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科護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陸靜波 蔡恩麗主編
- 526字
- 2023-08-15 17:53:04
第二章 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患者的護理

掃一掃,查閱本章數字資源,含PPT、音視頻、圖片等
學習目標
1.掌握:①三種類型缺水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②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③四種酸堿平衡失調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
2.熟悉:①三種類型缺水的病因及健康教育。②低鉀血癥和高鉀血癥的病因及健康教育。③四種酸堿平衡失調的病因及健康教育。
3.了解:①體液含量、分布及組成。②體液平衡及酸堿平衡的調節。③三種類型缺水的病因及病理生理。④水中毒的臨床表現及護理措施;四種酸堿平衡失調的病因、病理生理及輔助檢查。
重點與難點 ①等滲性缺水、低鉀血癥、代謝性酸中毒患者的臨床表現、治療原則及護理措施。②水、電解質、滲透壓及酸堿平衡的調節機制。
體液容量、滲透壓及電解質含量是維持機體內環境穩定、進行正常代謝和各器官功能正常進行的基本保證。外科患者常由于創傷、手術及一些外科疾病導致體內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其一旦失調,機體內環境的穩定將隨之發生變化,從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變化,使器官功能紊亂,嚴重者可致患者死亡。因此,作為外科護士,應該了解哪些原因會使機體發生水、電解質及酸堿代謝失衡,失衡后會有什么樣的臨床表現,以及怎樣護理這類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