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榜樣的力量
- 做個“壞”父母,教出好孩子
- 陳廷編著
- 3389字
- 2023-06-09 17:42:05
我們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自從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們就在用眼睛看著、耳朵聽著、心靈體會著、頭腦思索著父母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父母是孩子的“偶像”,他們渴望長大后像爸爸一樣高大、媽媽一樣可親。孩子最早接觸的世界主要是家庭,對孩子而言,家庭教育不僅開始最早,時間也最長。作為孩子最早的啟蒙終身的教育者,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影響也最深遠。家庭教育中太多的問題、煩惱、困惑困擾著當今的父母。我們認為,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兼孩子效仿的榜樣,父母起著全方位、立體化的示范作用,父母是孩子高尚精神的榜樣,崇高人格的榜樣,多種能力的榜樣,健康生活方式的榜樣。
“壞”父母則正是深知這一點,并且能夠?qū)ι頌楦改傅陌駱拥牧α考右郧擅畹倪\用。即便是自身的一些壞毛病,“壞”父母們也能為了給孩子樹立一個光輝的形象而盡量改掉。“壞”父母除了會刻意修正自己的言行,還會在需要孩子學習的地方“故意”去表現(xiàn),在“壞”父母們看來,用一千句說教來教會孩子一個道理,都不如一個細微的行動來得真切。
下面這個例子給許多家長以警示:小張是一個三年級的學生,父親是鐵路工人,母親下崗待業(yè)。小張父母整天沉迷于麻將中,根本沒有重視對孩子的言傳身教。他們以為小孩子只要“嚴厲看管”,不聽話時“打幾頓”就會沒事,可結(jié)果卻恰恰相反。一次,小張的父親在整夜的麻將大戰(zhàn)后,帶著睡意回到家里,卻驚奇地發(fā)現(xiàn)兒子正和幾個小哥們兒打撲克,而且每個人的臉上都貼了不少紙條,張父立時火冒三丈,動手就打了小張。小張挨打后一邊大哭一邊喊:“我作業(yè)寫完了,為什么你能打麻將,我就不能打撲克?”一句話問得張父啞口無言。由此,我們不難看出,對于未成年的孩子,父母要求他們好好學習,自己卻吃喝玩樂;要求他們早睡早起,自己卻在那里熬夜打牌、睡懶覺;要求他們禮貌待人,自己卻粗話連篇,這樣的教育,又能有多大的說服力呢?自然,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在父母的心目中,孩子生來便是善良的天使。正所謂“人之初,性本善”,年紀幼小的孩子天生無所謂善惡,他們身上帶著許多本能的沖動,這些本能的沖動既可以發(fā)展成善良的行為,又可以成為惡的萌芽,使孩子誤入歧途。眾所周知,“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父母的責任在于通過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孩子身上這些本能的沖動發(fā)展成善良的行為,成為一個有道德的人,對他人、對社會負責的人。“壞”父母們對于孩子的這些本能的沖動都能夠及時發(fā)現(xiàn),并且故意做出一些引導孩子將沖動善化的舉止讓孩子們來進行模仿。“壞”父母們之所以“壞”,也是因為當孩子的沖動可能導致不良的后果時,他們就會成為一個嚴厲的糾正者。
說到此,有這樣一件事令人聽了不禁感到可嘆又可悲:一位母親在自己的博客上寫道:“喜喜的早教班上有個小男孩,比喜喜大兩個月,1歲前跟喜喜一個班,后來去了別的班,這回上音樂啟蒙班又到了一塊。那個孩子特愛搶人家東西,他媽媽不但不管,還有些得意地說:我兒子就愛搶東西,搶了就扔掉,也不玩。在家長的縱容下,半年后再見到那個小男孩,仍是那個樣子。上周上課,喜喜正拿著晃圈玩,小男孩呼地一下?lián)涞较蚕裁媲啊K呐e動太突然,我都被嚇一跳,何況喜喜,喜喜慌張地撒開手,任由他搶過晃圈扔到地上。他的媽媽微笑且溫柔地說:不要搶小朋友的東西。昨天,跟一個記者朋友聊起這事,她說,孩子的言行是家長教育的折射,遇到那樣的孩子,只好教自己的孩子做好防衛(wèi)了,不要教孩子太乖。”說實話,養(yǎng)育一個有道德的孩子是艱巨的任務(wù),道德是一個非常微妙和復(fù)雜的概念,包含著愛心、責任感、同情心、誠實等諸多因素,所以要求父母們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有時還要“以壞出新”,才能令孩子有所收獲。
“壞”父母需要想出許多巧妙的方法,比如除了自己做孩子的榜樣外,鼓勵孩子與有道德的同齡人多在一起也是非常好的方法,孩子之間會互相模仿,在與好孩子交往的過程中,你的孩子自然而然也會受到熏陶,反之亦然。比如,假設(shè)你想讓你的孩子懂得禮貌,那么跟一個比他大的、很有禮貌的孩子在一起玩就能很快讓他也變得有禮貌。
