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做切香腸式的努力
- 男人危機書
- 劉川編著
- 1674字
- 2023-06-14 17:01:20
古語有云:欲速則不達。馳騁在“股市馬拉松”中的選手,倘若一直無法跑到目標的終點,很多人就會啟動智慧,采取分段操作的辦法。
人生同樣如此,志存高遠自是無可非議,但首先我們必須在“遠大目標”與現實之間,找到一些“接力點”。這些接力點雖不是最終目標,卻是最近、到達最快的“終點”。到達這些“接力點”于我們的能力而言,應該不需花費太大力氣,通過它們,我們可以逐步實現自己的目標。
我們知道,火箭飛向月球需要一定的速度和質量。科學家們經過精密的計算得出結論:火箭的自重至少要達到100萬噸,而如此笨重的龐然大物無論如何也是無法飛上天空的。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科學界都一致認定:火箭根本不可能被送上月球。
直到有人提出“分級火箭”的思想,問題才豁然開朗起來。將火箭分成若干級,當第一級將其他級送出大氣層時便自行脫落以減輕重量,接著是第二級、第三極火箭脫落,這樣,火箭的其他部分就能輕松的逼近月球了。
你是不是已經從中受到了啟示?我們應該這樣,把目標分解開來,化整為零,變成一個個容易實現的小目標,然后將其各個擊破。這不失為一個實現終極目標的有效方法。
我們再來看看這樣一個故事:
在一次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上,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選手一舉奪冠,一戰成名。賽后,記者在采訪時問道:“請問,您是怎樣取得這樣好的成績的?”他笑了笑,答道:“我用智慧戰勝對手!”對于這種回答,人們當然“不感冒”,誰都知道馬拉松比賽較量的是體力與耐力,這與智慧又有何關?
2年后,這位選手又一次在國際比賽中摘金,賽后的記者招待會上,他還是同一番話語。這令大多數人產生一種“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的感覺。
這位選手這時解釋說:“每一次比賽之前,我都會騎上山地車把比賽路線仔細觀察一遍,并將途中的醒目標志記錄下來。例如,第一個標志是某家銀行,第二個標志是一棵樹木……比賽時,我會將整個賽程分成幾段,首先沖向第一個目標,然后是第二個……這樣,跑完40多公里的賽程,我也不會感覺有多累。而很多人則不一樣,他們心里只有終點,結果還沒跑上一段,就會覺得目標遙不可及,就覺得累了,就泄氣了。”
……
這個世界上,毫無目標的人并不存在,但一直無法實現目標的人確實也不在少數。他們失敗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項就是“眼里只有最終目標”。他們在起跑伊始,心中也曾充滿激情、充滿斗志,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或許就在距目標不遠處,他們被漫長的路程所征服了,他們感到畏懼、感到疲憊,他們沒有信心再堅持下去,最終只能遺憾地與成功失之交臂。試想一下,倘若他們能夠擁有那位馬拉松選手一樣的智慧,將目標“肢解”、為目標分段,是不是就會少了很多遺憾呢?
毫無疑問,“階段性實現目標”的方法,很值得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加以借鑒。一如小孩子渴望得到贊美一樣,人生需要激勵,需要一個又一個的成就來刺激自己。當我們成功、成功、再成功之時,人生就會進入良性循環,我們才不會因為懈怠而失敗,才能時刻激情四溢,時刻煥發旺盛的斗志。
例如,我們希望在某一年齡段擁有屬于自己的車、房,或者只是挖到人生之中的第一桶金。這些愿望對于現階段“身無分文”的我們而言,或許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但若是我們能夠將目標肢解,使之成為一個又一個可望、可即的“接力點”,那么我們每年、每月甚至是每一天,就都有可能實現一個具體目標。長此以往,聚沙成塔,還有什么樣的目標能嚇到我們呢?
將目標肢解是一種大智慧,個中富含著深刻的哲理。終極目標的實現,必須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務必要將每一階段的任務坐實、做好,用“小成功”不斷為自己打氣,為下一個目標奠定基礎。如此一來,不僅能夠有效驅除急功近利之心,消解懈怠心理,同時又能激發我們的自信,鍛造我們的抗挫折能力,可謂一舉多得,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在人生這條馬拉松賽場上,我們不僅要有奪冠的目標,還要考慮它的長期性、艱巨性,將其肢解成若干個切實可行的階段性目標。這樣,每走一步我們都會心中有數,每完成一個目標,我們都會知道下一個終點的距離;這樣,我們就不會在被“遙遠”嚇倒,不會退縮、不會動搖;這樣,我們才能步步為營、堅實有力地沖向終極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