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銀屑病的癥狀
一、銀屑病是系統性疾病
銀屑病是一種慢性的炎癥性皮膚疾病,最早認為該病主要累及皮膚和關節,以后逐漸發現有眼睛、肝臟、心血管、胃腸道、腎臟、內分泌等器官的累及,但是為數不多的個案印象無法得出與銀屑病有關的結論。近年來得益于計算機的發展滲透,大規模的醫療管理和流行病學調查為認識銀屑病的伴發疾病、治療現狀及預后提供了可能。
國外多個大樣本數以萬計的銀屑病資料研究獲得了很豐富可靠的信息,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銀屑病患者中尤其是病情嚴重者常伴發一系列內科疾病,如代謝綜合征、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惡性腫瘤等。因此目前認為,銀屑病屬于一種系統性疾病,這些伴發疾病可能與銀屑病本身的發病機制有關。銀屑病皮疹中有大量致炎因子的產生,這些炎癥因子作用于血管神經、胃腸道等其他組織器官,導致伴發疾病出現。
銀屑病伴發的疾病已確立的有三大類:心血管疾病、代謝綜合征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較多見的是與代謝綜合征有關的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腹型肥胖、動脈粥樣硬化,嚴重者發生急性心肌梗死。免疫性疾病的伴發主要是腸道的克羅恩病(節段性回腸炎)和潰瘍性結腸炎,神經系統的多發性硬化,其他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白癜風等。腫瘤的伴發尚未確立。
目前研究發現,與銀屑病系統合并癥相關的不良行為因素有:酗酒、吸煙、肥胖以及焦慮、抑郁、緊張等心理狀態。銀屑病合并癥及相關因素的證實,使研究者意識到本病對健康和生命的影響,而患者對此則知曉甚少。因此,皮膚科醫生和保健醫生應同時對患者除銀屑病外的癥狀進行篩查,關注患者的心理行為等;選擇銀屑病治療方案時,亦應考慮到合并癥及其治療藥物的作用,及時調整治療方案,避免長期應用的毒副作用,盡早控制皮損以減少合并癥的發生和加重,提高生活質量,延年益壽。
許多研究表明,銀屑病患者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升高。2012年美國一項最新的研究共檢查了25341例患有一種以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銀屑病患者,出現頻率明顯增高的免疫性疾病包括類風濕關節炎、斑禿、乳糜瀉、系統性硬皮病、克羅恩病(節段性回腸炎)、干燥綜合征、白癜風、潰瘍性結腸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巨細胞動脈炎、Addison病(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肺纖維化和慢性腎小球腎炎,但同銀屑病相比,關節病型銀屑病更易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國漢族人銀屑病調查的研究提示:銀屑病更易伴發白癜風和系統性紅斑狼瘡。
銀屑病伴發免疫性疾病最為常見的是關節炎和腸炎。一般人群中銀屑病關節炎的患病率是0.04%~1.2%,而在銀屑病患者中卻高達25%~34%。國際銀屑病基金會從2003~2011年的調查發現,中、重度銀屑病患者關節炎的比例升高,86%的關節病型銀屑病患者中銀屑病皮損早于關節癥狀,平均時間14.6年。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在銀屑病人群中的發病率是普通人群的3.8~7.5倍;已發現銀屑病尤其伴有關節炎患者盡管沒有腸道癥狀,其腸道黏膜仍可能存在著顯微鏡可見的炎癥;16號染色體基因已被確定是銀屑病、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共同的易感基因之一。
多發性硬化在銀屑病患者中的發生率為0.41%~7.7%;多發性硬化家族中,銀屑病發生率較對照組高,有1個以上多發性硬化患者的家族中銀屑病發生率最高,支持二者間遺傳的關聯;同時,β干擾素治療多發性硬化過程中易并發銀屑病,而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治療銀屑病時可能發生多發性硬化。
以上研究成果表明,其一,這些免疫性疾病的伴發與整體免疫系統復雜的路徑紊亂相關;其二,銀屑病與伴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多有相似的遺傳易感性或環境因素。在一項全基因掃描研究中,定位于4號染色體的基因與銀屑病關節炎、銀屑病和一系列自身免疫性疾病都有關聯,包括1型糖尿病、乳糜瀉及甲狀腺功能亢進。充分了解銀屑病伴發的多種免疫性疾病,有助于深入研究銀屑病的發病機制,同時確保治療中對免疫性疾病的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