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護理學基礎(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楊巧菊主編
- 1016字
- 2023-08-15 18:15:41
一、醫院感染的概念與分類
(一)醫院感染的概念
我國衛生部(現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006年9月施行的《醫院感染管理辦法》中關于醫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的定義:醫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而出院后發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醫院工作人員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也屬醫院感染。
1.醫院感染的含義
(1)醫院感染關注的人群主要是住院患者和醫務人員。實際上應包括一切在醫院活動的人群,除住院患者和醫務人員外,還有門診患者、陪護者、患者家屬等,但這些人流動性大,獲得感染的因素復雜。
(2)醫院感染發生的地點是在醫院內,不包括入院前已開始或入院時已處于潛伏期的感染。
(3)有潛伏期的病原體感染,潛伏期是判斷發生感染的時間和地點的依據。
2.屬于醫院感染的情況 ①無明確潛伏期的感染,入院48小時后發生的感染。②有潛伏期的感染,住院日超過平均潛伏期后發生的感染。③本次感染直接與上次住院有關。④在原有感染的基礎上出現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慢性感染的遷徙灶除外),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體的基礎上又分離出新的病原體(排除污染和原來的混合感染)的感染。⑤新生兒在分娩過程中和產后獲得的感染。⑥由于診療操作激活的潛在感染,如皰疹病毒、結核桿菌等的感染。⑦醫務人員在醫院工作期間獲得的感染。
3.不屬于醫院感染的情況 ①皮膚黏膜開放性傷口只有細菌定植而無炎癥表現。②由于創傷或非生物因子刺激而產生的炎癥表現。③新生兒經胎盤獲得(出生后48小時內發病)的感染,如單純皰疹、弓形體病、水痘等。④患者原來的慢性感染在醫院內急性發作。
(二)醫院感染的分類
1.根據感染發生的部位分類 全身各系統、各部位都可能發生感染。常見的醫院感染部位有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傷口感染、皮膚及其他部位感染等。
2.根據病原體的來源分類 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感染。
(1)內源性感染(endogenous infections) 也稱自身感染(autogenous infections),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患者在醫院內遭受自身固有菌群侵襲而發生的醫院感染。寄居在患者體內的正常菌群,通常情況下不致病,但當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或抵抗力降低時會成為條件致病菌而引起患者自身感染。
(2)外源性感染(exogenous infections) 也稱交叉感染(cross infections),指各種原因引起的患者在醫院內遭受非自身固有病原體侵襲而發生的醫院感染。病原體來自患者體外,通過直接或間接的途徑使患者發生感染。
3.根據病原體的種類分類 可分為細菌感染、病毒感染、真菌感染、支原體或衣原體感染等。其中細菌感染最常見。
- 皮膚性病學(第2版)
- 藥食同源本草(互聯網中醫院醫護人員培訓系列教材)
- 醫學統計學習題解答(第5版)
- 中醫養生保健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骨傷影像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分析化學:下(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壯醫針灸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
- 組織學與胚胎學習題集(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配套用書)
- 肌肉骨骼系統超聲診斷疑難病例解析
- 中藥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循證醫學(第2版)
- 醫學影像物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國際醫療體制改革比較研究
- 災難醫學:護理篇
- 醫用影像設備(CT/MR/DSA)成像原理與臨床應用(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