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鄒云翔手錄張簡齋孤本醫案賞析
- 王鋼 孔薇 曾安平主編
- 841字
- 2023-09-28 17:12:30
路序
人生天地氣交之中,若魚之在水,氣和則養人,氣乖則病人。是故《靈》《素》首明天人合一之理,辨陰陽、六氣變化之道,人身經絡、臟腑、氣血盈虛以及致病之由,治療之法反復詳明。厥后歷代大醫先賢挈《靈》《素》綱要,發其精義,詳辨陰陽六氣以明外感、內傷之病因,審查色脈癥狀以為制方遣藥之法。
民國金陵名醫張簡齋師承孟河,獨有創新,擅治外感、內傷雜病以及婦、兒等諸多疑難雜癥,可謂后學之準繩,乃集醫道之大成也。余與鄒公云翔,謂友、良師、道長,見其自成名家大醫之時,仍親筆手抄張簡齋醫案625例,從端正秀麗、俊美飄逸的行書字體中,透露出一代名醫博學眾家醫術之長的高貴學風。觀張簡齋先生醫案辭簡意深,理法微妙,治法方藥獨特,后學難以領會。鄒公之女鄒燕勤在她榮獲第三屆國醫大師后,繼續秉承鄒公衣缽,將鄒公傳存于她的手抄張簡齋珍貴醫案公布于世,并和其女婿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王鋼教授一起帶領多名弟子對簡齋先生的每個醫案進行精深評析,不倦于寒冬炎暑,歷時三余載,重為編注,著成此書。尋繹其學術脈絡,并廣采諸家學說辨別義理,既有詳申大綱精義者,也有簡明切當者,分門別類,條分縷析。究論其法之所從來,與其所以然之故,使后之學者可明其理,可效其方。此亦《素問》“其來可見,其往可追”之義。三代名醫博導不拘門派傳承,弘揚中醫學的大醫精誠,值得我們大家學習!
《褚氏遺書》有曰:“博涉知病,多診識脈,屢用達藥。”廣大讀者如能通過研讀《鄒云翔手錄張簡齋孤本醫案賞析》一書,引而申之,推而廣之,必將獲益匪淺。此不獨為醫者之幸,實為生民之幸也。
謹序。
2021年6月28日
路志正,1920年生,首屆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名譽教授。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教授,研究生導師和師承導師,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中醫藥項目代表性繼承人。全國政協委員,原衛生部藥品審評委員會委員,獲“首都國醫名師”“國醫楷模”等榮譽稱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醫學、文學、書法皆精。擅長內科、針灸等科,有“雜病圣手”之稱。多次出國為外國元首診病,妙手回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