當然,“壞”父母能做的,還有可以提醒孩子不斷向有道德的好孩子學習。此處要“壞”父母們注意的是,你的提醒一定要比較具體,不能只是籠統(tǒng)地說向某某某多學習,而要向孩子說明學習別人什么,為什么要學習這些行為。甚至“壞”父母還可以悄悄鼓勵孩子,如用“等你做得比某某好的時候,媽媽也讓他來向你學習”這樣的語言來對孩子進行激勵。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還經(jīng)常會經(jīng)驗滿腹且不容置疑地告訴孩子應(yīng)該這樣做,不應(yīng)該那樣做,試圖以此來規(guī)范孩子的言行。可惜現(xiàn)實情況往往是這種空洞的說教的作用往往微乎其微。父母們有所不知,對于小孩子來說,在某些方面的教育中,說教幾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而是需要讓孩子親眼看到、親身經(jīng)歷到你是怎么做的,即所謂以身作則。比如早晨起來,父母要有意識的向家里的長輩問好,向鄰居們問好;帶孩子出門做客時要輕聲叩門,在做客時談吐高雅,舉止文明,得到主人熱情的招待時要總把謝謝掛在嘴邊,臨走時要說再見;家里來了客人,要帶孩子到門口迎接,并引導孩子把自己最好吃或者最好玩的東西拿出來招待客人,客人給孩子帶禮物時,讓孩子務(wù)必懂得表示感謝;客人回家時要帶孩子送到門口說“歡迎下次再來”、“再見”等。記住,你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孩子都會看在眼里,從而對父母產(chǎn)生崇敬之心,并以父母為榜樣模仿效法。如果你想在日常生活中給予孩子最直接有效的教育,首先自己便要謹言慎行,以身作則,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須首先做到。
有這樣一個例子,很值得我們學習:有位很有教育方法的父親,他有兩個兒子,為了增強孩子們的體質(zhì),也為了敦促孩子們養(yǎng)成早起鍛煉身體的習慣,父親從孩子們上學的前一年開始就帶領(lǐng)、陪伴他們早晨起來進行長跑鍛煉。開始孩子小,父親就慢跑或跑“之”字形,既能保護好孩子們的安全,又能監(jiān)督孩子們的跑步速度。慢慢地孩子們長大了,父親的長跑中的保護和監(jiān)督作用顯得不那么重要了,甚至到后來,年邁的父親開始跟不上孩子們的速度了,連形式上的陪伴作用也似乎不需要了。但父親仍然堅持與孩子們一起鍛煉,連跑步的路線都未曾改變。當不少鄰居問這位父親這是為什么時,父親泰然地說,他這樣做的唯一目的從一開始就未曾改變,那便是要在孩子們的心目中樹立一個榜樣,大人的行動對孩子來說,就像一道無聲的命令,能夠在無形中起到威懾的力量。最后達到的效果是即使有時父親不在家,孩子們依然照常鍛煉。就這樣,這位父親一直陪伴孩子們堅持早晨長跑鍛煉,使他們有了強健的身體,凡是學校開運動會,父母均支持、鼓勵他們報名參加,到高中畢業(yè)時,其中一個兒子竟跑出了全校1500米第一名的好成績。另外,堅持鍛煉而得來的強健體魄,同時更保證了孩子們有旺盛的精力來進行學習,讀書期間,兩個孩子連一天病假都沒有請過。很多父母雖然也懂得以身作則的道理,卻總覺得效果遠沒有書本上講的那么好,并且更讓許多父母困惑的是,孩子們似乎對父母的說教很不以為然,但他們總是對老師或者領(lǐng)導的教導十分在乎。請廣大的父母們放心,那僅僅是一種孩子本能表現(xiàn)出的表面現(xiàn)象,絕不是真實的情況。真實的情況是,無論孩子身處怎樣的環(huán)境,他們還是首先愿意相信父母的,其次才可能相信老師或者領(lǐng)導。其實,這個道理是可想而知的,他們對老師或者領(lǐng)導的教導不敢不聽,因為他們之間存在著管理中的上下級關(guān)系,但不敢不聽,不等于不敢不信,他們心中多少會存有疑惑;相反,他們對父母的傳教有時候就可以膽敢不聽,但膽敢不聽,卻不等于不信,孩子們心知肚明,只有父母才不會騙他們。在這個世界上,其實很多東西你不得不做出一個樣子來,大人如此,孩子也不例外,甚至他們的樣子比大人做得都像,因為他們知道,他們是最需要學會自保的人,因為他們還很弱小。
由此看來,父母對孩子的那一份教育責任只能由父母承擔。如果父母能夠做出好的榜樣,將這份榜樣的力量在孩子的心中無限放大,那是孩子的幸運,也是父母自身的幸運,當然更是社會的幸運。
1 很多時候,“壞”父母們只要略施小計,就能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特別是那些需要孩子向自己學習的方面,父母們最好不要明確地告訴孩子怎樣做就算好,怎么做就不好,而是在孩子面前照著希望孩子學習的樣子去做,保證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2 給孩子設(shè)定一個現(xiàn)實生活中學習的榜樣,并且不斷鼓勵孩子去超過對方,這樣有助于增強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夠激發(fā)孩子認識到自身的不足,學會取長補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