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醫基礎理論(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鄭洪新 楊柱主編
- 1348字
- 2023-08-02 17:55:35
編寫說明
本教材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快醫學教育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全國中醫藥大會精神,為適應新時期我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改革和培養高質量中醫藥人才的需要,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教材辦公室、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的指導和支持下,本教材由32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具有豐富教學經驗、高級職稱的一線教師共同完成編寫工作。
本教材編寫以“求源澄流、正本歸真、繼承創新”為宗旨,注重“立德樹人、課程思政”,培養中醫學人才大醫精誠、仁心仁術的道德品質;注重中醫學思維方法的導入與中醫經典理論的指導,融匯貫穿于教材內容之中,提高學生對中醫藥文化、中醫學理論的認知能力;注重中醫基礎理論的傳承、發展和創新,充分吸收同類各版教材的精華;注重與臨床實踐結合,充分使中醫基礎理論教學適應時代發展和臨床實踐的需求;注重規范專業名詞術語,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中醫基礎理論術語》、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中華醫學百科全書》等表述保持一致。
從提高教育改革和教材質量水平出發,本教材對編寫內容進行了適度調整:“中醫學的主要思維方式”獨立成章,并在系統思維中增加“形神合一”一節;增加了氣一元論、陰陽學說、五行學說在中醫學中的運用;經絡部分以經絡有關基本概念、基本規律為重點,為避免課程內容重復,將十二經脈、奇經八脈的循行部位列入附篇;結合抗疫實踐,增加了中醫藥在抗擊癘氣中的作用;將發病并入病機章,以更好地體現中醫病機理論整體特點;將養生、治未病獨立成節,以突出中醫學維護健康和治未病理念的優勢。
本教材在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三五”規劃教材的基礎上進行修訂,各章修訂工作及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編創工作的人員分工:緒論由楊柱、吳筱楓完成;第一章中醫學的哲學基礎由魏鳳琴、吳元潔完成;第二章中醫學的主要思維方式由鄭洪新、李佳、王琳完成;第三章藏象由王志紅、孟靜巖、王仁嬡、黃學寬、劉曉燕、尚曉玲、馮新玲、李冬華完成;第四章精氣血津液神由倪紅梅、李定祥、李翠娟、李冬華完成;第五章經絡由李蘭珍、李奕祺、張國華、陳宏完成;第六章體質由桑希生、陳宏完成;第七章病因由章文春、馮志成、馬暉、隋華完成;第八章病機由朱愛松、王四平、蔣筱、史俊芳、劉舟完成;第九章養生與防治原則由司富春、劉紅杰完成。全書由主編鄭洪新、楊柱統稿;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編創工作由朱愛松、倪紅梅負責;學術秘書由李佳、吳筱楓擔任。
本教材利用全國中醫藥行業教育云平臺“醫開講”,充分發揮平臺在線、便捷、大容量、互動、多種表現形式的特點,拓展教育教學資源,設置教學課件、教學視頻、復習思考題等欄目,為教師教學手段的更新服務,為學生素質、知識、能力的協調發展創造條件。
本教材適用于中醫學、針灸推拿學、全科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中藥學及中醫藥學相關管理專業的本科學生使用。
全體編委會人員本著認真負責、嚴謹求實、保證質量的原則,群策群力,精益求精,共同完成教材修訂及融合出版數字化資源編創工作。不足之處敬請各位教師和學生提出意見,以便再版時修訂提高。
本教材充分汲取同類各版教材的精華及相關文獻,在此謹向原作者表示崇高的敬意和真誠的謝意!
《中醫基礎理論》編委會
2021年4月
- 科研思路與方法(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制藥工藝學:新世紀第三版(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人體解剖學學習與實驗指導
- 健康評估(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管理心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神經重癥專科醫師培訓教程
- 中醫禁忌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創新教材)
- 生物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頭頸部腫瘤診療指南2019
- 全科醫學(第3版)
- 婦產科學(第4版)(全國高等學歷繼續教育“十三五”(臨床專升本)規劃教材)
- 中藥化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
- 針灸臨床實用新型技術
- 內科學:感染科分冊(第2版)
- 藥理學(全國中醫藥行業高等教育“十四五”規劃教材)