比賽等以活動對象為主的題材時,尤其要注意快門時滯問題,在抓拍動態的瞬間時,按快門按鈕要有一定的提前量,以免耽誤最佳瞬間的抓取。
運用不同的快門速度控制被攝體的動靜虛實程度,是攝影創作的重要手段之一。比如,采用高速快門拍攝飛鳥、浪花、體育運動等,結合快門釋放的高速連拍功能,可以將高速運動的瞬間清晰地凝固在畫面上。而較慢的快門速度可用于記錄物體的運動軌跡,如拍攝瀑布、溪流、晃動的葉子、忙碌的身影等。
采用慢速快門、長時間曝光的攝影方法是,將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使背景或參照物清晰,利用被攝體的運動、虛化來表現動感。如果是在白天進行戶外拍攝,一般都要選擇ISO 100以下的低感光度設置,并盡量使用f/16或更小的光圈,否則曝光組合不太容易達到慢速快門的要求。如果光照太強,還可以使用中灰濾光鏡(或偏振鏡)來降低快門速度。運用不同的快門速度往往會拍攝出明顯不同的動感和氣氛。如果對拍攝效果沒有把握,最好變換不同的快門速度多拍攝幾張,以供選擇并積累經驗。
拍攝體育運動時常用的追隨拍攝手法也屬于慢速攝影范疇。追隨拍攝的快門速度宜用1/60s或1/30s,甚至更低,在追隨運動物體移動的過程中按下快門按鈕,使畫面上的運動物體較清晰(因為在曝光的瞬間運動物體相對于相機是靜止的),而背景則呈現強烈的線狀虛糊效果(因為背景相對于相機是移動的),用這種手法拍攝的畫面動感強烈。
2. 光圈與光圈系數
光圈又稱相對口徑,是鏡頭上控制光線的裝置,其作用類似于眼睛的瞳孔。它由位于鏡頭內的幾片極薄的金屬葉片組成,在葉片的中心形成一個光孔,通過調節光孔的大小來控制到達圖像傳感器(或膠片)的光線的多少。光圈的大小還影響到焦點前后的景物在圖像傳感器(或膠片)上成像的清晰范圍。
光圈的大小用光圈系數表示。傳統相機的光圈系數一般標注在鏡頭上;近幾年推出的數碼相機基本取消了鏡頭上的光圈系數調節環,改由機身上的轉盤控制,并顯示在液晶顯示屏和取景器上。光圈系數簡稱“f/系數”,有f/1.4、f/2、f/2.8、f/4、f/5.6、f/8、f/11、f/16、f/22、f/32等(部分光圈系數下的光圈示意見圖1-9)。一支鏡頭的光圈系數通常只具備其中連續的7~8擋,例如f/2~f/16、f/1.4~f/16等。f/系數是一個以為公比的等比數列,相鄰兩擋之間相差
倍。

圖1-9
f/系數的計算公式為:f/系數=鏡頭焦距/光孔直徑。因此,對同一焦距的鏡頭來說,f/系數的數字越小,表示光孔越大,進光量越多;f/系數的數字越大,表示光孔越小,進光量越少。我們通常所說的“開大光圈”是指把光圈系數調小,把光孔開大,如從f/8調大1級到f/5.6;“縮小光圈”是指把光圈系數調大,把光孔縮小,如從f/2縮小2級到f/4。
3. 快門速度與光圈系數的組合
對于同樣的曝光量,快門速度和光圈系數有多種不同的組合。例如,曝光量是1/125s、f/8,如果把快門速度調高1擋(變為1/250s),就必須把光圈系數相應調大1級(變為f/5.6),使總的曝光量保持不變;如果將快門速度降低1擋(變為1/60s),就應調小1級光圈系數(變為f/11),以保持相同的曝光量。
使用快門速度和光圈系數的不同組合除了考慮獲得正確的曝光量之外,還要考慮其他方面的因素。
(1)減少抖動
手持相機拍攝時首先要考慮這一點。為達到這個目的,要使用持穩速度以上的快門速度,使用長焦鏡頭時甚至需要更快的快門速度。
(2)凝固運動物體
如果要把正在運動的被攝體凝固在畫面上,就要使用足夠快的快門速度。例如,1/125s的快門速度可以凝固行走的人,拍攝奔跑的人則需要使用更快的快門速度。在對凝固高速運動的被攝體所需的快門速度把握不準時,可使用條件允許的最快快門速度。
(3)控制景深
拍攝風景照片時可以使用小光圈以獲得大景深,從而凸顯空間的縱深感;而在拍攝人像或花卉照片時,要使用大光圈使背景模糊、主體突出,也就是獲得小景深。在調節光圈的同時要配合適當的快門速度,保持正確曝光,同時可以擴大或縮小景深范圍。
- 審計學:原理與實務
- 河北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海外華文文學教程(第二版)
- 大型賽事媒體運行理論與實務(體育新聞與傳播專業教材系列)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管理學院432統計學[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電子商務網站開發與設計
- 湘潭大學外國語學院211翻譯碩士英語[專業碩士]歷年考研真題及詳解
- 2019年山東省選聘高校畢業生到村任職考試《綜合知識》考點精講及典型題(含歷年真題)詳解
- 多鐵性材料新體系:ABO?型錳鐵基稀土復合氧化物
- 服用紡織品性能與應用
- 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民商法系列商法學:原理圖解實例(第3版)
- 設計構成
- 徐一平《日本語言》課后習題詳解
- 管理學:思想·案例·實踐
- 新零售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